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究沙美特罗替卡松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30例。对照组行噻托溴铵治疗,试验组行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肺功能(FEV1、FVC、FEV1/FVC)水平、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及预后情况,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生姜具有发热散寒,增加食欲及缓和感冒症状的功效,在久远之前就被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视为减轻恶心,减缓胃里动及收缩、帮助消化的圣药。健康功效姜和葱、蒜一样,是我们常用的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诊医师运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09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急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哮喘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机械通气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急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 h后,72例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收缩压(SBP)均明显降低(P均0.05),动脉血气分析中氧饱和度(Sat O2)、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由急诊医师立即作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重症哮喘急救时的有效手段,急诊医师应熟练掌握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技术,以提高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女,86岁。因腹痛、发热2天,气促1天入院。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持续性钝痛,渐出现发热(体温未测)、胸背部疼痛,无咳嗽、咳痰、心悸、胸闷、呕吐、腹泻等。在外院经解痉、止痛、对症治疗无效,1天前出现气促,转我院,门诊以"腹痛原因待查:急性胰腺炎?"收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100/min,呼吸26/min,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积极规范的复苏技术对心脏骤停患者早期干预的有效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诊科连续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共88例。根据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是否超过8 min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49例)开始抢救的时间小于8 min;B组(39例)开始抢救的时间大于8 min。结果:A组中复苏成功17例,成功率34.69%,B组中复苏成功1例,成功率2.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脏骤停早期患者是否规范复苏,对复苏的成功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心肺复苏是治疗急性心脏骤停、为患者争取时间进行进一步对症支持治疗的重要措施,也是每个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根据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公布的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强调早期识别和心脏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弱化人工呼吸的重要性,要求普通目击者对猝死患者按CAB步骤进行心肺复苏,待医务人员到场后再进一步进行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院前急救中规范心肺复苏术对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1年行院前急救的86例猝死患者,在院前对其行规范心肺复苏术,包括电话指导家属胸外按压、早期电除颤、及时开放气道,院前喉罩插管,球囊辅助通气、持续长时间胸外按压,规范运用复苏药物等。结果院前急救中抢救成功21例,3种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少院前急救时间、缩短院前急救半径、规范心肺复苏术操作在院前急救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心律平)和胺碘酮注射液(可达龙)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7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36例和胺碘酮组31例,分别给予静脉应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观察对PSVT的转复有效率、复律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有效率91.7%(33/36),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100.0%(31/3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组(13.0±4.58)min,明显短于胺碘酮组(24.3±7.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和胺碘酮转复PSVT效果均好,但普罗帕酮组平均转复时间较胺碘酮组快,适用于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正常者;胺碘酮平均转复时间较普罗帕酮慢,但适应证广,对有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缺血或心功能不全患者首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