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后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6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影像学供血模型分为完全大脑中动脉(MCA)型和MCA皮质型,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利用床旁经颅彩色多普勒(TCD)于入院当天和1周内隔日1次及第14天动态检测颅内血流情况,通过测定脑底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血流速度比值(RVACA和RVPCA),观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3个月后存活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6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群。性别与年龄选取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病灶侧MCA平均血流速度(Vm)、颈内动脉(IC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MCA型组较MCA皮质型组MCA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1);完全MCA型与MCA皮质型梗死后动态观察除部分再通外,MCA血流动态变化不明显(P>0.05),NIHSS评分及脉动指数(PI)在第3,5,7天较第1天明显增高(P<0.05),在第3,5,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通过床旁TCD动态检测,可评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闭塞血管部位,及时发现侧支循环代偿及血管再通情况,评价颅内压动态变化,观察脱水降颅压治疗效果;在完全MCA型患者中,治疗过程中如果存在RVACA和RVPCA增高,且NIHSS评分稳定,往往对脱水剂治疗敏感,预后较好,可以考虑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后颅内血流动力学动态的变化特点。方法对5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影像学供血模型分为完全MCA型和MCA皮质型,利用床旁经颅彩色多普勒(TCD)于入院当天和1周内隔日1次及第14天动态检测颅内血流情况,通过测定脑底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血流速度比值(RVACA),观察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病灶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颈内动脉(IC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MCA型组较MCA皮质型组MCA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完全MCA型与MCA皮质型梗死后动态观察MCA血流变化不明显,NIHSS评分及Pi在第3、5、7天较第1天明显增高(P〈0.05),NIHSS评分变化最明显。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通过床旁TCD动态检测,及时发现侧支循环代偿及血管再通情况,评价颅内压动态变化,结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脱水降颅压治疗反应,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于该院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从中筛选出围手术期并发癫痫者,分析性别、年龄、脑损伤类别、损伤部位及损伤性质等因素与癫痫发生的关系,对各项观查指标的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讨围手术期发生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的特点提出对应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有患者的年龄、损伤部位、伴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隙出血及颅内血肿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龄、额顶叶损伤、伴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隙出血及颅内血肿为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结论低龄、损伤部位、是否伴有脑挫裂伤、蛛网膜下隙出血及颅内血肿是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对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早期预防及临床观察及护理有利于降低外伤性癫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肌肉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及护理操作,笔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观察了4 35 1例病人在注射时有39例发生晕厥。本文从护理角度对由肌肉注射引起晕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其护理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39例肌肉注射晕厥患者中,男17例,发生率为0 .6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庭功能联合眼震视图检查鉴别眩晕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85例眩晕疾病患者,统计两组患者前庭功能、眼震视图诊断结果,参照临床诊断,分析前庭功能、眼震视图诊断效果,并分析两者联合诊断效果。结果 前庭功能联合眼震视图检查对外周性眩晕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参照临床诊断结果:前庭功能检查对中枢性眩晕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与眼震视图诊断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庭功能联合眼震视图检查对中枢性眩晕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 前庭功能、眼震视图检查均可为眩晕疾病鉴别提供参考资料,但是存在较高的漏诊、误诊风险,两者联合诊断,可有效提升眩晕疾病鉴别的特异度和敏感性,显著提升了诊断准确性,临床诊断效果较为理想,可为鉴别眩晕疾病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6.
应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观察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BFU-E和CFU-E增殖的影响。结果标明,小鼠巨噬细胞对CFU-E表现为刺激作用;对BFU-E增殖表现为刺激和抑制双重作用,提示巨噬细胞具有促红纤细胞生成素(EPO)和爆式集落促进活性(BPA)样活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