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评价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4月4日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2周期或以上伊沙佐米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排除轻链淀粉样变性及浆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方案包括伊沙佐米单药以及联合其他药物(来那度胺、沙利度胺或地塞米松等)的两药或三药方案。伊沙佐米的起始剂量为4 mg,第1、8、15天口服,28 d为1个周期。治疗第2周期及第4周期后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结果:共2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包括复发/难治15例、初发12例。复发/难治患者总体反应率(ORR)为53.3%,其中2例完全缓解(CR)、1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5例部分缓解(PR);中位获得反应时间为53 d。其中,既往硼替佐米治疗难治者ORR为54.5%(6/11)。可评估初发患者9例,ORR 100.0%,2例CR、3例VGPR、4例PR;中位获得反应时间为38 d。伊沙佐米治疗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6%。主要血液学毒性为淋巴细胞、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和贫血;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和胃肠道反应。所有患者未出现3~4级外周神经毒性。结论:在中国真实世界中,伊沙佐米对初诊及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P-糖蛋白(P-gp)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不同分组的表达率,分析阳性表达与诱导缓解率的相关性。方法: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初治组18例,完全缓解(CR)组38例,复发组16例。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P-gp表达率。分析P-gp表达在不同分组之间有无差异及阳性表达与诱导化疗CR率的关系。结果:1)P-gp总表达率34.72%,初治组、CR组和复发组分别是22.22%、23.68%和75%。复发组P-gp表达率明显高于初治组和CR组(P:0.0021,P=0.00041);初治组与CR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90)。2)P-gp在ALL组和AML表达率分别是33.3Vo和35.70%,两组无显著差异(P=0.57)。3)P-gp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CR率分别是40.00%和80.85%,有显著差异(P=0.00046)。结论:1)P-gp表达率在复发组显著高于初治和CR组。2)P-gp表达率在ALL和ANLL无显著差异。3)P-gp表达阳性与CR率低相关,是AML和ALL化疗耐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结节病自从1865年Hutchinson首先描述以来,至今病因学仍然不明,它是一种慢性非干酪性肉芽肿性病变,可以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主要侵袭肺组织和淋巴结。我们观察到1例淋巴瘤患者经治疗缓解后发生肺结节病,临床罕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AD方案(硼替佐米、阿霉素和地塞米松)与T-VAD方案(沙利度胺联合长春地辛、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7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PAD治疗组23例,T-VAD治疗组24例.结果:PAD治疗组总有效率91.3%(21/23),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8例(34.8%),很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3例(13.0%),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0例(43.5%),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2例(8.7%).T-VAD治疗组总有效率66.7%(16/24),其中CR 4例(16.7%),VGPR 2例(8.3%),PR 10例(41.7%),SD 5例(20.8%),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3例(12.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D组的不良反应为:便秘5例(21.7%),腹泻4例(17.4%),恶心3例(13.0%);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13.0%),贫血2例(8.7%),血小板下降2例(8.7%);乏力2例(8.7%);带状疱疹6例(26.1%);周围神经病变5例(21.7%).T-VAD组患者均有便秘(100%),嗜睡1 5例(62.5%),皮疹2例(8.3%),带状疱疹1例(4.2%),下肢水肿2例(8.3%),深静脉血栓1例(4.2%).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PAD和T-VAD方案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PAD方案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一线RCHOP方案治疗的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3级患者不同组织学亚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方法:本研究收集和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中心初诊并予一线RCHOP方案治疗的61例FL 3级患者的临床基线和生存资料,包括42例FL 3A级和19例侵袭性FL。侵袭性FL患者为2例3A级合并3B级,8例FL 3B级和9例FL 3级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成分。 结果:FL 3A级和侵袭性FL的患者在性别、年龄、β2微球蛋白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Ann Arbor分期、B组症状、骨髓受累等基线数据上无明显差异。中位随访40.2个月,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率在FL 3A级和侵袭性FL患者中分别是97.1%和81.9%,P=0.041。3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分别是 69.1%和71.1% ,P=0.546。侵袭性FL在2年后出现PFS的平台期。 结论:FL 3A级患者在OS优于侵袭性FL,但两者的PFS无显著差异,侵袭性FL在2年后出现PFS平台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7例初发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7例肺MALT淋巴瘤患者,男性32例(41.6%),女性45例(58.4%),中位发病年龄为59(24~85)岁。肺占位患者32例(41.6%),症状起病患者45例(58.4%),主要表现为肺部非特异性症状。AnnArbor分期为Ⅰ期14例(18.2%)、Ⅱ期3例(3.9%)、Ⅲ期1例(1.3%)、Ⅳ期59例(76.6%)。15例无治疗指征而观察随访,19例手术治疗,3例接受抗炎治疗,43例接受化疗治疗(化疗方案主要包括RC、R-CHOP、R2、BR等),2例患者拒绝治疗。一线治疗后最佳疗效,25例(32.5%)完全缓解,31例(40.2%)部分缓解,16例(20.8%)疾病稳定,2例(2.6%)病情进展,总体反应率72.7%。结束治疗后继续随访过程中,14例患者复发进展。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11月20日,中位随访时间为35.3(5.5~96.0)个月,中位OS及PFS均未达到,5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95.1%和73.2%。AnnArbor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的OS和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5、0.834)。接受局部治疗(主要是手术)与接受全身治疗(化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化疗组患者远期PFS更好(P=0.004)。对于Ⅰ/Ⅱ期患者单独进行了不同治疗方案的PFS分析,趋势同整体人群相当。53例患者可计算POD24,7例患者POD24阳性,POD24对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肺MALT淋巴瘤总体预后较好,不同疾病分期OS、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全身化疗可能为患者带来更长的获益,而单纯手术治疗可能与较差的PFS相关。POD24阳性与肺MALT淋巴瘤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评价国产硼替佐米(昕泰)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确诊活动性MM,并接受昕泰治疗2个周期以上可评估疗效的初治患者。采用昕泰联合地塞米松的两药(BD)方案或两药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的三药方案(VCD)。昕泰的起始剂量为每周1.3 mg/m~2。每2周期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共纳入14例MM患者,随访至2019年1月。全部患者可行2周期疗效评估,其中3例为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9例部分缓解(PR)、1例微小缓解(MR)、1例疾病进展(PD),总反应率(ORR)为85.7%。6例患者可行4周期疗效评估,均为VGPR,ORR为100%。不良事件与原研药类似。主要血液学毒性包括血小板及淋巴细胞计数降低;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腹泻与便秘较多见。结论:昕泰治疗初治MM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1~3a级滤泡性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30日至2019年12月31日间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接受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R2)治疗的1~3a级初发和复发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具体方案为来那度胺,25mg,第1~7天,第15~22天,口服,共12周期;利妥昔单抗注射液,375mg/m2,第1周期的第1、8、15、22天,第2~5周期的第1天,静脉滴注,共5周期;每28天为1个周期。每2~3个周期行疗效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为总体反应率(ORR),1年无进展生存(PFS)。每周期前后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共12例患者接受了R2治疗,10例疗效可评价,ORR为88.9%,1年PFS为87.5%,中位PFS未达到。3~4级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为16.7%,3~4级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7%,未观察到3~4级的肝肾功能异常、皮疹、消化不良、周围神经病变。结论:隔周服用来那度胺的给药方式在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1~3a级初发、复发FL患者中可取得良好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Frailty评分体系预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临床转归的研究分析。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收治的29例65岁以上老年MM患者进行Frailty评分,以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Frailty评分高危组13例(44.8%)、中危组5例(17.2%)、低危组11例(37.9%),3组患者在ISS分期(P=0.281)和化疗强度(P=0.475)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railty高危组患者不良反应较多,血液学3级及以上不良发生率(69.2%)显著高于低危组(18.2%,P=0.014)和中危组(0.0,P=0.011);高危组非血液学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84.6%)显著高于低危组(18.2%,P=0.001)和中危组(20.0%,P=0.011)。高危组中有69.2%的患者中断、延缓化疗或减小化疗强度,显著高于低危组(9.1%,P=0.004),与中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P=0.268)。高危组患者化疗后获完全缓解(CR)及极好的部分缓解(VGPR)的患者占30.8%、部分缓解(PR)者占23.1%、无效(NR)者占46.2%,显著低于低危组(CR及VGPR 63.6%、PR 36.4%、NR 0.0,P=0.027),与中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及VGPR 40.0%、PR20.0%、NR 40.0%,P=0.751)。结论:Frailty评分体系可预测高危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和疗效,高危患者预后差,但其对预后评估价值的大小有待更大样本量的阐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超诊断妇科盆腔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组织细胞学或者病理学确诊为妇科盆腔肿瘤患者1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B超诊断为盆腔肿瘤159例,诊断符合率为90.3%;其中诊断为恶性肿瘤38例,诊断符合率71.7%.结论 B超诊断妇科盆腔肿瘤具有重要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合理应用能很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