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n 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术后复发时间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62例经原发灶切除及肝转移灶局部治疗的CRL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信息,分析以上因素对术后复发时间(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接受治疗、术前接受多学科讨论、BRAF基因野生型对比术前未接受治疗、未进行术前多学科讨论及BRAF基因突变型对患者RFS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仅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P<0.001)、术前多学科讨论(P=0.004)是影响RFS的独立因素。结论:肠癌肝转移术前CE A水平和术前多学科讨论是术后R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多程治疗后晚期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53例,每天给予阿帕替尼250,500,850 mg口服治疗,直至肿瘤进展或者不能耐受.随访时间21个月,评估疗效并观察药物毒副作用.结果:本组53例患者均能进行疗效评价.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8.8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56.6%,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edian progress-free survival,mPFS)为3.65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疲乏等,多数为Ⅰ级或Ⅱ级,多数患者能够能耐受.结论:阿帕替尼对晚期原发肝癌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多能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预后因素,旨在提高对MCL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7例M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过程及预后因素.结果 37例MCL占同期我院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6.00%(37/617),中位年龄61(41~78)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为50~70岁,男女比例为4.28GA6FA1.发病首发部位:多以浅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75.68%),结外受累见于骨髓(45.94%)、脾脏(21.62%)、胃肠道(5.41%)等.初次就诊时处于Ⅱ期6例(16.22%)、Ⅲ期8例(21.62%)、Ⅳ期23例(62.16%),3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9.50、41.60、17.74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MIPI评分高危、中危、低危分别为16例(43.24%)、10例(27.03%)、11例(29.73%),3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分别为45.43、42.4、21.3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中骨髓受累17例(45.95%),未受累20例(54.05%),未受累组预后较受累组好(总生存时间65.32个月vs 22.12个月,P=0.010).全组中,母细胞型14例(37.84%),经典型23例(62.16%),经典型组预后较母细胞型组好(总生存时间38个月vs 18个月,P=0.028).核分裂相<20/10 HPF 24例(64.86%),≥20/10 HPF 13例,核分裂相<20/10 HPF组预后较≥20/10 HPF组好(总生存时间50.34个月vs 21.12个月,P=0.040).结节型生长组23例(62.16%),弥漫型生长组14例(37.84%),2种生长方式对预后无明显影响(总生存时间28.33个月vs 40.46个月,P=0.850).全组病例共有36例行CD5检测,阳性35例(97.22%),阴性1例(2.78%);30例行CD10检测,阳性1例(3.33%),阴性29例(96.67%);22例行CD23检测,阳性5例(22.73%),阴性17例(77.37%);37例均行CyclinD1检测,阳性35例(94.59%),阴性2例(5.41%);20例行Ki-67检测,Ki-67≥50%组12例(60.00%),Ki-67<50%组8例(40.00%),Ki-67<50%组预后较Ki-67≥50.00%组好(总生存时间11.15个月vs 31.62个月,P=0.001).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B症状等因素对生存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随访89(5~89)个月,随访率100.00%,生存超过2 a的共12例(32.43%),超过3 a的7例(18.92%).结论 MCL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为常见首发症状,就诊时多已处于Ⅲ~Ⅳ期;CD5(+)、CyclinD(+)、CD10(-)、CD23(-)是常见的免疫学特征;分期晚、MIPI评分为高危、骨髓受累、母细胞变型、核分裂相≥20/10 HPF、Ki-67≥50%是预后不良因素;2 a生存率较低,预后较其他B细胞淋巴瘤相对差.  相似文献   
4.
目前曲妥珠单抗、ramucirumab是已经被FDA获批用于晚期胃癌的靶向药物.同时仍正在研究的靶点包括EGFR、PI3K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途径、c-MET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本综述主要讨论晚期胃癌的分子分型和目前已经用于晚期胃癌的靶向药物,同时讨论临床试验阶段的免疫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