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根据病例探讨重复癌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以及重复癌诊治的经验教训。方法:根据接诊的临床病例,取得其重复癌的两种原发肿瘤的病理诊断及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的年龄、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以及治疗情况、存活预后情况分别予以记录。结果:观察到8例同时性重复癌,重复癌可能好发于体质因素差的年老患者;发病可能与放化疗史相关;由于认识不够,第二原发肿瘤容易漏诊、误诊。结论:重复癌与转移癌和复发癌预后差别较大,当出现新的肿瘤病灶时要想到发生重复癌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有肿瘤疾病家族史、化疗或放射治疗史、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体弱者的恶性肿瘤患者,应列为重复癌的重点检查对象。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探讨溃愈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本研究以采用中药溃愈散保留灌肠治疗的UC患者(治疗组)、采用西药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的UC患者(对照组)及正常健康体检者(空白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UC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TNF-α、IL-8的含量,采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UC患者治疗前后结肠组织中TNF-α、IL-8的表达水平,并将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和结肠组织中TNF-α、IL-8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2.6%,25/27)明显高于对照组(71.4%,20/28),P〈0.05;(2)TNF-α、IL-8水平:治疗组和对照组UC患者治疗后血清及结肠组织中TNF-α、IL-8水平均显著降低,尤以治疗组降低更明显。结果表明,中药溃愈散保留灌肠对UC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免疫反应,减少炎症递质的释放,来有效阻断免疫反应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从而达到治疗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年老年(≥60岁)门诊患者的疾病构成,为进一步分析老年患者用药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通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信息系统提取该院2011年老年门诊患者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主要诊断进行系统分类,并分析老年门诊患者前三位疾病类别的单病种情况,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该院2011年≥60岁门诊患者共895123人次,占同期门诊人次的19.65%,其中专科门诊716826人次,可按ICD-10编码进行分类的专科诊断共683491人次,占95.35%。前12位系统疾病依次为肿瘤,循环,消化,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呼吸,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神经,眼和附器,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精神,内分泌,泌尿系统疾病,其累计构成比为92.96%。肿瘤发病部位依次为肺和支气管(21.98%)、食管(8.66%)、胃(8.10%)、直肠(7.37%)、前列腺(5.86%)、肝和胆管(5.55%)恶性肿瘤,累计构成比为57.72%。循环系统主要疾病负担为高血压(39.50%)、慢性缺血性心脏病(11.17%)和脑梗死(9.70%),累计构成比达60.38%。消化系统为胃炎及十二指肠炎(24.98%)、消化系统其他疾病(9.26%)和肝的其他疾病(8.90%),其累计构成比为43.13%。≥60岁门诊患者总数女性略高于男性(50.67%vs.49.33%),仅肿瘤、呼吸、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泌尿系统4类系统疾病男性高于女性。60.69岁患者疾病构成比占58.21%。前三位肿瘤系统疾病依次为消化(38.20%)、呼吸和胸腔内器官(24.70%)、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11.97%)的恶性肿瘤,累计构成比为74.87%。结论该院≥60岁门诊患者疾病负担前三位依次是肿瘤、循环和}肖化系统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院老年患者的疾病就诊需求规律及趋势,未来需深入分析患者就诊例次和流向,为老年疾病的防治提供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年老年(≥60岁)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并与同期老年门诊患者疾病构成比较,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通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信息系统提取该院2011年老年住院患者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主要诊断进行系统分类,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年≥60岁住院患者共47233人次,占同期住院人次的30.35%。②老年住院患者前10位系统疾病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眼和附器疾病、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③前10位系统疾病中,除眼和附器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外,各系统疾病均为男性多于女性。④前10位系统疾病中,除呼吸系统疾病外,随着年龄升高,各类疾病住院患者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⑤肿瘤占系统疾病病因首位,其中恶性肿瘤患者达10467人次(91.93%)。⑥前3位恶性肿瘤累计构成比达75.43%,包括消化器官恶性肿瘤、呼吸和胸腔内器官恶性肿瘤、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⑦前5位消化器官恶性肿瘤累计构成比达87.81%,包括直肠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⑧呼吸和胸腔内器官恶性肿瘤中,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患者占90.4%。⑨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前4位恶性肿瘤累计构成比达84.45%,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浆细胞肿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其他和未特指类型、髓样白血病、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年老年住院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60-79岁,主要系统疾病为肿瘤,恶性肿瘤所占比例最大,消化器官恶性肿瘤、呼吸和胸腔内器官恶性肿瘤及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地震作为重大灾难性事件,会引发受灾群体一系列不良情绪反应,焦虑是一种相对普遍的不良情绪反应或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器治疗直肠内脱垂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直肠内脱垂型便秘32例,观察其有效例数、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32例患者中痊愈1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平均住院时间(4.12±0.77)d;平均恢复工作时间(5.72±0.99)d;术后并发症(肛门坠胀、出血、尿潴留)7例。治愈有效病例随访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直肠内脱垂型便秘具有安全、有效、术中出血少、创面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正>原发性肝癌(PHC)是威胁人类的重大疾病之一,寻找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疗效评价指标一直是热门课题。笔者对268例PHC患者血清中的腺苷脱氨酶(ADA)、总胆汁酸(TBA)、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乳酸脱氢酶(LDH)进行联合检测,探讨其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ScienceCitationIndex、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8月。英文检索词包括sitagliptin、vildagliptin、saxagliptin、linagliptin、alogliptin、dipeptidyl-peptidase1V、systematicreviews和meta-analysis,中文检索词包括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符合标准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用OQAQ量表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并赋分(1-7分,分数高者质量好),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资料,主要结局指标包括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稳态模型的p细胞功能指数(HOMA-B)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8个系统评ffF/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评分为6.0~7.0者16个占89%。18篇文献中13篇评价了DPP-4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HbAlc水平的影响,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和利拉列汀在降低HbAlc水平方面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相似,沙格列汀与西格列汀降低HbAlc疗效相似。5篇文献评价了DPP-4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HOMA·母的影响。与安慰剂相比,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HOMA—p水平;西格列汀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HOMA.B水平的疗效不优于其他口服降糖药。14篇文献评价了DPP-4抑制剂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应用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和利拉列汀治疗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低血糖发生率与应用安慰剂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格列汀和维格列汀诱发低血糖的概率低于其他口服降糖药。结论DPP-4抑制剂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短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31岁,因"发现颈部红色皮疹3个月,累及全身1个月"于2003年9月3日入院.入院前于外院取背部皮损活检送我院病理科会诊,后病理报告示:(背部皮损)淋巴瘤样丘疹病,免疫组化示:CD30(-),CD3(+),TIA-1(+),granzyme(+),CD79a(-),CD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