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TGFβl和VEGF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l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NNBC)临床病理及强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LDP法),对56例随访资料完整的女性ANNBC根治标本进行TGFβl和VEGF检测,分析其表达与ANNBC的预后关系。结果:TGFβl和VEGF、表达与ANNBC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等一般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P>0.05),而与肿瘤复发、转移密切相关,TGFβl和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1);TGFβl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TGFβl和VEGF是影响ANNBC的预后因子,TGFβl和VEGF表达的ANNBC病人预后差。结论:①测定TGFβl和VEGF的表达,对判断ANNBC病人预后及指导治疗有较大的帮助;②TGFβl和VEGF阳性表达与ANNBC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是ANNBC复发、转移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于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这一复杂过程的基因调节机制、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策略,目前已成为癌细胞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1988年由Steeg等[1]首先发现的nm23基因,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1~21],故倍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人们对肺癌、乳腺癌、肾癌等作了许多研究和报道,但对消化道肿瘤的研究尚不深入,为提高对nm23基因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作用的认识,笔者拟就消化道肿瘤nm23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nm23基因基础研究Steeg等[1]用消减杂交分离方法从不同转移潜能的鼠黑色素瘤K-1735细胞株中克隆到一种抑制肿瘤转移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MDM2 基因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DP法检测 6 0例大肠癌手术标本、30例癌旁组织及 16例大肠良性病变组织中MDM2 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 ,MDM2 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75 % ( 4 5 /6 0 ) ,其中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 95 .6 % ( 4 3/45 ) ,无伴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 13 .3 % ( 2 /15 ) ,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 χ2 =36 .30 ,P <0 .0 0 1) ;MDM2 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的大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中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 χ2 分别为 2 8.42 ,2 4.6 7,P均 <0 .0 0 1) ;但在不同的Duke分期、不同年龄组、不同部位及类型的大肠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MDM2 基因蛋白表达阳性者术后 5年生存率与阴性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χ2 =6 .40 ,P <0 .0 5 )。 30例癌旁组织及 16例良性病变呈阴性表达。结论 MDM2 基因在大肠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MDM2 基因蛋白的检测 ,可作为大肠癌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 ,13岁 ,因右下腹反复疼痛 6个月 ,加重 2d ,于1996年 4月 18日以“右下腹包块待查”入院。患者 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有右下腹疼痛 ,曾在当地医院以“慢性阑尾炎”“肠炎”等治疗 ,无明显好转 ,疼痛反复发作 ,2d前因右下腹疼痛加剧 ,由外院转入我院。过去无肿瘤或手术史。体检 :营养较差、消瘦 ,贫血貌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 ,皮肤未见色斑或肿物 ,右下腹可触及一鸭蛋大小包块 ,质硬 ,无反跳痛 ,余无特殊。结肠造影显示升结肠肿物。术前诊断升结肠肿物 ,同年 4月 2 6日行升结肠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 :送检结肠一段 15 0cm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对7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性5例,女性2例,男女之比为2.5∶1。以咳嗽、咳痰、气短、咯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部斑片状或结节阴影和气管壁环形增厚、管腔狭窄及结节样隆起;病理学检查均查见淀粉样物质沉积于支气管黏膜下和肺组织中,刚果红染色阳性。结论该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特殊染色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治疗方法主要有激光、药物和手术治疗。该病易复发,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肺硬化性血管瘤2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the lung,SH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21例SHL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本组男4例,女17例,年龄19~65岁,平均42.8岁.HE染色示:SHL主要由实性片块区、乳头状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4种组织结构组成,瘤细胞有2种即被覆乳头表面、实性区裂隙及血管样腔面的立方细胞和实性区及乳头轴心大小形态一致的多角形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2种细胞均表达EMA和TTF-1,立方细胞表达CK;而多角形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ER、PR,部分表达Syn、CsA和NSE.结论 SHL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病率低,易误诊为肺癌.典型的组织形态特征结合TTF-1、EMA、CK、vimentin等免疫组化染色,是诊断和鉴别诊断SHL的主要方法;ER、PR的高表达可能与女性的高发病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48例青年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年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年间 2 6 0例女性乳腺癌的病例 ,其中青年组 4 8例 (≤ 35岁A组 ) ,对照中老年组 2 12例 (>35岁B组 ) ,分析包括 :两组的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小、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状况及5年生存率等。结果 A组淋巴结转移率为 6 8 8% ,转移度为 4 1 5 % ,B组分别为 4 3 9%和 19 5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在肿瘤大小、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状况等因素无明显差异时 ,A组 5年生存率为 6 9 4 % ,B组为 76 3%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青年乳腺癌具有更强的侵袭性 ,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亦早期诊断 ,年龄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及其Ⅰ、Ⅱ型受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DP法对 6 2例乳腺癌 ,15例正常乳腺组织 ,2 6例乳腺增生症及 33例乳腺良性肿瘤进行TGFβ1、TβR Ⅰ和TβR \|Ⅱ检测。 结果 乳腺癌中TGFβ1阳性率高于其他 3组 ,TβR Ⅰ及TβR Ⅱ在乳腺癌中阳性率较正常乳腺组织阳性率低 ;TGFβ1、TβR Ⅰ及TβR Ⅱ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型无关 ,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术后 5年生存率有关 ;TGFβ1高表达及TβR Ⅰ、TβR Ⅱ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结论 检测TGFβ1、TβR Ⅰ及TβR Ⅱ的表达对认识乳腺癌的进展、转移趋势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NNBC)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LDP法),对56例随访资料完整的女性ANNBC根治标本进行TGFβ1和VEGF检测,分析其表达与ANNBC的预后关系.结果:TGFβ1和VEGF表达与ANNBC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等一般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P>0.05),而与肿瘤复发、转移密切相关,TGFβ1和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1);TGFβ1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TGFβ1和VEGF是影响ANNBC的预后因子,TGFβ1和VEGF表达的ANNBC病人预后差.结论:①测定TGFβ1和VEGF的表达,对判断ANNBC病人预后及指导治疗有较大的帮助;②TGFβ1和VEGF阳性表达与ANNBC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是ANNBC复发、转移的重要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二步检测65例乳腺癌组织中TGFβ1,VEGF,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VEGF,c-erbB-2的表达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或P<0.01),TGFβ1表达还与癌浸润相关(P<0.01),VEGF表达与TGFβ1,c-erbB-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TGFβ1、VEGF和c-erbB-2的过度表达预示着乳腺癌具有较强的转移能力;3种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