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全血细胞质控物保存中营养成分及血细胞代谢性物质变化规律.方法 按操作规范,测定pH值、渗透压、电导率及连续观察全血细胞和GLU、TP、ALB、TC、CRE、TG、TB、BUN等指标量的变化.结果 pH值、渗透压、电导率、TP、ALB、TC、TG等指标,随保存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GLU、TB、BUN、CRE浓度前后有显著性差异;RBC、HGB两项指标较稳定,HCT、MCV有轻度变化,WBC和PLT两项指标在允许范围内的变化相对较为明显.结论 全血质控物中的血细胞仍然保持生理活性,并利用葡萄糖等物质,释放出代谢性物质BUN和CRE.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糖尿病死亡原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死亡的7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前五位的死因依次是: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其他.结论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保护脏器功能,有效控制高血糖、高血压、体重、血脂代谢紊乱等对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延长中国人平均寿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变化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危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3倍,国外报告血尿酸(UA)同样是糖尿病患者致命和非致命脑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1].现就UA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片治疗。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等各项指标变化,比较两组体质量(BMI)、血糖达标时间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FPG、HbA1c、2hPG,以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C、T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DL-C、BMI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明显改善患者糖代谢,减少血糖达标时间,改善患者血脂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可有多项生化变化,现就糖尿病患者的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与甲状腺功能检查在老年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16例老年体检者进行甲状腺功能及彩超检查,根据有无甲状腺结节分为结节组与正常组,对比两组受检者甲状腺彩超与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差异,并观察甲状腺功能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结果彩超结果发现,结节组除甲状腺左右侧叶前后径线较正常组增加外,其余参数均未见明显差异;两组甲状腺功能结果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 T 3)水平出现明显的下降。结论早期小结节对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而T 3、F T 3水平随老年人群年龄增长而下降,因而彩超检查比甲状腺功能检查更有助于早期小结节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原因之一。本文就 2 0 0 0年 9月~ 2 0 0 3年 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 2型糖尿病 483例中合并脑梗死 54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9例 ,女 1 5例 ;年龄 48~84岁 ,平均 69 32± 8 51岁 ,51例≥ 60岁 ,3例 <60岁。有长期吸烟史 1 6例。血压≥ 1 4 0 /90mmHg35例 ,<1 4 0 / 90mmHg1 9例。有糖尿病病史 50例 ,病程半个月~ 2 0年 ,余 4例为住院才诊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 39例。 2型糖尿病诊断依据 1 999年WHO诊断标准[1 ]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并控制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86例肥胖2型兼血糖控制不佳的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2 h 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BMI)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PG、2 h FPG 、HbA1c、BMI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3.73、6.57、13.17、59.53,P均<0.05),而HOMA-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HDL-C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26、7.75、4.73、4.03,P均<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并控制患者体重,是针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