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汉族儿童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以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对87例ALL患儿、22例AML患儿和120名对照儿童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DNA测序技术进行MTHFR 677C/T和1298A/C基因的多态性筛查.结果 MTHFR 677CT基因型的个体AML易感性降低(OR=0.23,95%CI:0.07~0.79).未发现MTHFR 1298A/C各基因型与ALL和AML发病风险间存在显著关联.MTHFR 677TT/1298AA和677CC/1298AC基因型ALL发病风险增高(OR=3.78,95% CI:1.38~10.40;OR=3.17,95%CI:1.18~8.53),677CT/1298AA基因型者AML风险降低(OR=0.23,95% CI∶0.06~0.97).结论 MTHFR基因677位碱基变异可能是儿童AML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汉族急性白血病(AL)患儿谷胱甘肽转移酶P1(GSTP1)基因全编码区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征。方法用RT-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108例AL患儿和121例对照儿童的GSTP1全编码区内的SNPs进行筛查分析。结果在GSTP1全编码区内共筛查到3个SNPs位点,包括1个热点突变位点A313G(Ile105Val,rs1695)、1个错义突变位点G439T(Asp147Tyr,rs4986949)和1个同义突变位点T555C(Ser185Ser,rs4891),其在汉族儿童分布等位基因总频率分别为16.4%、1.3%和16.4%,且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性。GSTP1 A313G、G439T和T555C多态性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AL患儿和对照组儿童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691和0.359;0.898和0.581、0.691和0.359)。结论对深圳地区汉族儿童GSTP1基因全编码区多态性进行筛查分析,确定了GSTP1 A313G,G439T和T555C 3个SNPs位点,其具有种族差异性且与儿童AL发病风险均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6-巯基嘌呤(6-MP)减量化疗的急性白血病(AL)患儿维持治疗阶段临床资料及其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提取3例AL患儿骨髓液及77例对照组儿童外周血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PCR特异性扩增TPMT和HGPRT基因蛋白质编码区序列并测序。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第3版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 CTC 3.0)对维持治疗阶段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和分级,应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推荐的药物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标准评价6-MP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例AL患儿为TPMT*3C(Try240Cys)纯合突变基因型,减少6-MP剂量至常规剂量1/3~2/3可使骨髓抑制及肝脏毒性等重度不良反应转为轻度。对照组发现2例TPMT*3 C杂合突变,该位点在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3%。以上两组均未发现HGPRT基因突变。结论 TPMT*3 C纯合突变患儿可出现与6-MP剂量相关的不耐受现象,中断或减量治疗能够减少维持期间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示TPMT*3 C基因型的检出可能有利于提高6-MP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Toclarifytheactionlinkoflungtisuedamagecausedbynitricoxide(NO),wedynamicalyobservedthechangesofserumNOandtumornecros...  相似文献   
5.
深圳地区婴幼儿诺如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婴幼儿属于人类杯状病毒(HuCV)的诺如病毒(NoV)的感染状况并对NoV阳性病毒株进行基因型分析。方法采集连续2个秋冬季腹泻流行期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临床检验已排除寄生虫、细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的3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226例,应用分型引物RT-PCR法进行检测NoVGⅠ和GⅡ群,扩增产物通过1.5%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部分阳性标本测序,结合GenBank参考株相应核苷酸序列进行进化和型别流行特点分析。结果深圳地区婴幼儿NoV阳性率为10.62%(24/226),检测出NoV阳性株GⅡ/4群18株,GⅡ/3群5株;7至24月龄为NoV高发年龄段。结论NoV是深圳地区婴幼儿冬季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流行株为NoV-GⅡ/4。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分析汉族儿童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的蛋白质编码区(CDS)突变,探讨其在急性白血病(AL)患儿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方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DNA测序检测103例AL患儿及111例对照组儿童的TPMT基因CDS碱基位点突变情况。 结果:汉族儿童TPMT基因筛查出2个蛋白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cSNPs),分别为TPMT*3C(A719G)和*1S(C474T)。TPMT*3C AA、AG、GG基因型频率在AL患儿组中分别为95.1%、3.9%和1.0%,在对照组中分别为97.3%、2.7%和0,其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和1.4%;TPMT*1S CC、CT、TT基因型频率在AL患儿组分别为5.8%、24.3%和69.9%,在对照组中分别为8.1%、28.8%和63.1%,其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0%和22.5%。2个cSNPs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筛查出C210T和TPMT*26(T622C)基因突变。 结论:汉族儿童存在TPMT*26突变基因型,且TPMT*3C、TPMT*1S可能均与儿童AL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荷包牡丹碱(BiC)对海马CA2区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对神经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BiC6μmol·L^-1刺激培养的大鼠海马组织72h,同时用N,L以及P/Q型钙通道拮抗剂分别阻断相应的钙通道,测定神经细胞摄取的碘化丙啶(PI)。结果:BiC刺激6h后,神经细胞的PI摄取首先出现在CA2区。随着BiC刺激时间的延长,摄取PI的神经细胞的分布范围由CA2区扩散到其他区域。P/Q型VDCC拮抗剂抑制神经细胞的PI摄取,然而N和L型VDCC的拮抗剂无明显抑制效果。结论:在大鼠海马的组织培养中CA2区的神经细胞对BiC的刺激最易受损。CA2区神经细胞的损伤过程中P/Q型VDCC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γ-谷氨酰水解酶( γ-glutamyl hydrolase,GGH)基因452C/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儿和正常儿童中的频率及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逆转录-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92例AL患儿和124名正常儿童的cDNAs进行GGH基因第452位点SNP筛查.结果 AL组中GGH 452 TT、CT及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13.0%和84.8%;对照组中相应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l6.9%和81.5%;两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7%和10.1%;两组间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国儿童与日本、非裔-美洲及墨西哥人群的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确定了中国汉族儿童GGH 452C/T的等位基因频率,并初步确认GGH 452C/T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厌食症患儿经儿宝方治疗前后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Fas在舌苔上皮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凋亡蛋白的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厌食症患儿厚腻苔组治疗前舌苔细胞中Bcl-2基因表达增加,Bax和Fas基因表达下降,而花剥苔组治疗前舌苔细胞中Bcl-2基因表达下降,Bax和Fas基因表达增加,与正常薄苔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中药儿宝方治疗后,Bcl-2、Bax和Fas在舌苔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厚腻苔组、花剥苔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厌食症惠儿治疗前后舌苔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的阳性单位(PU值)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厌食症的发生可能与舌苔上皮细胞相关基因的异常凋亡呈相关性,而中药儿宝方运脾治疗可以调节厌食症患儿舌苔细胞的凋亡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与6-MP毒副作用的关系。方法 提取46例ALL患儿骨髓细胞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结合DNA测序,对ALL患儿TPMT*S和*3C基因型进行检测。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第3版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 CTC 3.0)行药物毒性分级,分析TPMT基因多态性与6-MP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 在维持治疗阶段,22%(10/46)患儿因6-MP所致严重不良反应停药,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肝脏毒性和胃肠道反应。2例TPMT*3C突变基因型(AG+GG)患儿均出现重度不良反应,其中1例纯和突变患儿出现与6-MP剂量相关的骨髓抑制和肝脏毒性。TPMT*1S各基因型与6-MP所致的重度骨髓抑制及肝脏毒性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PMT*3C多态性可能与6-MP所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