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甲状腺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特点,并寻求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助孕成功率以及新生儿出生质量。方法2002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代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共322例,这部分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以山东省内各地为主。根据病史、体征对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进行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血脂等检查确定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对这类患者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生化测定指标及辅助检查。根据甲状腺超声及甲状腺功能和抗体测定将患者分为超声正常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结甲组)及桥本氏甲状腺炎组(桥本组)。对三组的一般情况、基础生殖内分泌水平及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按甲状腺超声结果分为正常组54.04%(174/322)和异常组45.96%(148/322),各种异常占甲状腺超声异常总数(148)百分比分别为:结节性甲状腺肿66.89%(99/148);桥本氏甲状腺炎14.86%(22/148);甲状腺滤泡囊肿6.76Yoo(10/148);甲状腺癌0.68%(1/148);甲状腺腺瘤2.03%(3/148);其他异常8.11%(12/148)。将超声正常组(174),结甲组(99)及桥本组(22)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后发现桥本组的脂肪肝患者比例(95.45%)较高,高雄激素血症患者比例(40.91%)较低(P〈0.05);基础生殖内分泌测定各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桥本组TSH升高,与正常超声组及结甲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合并不孕不育患者是甲状腺结构异常的高发人群,应该做甲状腺结构以及功能的筛查,以做到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pCDH-Tox3-Flag,并检测其转染小鼠原代卵泡颗粒细胞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小鼠Tox3基因克隆入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MCS-T2A-copGFP-MSCV中,通过酶切、测序验证后,将重组慢病毒载体pCDH-Tox3-Flag、包装质粒psPAX2和包膜质粒pMD2.G共转染HEK293FT细胞,包装重组慢病毒LV-Tox3-Flag,并感染小鼠原代颗粒细胞,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ox3 mRNA的转录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TOX3-Flag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构建了重组慢病毒载体LV-Tox3;RT-PCR及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慢病毒感染小鼠原代颗粒细胞后,Tox3基因能在细胞内正确转录、翻译并稳定表达TOX3蛋白。结论:成功建立Tox3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LV-Tox3-Flag,包装的慢病毒能够成功感染小鼠原代颗粒细胞,并使Tox3基因得到稳定表达,为后续研究Tox3基因在生殖相关疾病的生理与病理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pCDH—Tox3-Flag,并检测其转染小鼠原代卵泡颗粒细胞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小鼠Tox3~N克隆人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MCS—T2A—copGFP—MSCV中,通过酶切、测序验证后,将重组慢病毒载体pCDH—Tox3-Flag、包装质粒psPAX2和包膜质粒pMD2.G共转染HEK293FF细胞,包装重组慢病毒LV—Tox3-Flag,并感染小鼠原代颗粒细胞,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ox3mRNA的转录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T0x3-Flag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构建了重组慢病毒载体LV—Tox3;RT—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慢病毒感染小鼠原代颗粒细胞后,Tox3基因能在细胞内正确转录、翻译并稳定表达TOX3蛋白。结论:成功建立Tox3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LV—Tox3-Flag,包装的慢病毒能够成功感染小鼠原代颗粒细胞,并使Tox3基因得到稳定表达,为后续研究Tox3基因在生殖相关疾病的生理与病理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药物后处理、预处理,及二者联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离体大鼠心肌的心肌梗死面积,冠脉流出液生化指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心脏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离体心脏Langendorff装置灌流,(1)对照组(Con):左冠前降支(LAD)阻断40min,复灌120min。(2)缺血后处理组(Pos):在复灌开始,LAD给予6次短暂开放/钳夹。(3)药物后处理组(Npo):尼可地尔(Nic)20μmol/L于复灌时给予10min。(4)药物预处理组(Ipc):在LAD阻断前先给予10min的Nic。(5)联合组(Npp):LAD阻断前后分别给予Nic。(6)阻滞剂组(Gnp):灌注液中含有格列本脲(Gli)20μmol/L。结果Pos、Npo、Ipc、Npp同Con比较,LVDP、±dp/dtmax、CF在复灌后各时间点增高(P〈0.05),Gnp同Co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p同Pos、Npo、Ipc比较未表现出叠加效应(P〉0.05)。复灌30min后Pos、Npo、Ipc、Npp中CK、LDH漏出量较少(P〈0.05),Con同G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pp同Pos、Npo、Ip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c中心肌梗死区重量从(50.02±2.9)%下降到(22.72±3.6)%(P〈0.05),Npp和Npo梗死面积分别减小到(23.99±4.3)%和(29.02±2.1)%(P〈0.05),Pos梗死面积为(34.63±4.1)%(P〈0.05),Gli取消了Nic的保护作用,心肌梗死面积为(46.82±6.69)%(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尼可地尔后处理、预处理,及尼可地尔后处理及预处理联合对离体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但尼可地尔后处理联合预处理未表现明显叠加作用。尼可地尔后处理的心肌保护效应可能与再灌注早期的K-ATP通道的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吞咽困难是脑梗死的常见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常规的摄食训练能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因不同的吞咽部位受损同样会造成吞咽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不同吞咽部位受损,进行吞咽部位康复训练会对脑梗死后发生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影响。目的 探讨针对吞咽部位进行针对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效果。方法 通过对比传统康复训练方法和针对康复训练方法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的康复效果,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人60名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干预组接受针对训练,对照组接受传统训练,采用洼田饮水评分评价病人吞咽困难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超早期吞咽功能明显改善,洼田饮水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干预组比对照组在超早期有效。因此,早期进行针对病变部位的康复训练,效果优于传统康复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一、病历摘要患者,女,23岁,因停经29周,阴道流水1h于2007年9月21日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4岁5/28~30d,末次月经2007年2月28日,G1P0。孕期检查发现“子宫畸形:双子宫”,余无明显异常。入院检查:T36.4℃,P86次/分,R19次/分,BP 120/60mmHg,身高158cm,体重55Kg。产科检查:宫高28cm,腹围84c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