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
Krabbe病(Krabbe disease,KD)又称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是一种由半乳糖脑苷酯酶(galac-tocerebrosidase,GALC)缺乏导致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溶酶体贮积病[1].GALC缺乏可引起半乳糖脑苷酯蓄积,造成中枢和周围神经广泛的髓鞘脱失、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及大量球形细胞浸润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婴儿型KD通常表现包括易激惹、喂养困难、轴向张力过低、发育倒退、肢体痉挛等[2].最终出现抽搐,而且在光、声音或触摸刺激时出现强直性伸肌痉挛,大多数在2岁前死亡.  相似文献   
2.
由于FcγRⅢa的基因多态性可导致NK细胞上Fcγ受体(Fclreceptor,FcγR)与抗肿瘤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Fc段结合的亲和力不同,从而影响NK细胞以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本研究通过巢式PCR(nest—PCR)扩增43例健康儿童及20例血液肿瘤患儿的FcγRⅢa基因,NlaⅢ酶切PCR扩增产物,酶切后产物经15%PAGE电泳分离DNA片段,银染显色鉴定FcγRⅢa基因多态性;检测健康儿童及血液肿瘤患儿中FcγRⅢa的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了解血液肿瘤患儿对MAb可能的疗效反应。结果表明:两组均以FcγRⅢa 158V/F型最多,而FcγRⅢa-158V/V型次之,FcγRⅢa-158F/F型最少,FcγRⅢa的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健康儿童及血液肿瘤患儿中的分布比例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卡方检验的P值分别为0.809及0.875,均大于0.05。结论:FcγRⅢa-158基因多态性以FcγRⅢa-158V/F型为主,而FcγRⅢa-158V/V型次之;在健康儿童及血液肿瘤患儿中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体外检测血清抗体及补体对利妥昔单抗介导的NK细胞对Raji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检测NK细胞上FcγRⅢa(CD16a)基因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加入血清抗体前后NK细胞上FcγRⅢa的表达;DIO-PI双荧光染色法检测添加血清补体及抗体后NK细胞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强度。结果 添加血清补体组杀伤率较未添加组明显增强,而添加血清抗体组杀伤率较未添加组明显减弱,在FcγRⅢa-158V/V组内,添加血清补体组、添加血清抗体组与未添加组细胞毒性指数分别为(94.25±1.79) %、(59.79±0.66) %和(69.05±2.38) %,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P<0.05;在FcγRⅢa-158V/F组内,添加血清补体组、添加血清抗体组与未添加组细胞毒性指数分别为(66.71±5.57) %、(18.13±2.99) %和(39.63±3.86) %,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P<0.05。结论 血清补体可增强利妥昔单抗介导的NK细胞对Raji细胞的杀伤作用。血清抗体会减弱利妥昔单抗介导的NK细胞对Raji细胞的杀伤作用。使用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治疗肿瘤患者时,同时输注新鲜冷冻血浆可提高其抗肿瘤疗效;而MAb与静脉注射用免疫球收白(IVIG)同时使用则可能降低其抗肿瘤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患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为 CMV 感染的监测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 2018年01月至 2020 年0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血液肿瘤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81例,应用χ2 检验及 Logistics 回归模型,分析 CMV 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81例患者中49例发生 CMV 感染,累计发生率为 60.4%,首次发生CMV感染的时间为移植后 37天(13~135天),所有患者经抗病毒后转为阴性,转阴中位时间为14天(7~51天)。单因素分析提示,CMV感染的发生与性别、疾病类型、供体来源、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Ⅲ-Ⅳ度aGVHD的发生呈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aGVHD的发生是CM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Allo-HSCT后aGVHD的发生增加了CMV感染的发生率,是CM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的逐渐增加,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的抗肿瘤效果日益受到重视。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介导ADCC特异性抗肿瘤最主要的效应细胞,而吞噬细胞、T细胞及粒细胞对ADCC抗肿瘤效应也有一定作用。ADCC被证明是单克隆抗体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机制和手段,IgG型抗体首先通过抗原结合部位与靶细胞(肿瘤细胞)结合,再由效应细胞上的FcγR识别其Fc段,介导ADCC。已投入临床应用的单克隆抗体有: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及新型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克隆抗体、依决洛单克隆抗体、尼妥珠单克隆抗体及吉妥单克隆抗体,这些单克隆抗体均具有ADCC抗肿瘤作用。单克隆抗体介导的ADCC抗肿瘤疗效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IgGFc受体的基因多态、肿瘤细胞抗原、血清抗体水平、细胞因子及药物等。FcγRIIIa-158V/V基因型和FcγRIIa-131H/H基因型比其他基因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ADCC作用更强。提高肿瘤抗原水平,降低血清抗体水平或增加某些细胞因子(如IL-2,IL-21,IL-15等)均可提高单克隆抗体的ADCC作用,而避免使用某些药物(如地塞米松、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或适当使用昂丹司琼和氯马斯汀也可增强单克隆抗体的ADCC抗肿瘤作用。总之,ADCC抗肿瘤的临床应用十分重要,但效果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就ADCC杀伤机理、临床常用的和已投入临床使用的具有ADCC抗肿瘤效应的单克隆抗体,影响ADCC抗肿瘤效率的因素及其他细胞ADCC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由于FcγRIIIa的基因多态性可导致NK细胞上Fcγ受体(Fcgamma receptor,FcγR)与抗肿瘤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Fc段结合的亲和力不同,NK细胞以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也不同。本研究通过CFSE-PI双荧光染色法检测不同FcγRIIIa基因型的NK细胞对Raji细胞的ADCC效应强度,确定不同FcγRIIIa基因型的NK细胞所介导的AD-CC效应差异。用nest-PCR测定FcγRIIIa表型,用CFSE-PI双荧光染色法染色靶细胞(Raji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上CD3-CD56+及FcγRIIIa的表达以及Raji细胞上CD20的表达,计算细胞毒性。结果表明:FcγRIIIa-158V/V基因型的NK细胞ADCC细胞毒性指数为(69.05±2.38)%,FcγRIIIa-158V/F基因型的NK细胞ADCC细胞毒性指数为(39.63±3.86)%,与V/V基因型相比,V/F基因型的NK细胞对Raji细胞的ADCC效应明显较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50,p=0.000)。结论:FcγRIIIa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介导的NK细胞对Raji细胞的体外ADCC效应,以FcγRIIIa-158V/V基因型的NK细胞ADCC效应较FcγRIIIa-158V/F基因型的NK细胞ADCC效应强。  相似文献   
7.
由于FcγRⅢa的基因多态性可导致NK细胞上Fcγ受体(Fcgamma receptor,FcγR)与抗肿瘤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Fc段结合的亲和力不同,NK细胞以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也不同.本研究通过CFSE-PI双荧光染色法检测不同FcγRⅢa基因型的NK细胞对Raji细胞的ADCC效应强度,确定不同FcγRⅢa基因型的NK细胞所介导的AD-CC效应差异.用nest-PCR测定FcγRⅢa表型,用CFSE-PI双荧光染色法染色靶细胞(Raji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上CD3-CD56+及FcγRⅢa的表达以及Raji细胞上CD20的表达,计算细胞毒性.结果表明:FcγRⅢa-158V/V基因型的NK细胞ADCC细胞毒性指数为(69.05±2.38)%,FcγRⅢa-158V/F基因型的NK细胞ADCC细胞毒性指数为(39.63±3.86)%,与V/V基因型相比,V/F基因型的NK细胞对Raji细胞的ADCC效应明显较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50,p=0.000).结论:FcγRⅢa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介导的NK细胞对Raji细胞的体外ADCC效应.以FcγRⅢa-158V/V基因型的NK细胞ADCC效应较FcγRⅢa-158V/F基因型的NK细胞ADCC效应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感染的情况及感染对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的影响.方法 检测初治急性ITP患儿是否伴有特殊病原体感染,根据感染种类,分为特殊感染组、普通感染组及无感染组,依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组和IVIG联合激素治疗组;分析感染对儿童急性ITP两种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 特殊感染组、普通感染组及无感染组有效率分别为40.6%、78.4%、78.0%;普通感染组和无感染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特殊感染组,均P<0.05;而普通感染组与无感染组之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伴有特殊感染的病例,单用IVIG的治疗有效率优于IVIG联合激素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8%及19.5%,P<0.05;而对普通感染组及无感染组病例,上述两种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感染患者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5.7%及73.3%,无感染患者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0.0%及76.9%,均P>0.05,对治疗有效的患者,约87.0%的病例在前3 d显效.结论 初治时伴特殊感染的儿童ITP疗效欠佳;对有特殊感染患者,单用IVIG治疗反而较IVIG联合激素疗效好,可能与激素早期应用不利于感染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