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异位妊娠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并发育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的妊娠,又称宫外孕,严格而言,称异位妊娠比宫外孕更为确切和科学,因宫颈妊娠、宫角妊娠等实际上属于子宫的一部分,若称宫外孕不甚确切,而称异位妊娠则符合客观[1].异位妊娠是妇科领域最常见的急腹症,可以占到急腹症的80%以上,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明显升高趋势,大致发病在10/1000例妊娠左右[2].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3370例住院分娩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5.13‰;出生缺陷的各类以巴氏胎儿水肿综合征居首位.并对引起出生缺陷的有关因素进行探讨,发现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不仅与遗传、孕早期感冒发热、服药史、接触农药有关,可能与父母或孕妇所处的工作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能解决产科的并发症及难产等问题,降低围生儿死亡率,但剖宫产手术在胎头高浮、麻醉效果欠佳时,徒手取胎头往往较为困难。目前随着对美容要求的提高,选择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已愈来愈多。横切口剖宫产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腹壁疤痕细小、美观等优点,故愈来愈受产妇及产科医生的青睐。但在采用横切口剖寓产手术时,  相似文献   
5.
反复流产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义坚  陈永予 《华夏医学》2005,18(2):307-309
反复流产的原因较复杂,由多种病因所造成,包括解剖、内分泌、遗传、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等,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以作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艾滋病于1985年传入中国,并在高危人群中广泛传播〔1〕,并且已经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在我国已从扩散期进入快速增长期,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2〕。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逐年增多,艾滋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在艾滋病传播的3个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中,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干预对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住院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产后第1、2天采取产科常规护理,第3天开始,观察组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护士对产妇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床边乳房按摩护理干预,对照组继续实施产科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妇泌乳率高、泌乳量增加、无乳胀乳痛现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妇通过产后护理干预可增加乳汁分泌,满足婴幼儿需要,防止产妇乳胀、乳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电视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义坚  杨国奋 《广西医学》2003,25(2):240-241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对其及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随着内窥镜的发展和器械的不断改进 ,微创手术在妇科领域已取得许多进展 ,有学者认为 ,腹腔镜是目前提高异位妊娠诊断水平的最佳手段 ,异位妊娠是腹腔镜下手术的最好适应证( 1) 。近来我院开展了电视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 ,更充分体现了妇科内窥镜手术的优越性。我院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1年 9月收住院的异位妊娠 97例 ,其中腹腔镜组 75例 ,剖腹手术组 2 2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我院 2 0 0 1年 1月至2 0 0 1年 9月经临床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对健康教育加穴位按摩产妇泌乳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300例,在产后第1、2d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第3d开始,采用自愿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护士,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床边乳房按摩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继续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结果产后第3d后经护理干预的产妇泌乳率高、泌乳量增加、无乳胀乳痛现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通过健康教育加穴位按摩护理干预产妇可增加乳汁分泌,满足婴儿的需要和防止产妇乳胀乳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孕产妇HIV感染及母婴传播情况,为梧州市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梧州市2008~2011年孕产妇监测数据和0~4岁以下儿童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分别报告HIV/AIDS孕产妇387例、416例、614例、685例,其中母婴传播途径5例、7例、9例、9例,母婴传播的构成比分别为1.3%、1.7%、1.5%、1.3%;0~4岁年龄组HIV/AIDS分别为5例、4例、5例、4例,0~4岁年龄组在当年全部报告例数中占1.3%(5/387)、1.0%(4/416)、0.8%(5/614)、0.6%(4/685)。孕产妇监测数据显示,2008~2011年梧州市筛查孕妇分别为16 417例、23 330例、30 688例、57 754例,检出HIV阳性孕妇16例、22例、24例、26例,阳性率分别为0.098%、0.090%、0.080%、0.050%;2008~2011年筛查产妇分别为29 917例、35 531例、47 166例、55 340例,检出阳性产妇27例、18例、14例、8例,阳性率分别为0.090%、0.051%、0.030%、0.014%。结论:梧州市孕产妇HIV流行及母婴传播态势已经初步遏制,但仍比较严峻,必须继续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多合作平台的综合防治工作模式,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