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切除( vaginal hysterectomy ,VH)、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 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以及腹腔镜子宫切除(total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TLH)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1月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155例资料,由患者选择手术方式,VH组60例,LAVH组50例,TLH组45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止痛药的使用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手术时间VH组[中位数65(40~85) min]<LAVH组[90(45~150) min]<TLH组[120(80~180) min](χ2=89.105, P=0.000);术中出血量VH组[208(155~241) ml]和TLH组[183(159~220) ml]<LAVH组[359(316~413) ml](χ2=72.609, P=0.000);术后应用止痛药LAVH组[2(1~5)支]<VH组[4(1~8)支]和TLH组[5(3~8)支](χ2=59.243, P=0.000)。术后住院时间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子宫良性病变,VH及LAVH是比较好的子宫切除术式。  相似文献   
2.
1依据及分析①患者半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腰部坠胀,以右侧为甚,伴下腹持续性隐痛,近1周感上述症状加重,右大腿亦出现疼痛不适,活动受限。②查体,右下腹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10cm×9cm×8cm,有压痛,妇科检查,右侧附件区可扪及一12cm×10cm×10cm包块,活动差,有压痛。③B超,右附件区见囊性肿块,大小12.4cm×7.4cm×9.3cm,壁厚,边界光整,囊液欠清,内见粗线状分隔光带。④术中见右侧后腹膜处可及一大小约15cm×10cm×9cm肿块,界线模糊,上段囊性,下段质地较硬,切开“脓腔”其中混有大量坏死组织。⑤“脓肿”边缘活检,病理学诊断恶性肿瘤。综合上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和围绝经期盆底松弛患者子宫主骶韧带的组织学改变及胶原含量变化与盆底松弛发生的关系。方法:以10例妊娠晚期因产科严重并发症而行全子宫切除术者为晚孕组,14例行全子宫切除术为围绝经期盆底松弛组,14例无盆底松弛因妇科疾病而行全子宫切除术者为同龄对照组。每例取主韧带及骶韧带组织经病理切片,经Masson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Ⅲ型胶原含量。结果:晚孕组、围绝经期盆底松弛组主韧带Ⅲ型胶原阳性单位分别为10.29±1.56、9.62±2.43,与对照组的17.68±3.95比较,P<0.01,差异有意义。骶韧带Ⅲ型胶原阳性单位分别为12.88±3.21、10.34±3.62,与对照组的19.29±4.57比较,P<0.01,差异有意义。结论:①晚期妊娠所致盆底松弛与围绝经期盆底松弛的共同特征之一是Ⅲ型胶原含量减少;②妊娠所致盆底损伤、胶原结构代谢改变和胶原排列稀疏,提示胶原的分解增强可能是妊娠晚期盆底松弛发生的原因,也是导致产后盆底松弛及尿失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帅翰林  罗新  王晓玉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6):5204-5206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年轻孕妇子宫韧带组织胶原含量改变与盆底结构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晚期妊娠组(n=10)及同龄对照组(n=12)需行全子宫切除共22例,每例取双侧主韧带及骶韧带组织,经病理切片,行Masson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特征。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切片中可见浅棕色至深褐色的胶原阳性区域。作对比研究,晚期妊娠组胶原阳性反应区域、阳性单位均小于对照组,灰度大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妇女盆底组织Ⅰ、Ⅲ型胶原含量减少,提示妊娠引起盆底结构松弛是产后尿失禁易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6.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但其向成纤维细胞分化研究较少。目的:验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纤维细胞的分化能力。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抗原。取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纤维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贴壁法能稳定从脐带中分离出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极低表达 CD31、CD45、CD40、HLA-DR,强表达 CD29、CD90、CD44、CD105。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显示胞浆中充满红色的油滴;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可在细胞密集区见红色的钙结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因子诱导后细胞表达Ⅰ型胶原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贴壁法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靠、纯度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纤维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及面积缩变度.方法 将6只新西兰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每组2只.每只家兔腹部皮下放置10 mm×40 mm 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10片.3组家兔术后均采用氟哌酸50 mg·d1加入饲料中口服,抗感染3 d.A组中1只家兔出现感染为A1组,1只未感染的家兔为A2组;B、C 2组家兔均未出现感染.A组术后第14天处死家兔,B组术后第30天处死家兔,C组术后第90天处死家兔,各组家兔分别取出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及肌肉组织,以家兔自身的皮下组织及肌肉组织作为对照组.用游标卡尺测量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的长、宽值,计算面积及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面积缩变度.同时行组织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家兔的炎症反应、纤维组织囊壁形成情况.结果 A1组家兔术后第3天出现植入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部位感染,各组家兔均无血清肿、侵蚀、暴露及排斥反应等.A1、A2、B、C 4组家兔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面积缩变度分别为(21.84士0.05)%、(3.13士0.03)%、(2.30±0.03)%、(2.50±0.03)%,A1组家兔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面积缩变度和处死后的网片面积与A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兔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面积缩变度和处死后的网片面积A2组、B组、C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2、B、C 3组家兔炎症反应分级分别为Ⅲ级、Ⅱ级、<Ⅰ级,纤维组织囊壁形成分别为Ⅲ级、Ⅱ级、<Ⅰ级.结论 Prolift材质医用网片植入家兔体内后具有良好的抗缩变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但感染可能是引起网片缩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阴道修复网片(total vaginal mesh,TVM)即Gynecare Prolift网片修复系统及联合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tensiongfree vaginal tape-obtutor,TVT-O)尿道中段悬吊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或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Ⅱ度以上子宫和(或)阴道壁脱垂患者24例,其中本次手术前已切除子宫5例,术中同时切除子宫12例,保留子宫7例。16例用全盆底修复网片(total Prolift),8例用前盆修复网片(anterior Prolift);10例因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同时行TVT-O尿道中段悬吊术。结果:24例患者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12.5%)出血量超过500ml;术后随访12~20个月,1例至术后10个月时发现阴道壁网片侵蚀(4.2%,1/24),经门诊4次修剪好转;24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用Prolift盆底修复网片系统进行盆底重建术,手术安全、易行、微创,近期疗效肯定;合并SUI者同时使用TVT-O不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1 病历摘要  患者 ,2 5岁 ,G1P0 ,因孕 2 6 +4 周阴道流血半月加重2天于 2 0 0 3年 1 2月 3日入院。末次月经 2 0 0 3年 5月31日。孕 2 0周因阴道流血伴腹痛于本院保胎治疗好转出院 ,期间未行阴道检查。入院检查 :T 37.1°C ,P88/min ,R 2 0 /min ,BP 1 1 4 / 6 0mmHg ,心肺无异常。宫高 2 5cm ,腹围 75cm ,胎心率 1 5 0 /min ,无宫缩。B超检查宫内孕 2 6周 ,单活胎 ,宫颈内口闭合 ,宫颈管长。血常规 :WBC 7.89× 1 0 9/L ,RBC 3.76× 1 0 12 /L ,PLT 2 1 7× 1 0 9/L ;出凝血时间正常。血生化检查正常。初步诊断 :①孕 2 6 +4 …  相似文献   
10.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慧  帅翰林  罗新 《广东医学》2008,29(7):1140-1142
目的:总结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危险因素,以探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预测指标。方法:对74例异位妊娠药物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治疗前β-HCG值、CDFI、孕酮值、盆腔积液量及包块性质与单次治疗成功与否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块大小无意义(P>0.05 )。向前法筛选变量,检验水准为0.10 ,入选模型为β-HCG,OR=1.709,盆腔积液OR=0.002。结论:β-HCG值是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最有意义的检测指标,治疗中应充分考虑其它因素,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