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评价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胃癌病例行气体对比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层厚1~2 mm,在此基础上进行CT仿真胃镜和VRT技术,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检出病变位于胃窦部31例(50%),胃底贲门部10例(16%),体部9例(15.7%),弥漫型12例(19.3%),病变检出率为100%。多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表现为局限性胃壁增厚50例,广泛性胃壁增厚12例;其中早期胃癌10例,进展期胃癌52例;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转移17例;本组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结论: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胃壁及腔内、外病变,并直观反映胃癌大体形态及肿瘤的范围,在胃癌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最具潜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脑内环状强化病灶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14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增强CT扫描呈环状强化的颅内病灶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脑脓肿,脑转移瘤及胶质瘤特点的认识,以达到鉴别诊断之目的。 材料与方法 1.一般情况:61例脑脓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男40例,女21例,年龄6-72岁,平均34.2岁,有明确原发感染史52例,占85%。脑转移瘤48例,手术病理证实20例,有明确病理证实的原发恶性肿瘤史28例,男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CT误诊的6例胆总管下段结石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对评价儿童含脑脊液腔隙的大小尚缺乏统一评估指标。作从上海市350例12岁以下儿童中通过严格的标准筛选出60例正常儿童的头颅CT片,对每例儿童在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层面中测量各脑室及脑室外蛛网膜下腔间隙的大小(包括脑室6个腔隙、脑室外9个腔隙和2个皮层沟腔隙),计算出2岁以下婴幼儿(为第一组,30例)及2岁至12岁儿童(为第二组,30例)各腔隙大小的平均数和所有脑蛛网膜下腔的总平均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对比剂对上腹部螺旋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近2年来作上腹部螺旋CT检查的患者随机抽样96例。分别用3种对比剂口服,对胃的显示比较:口服温开水30例,男28例,女2例,平均年龄67.6岁。口服2.0%碘液30例,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51.9岁。服产气粉36例,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5岁。CT机型为sensatian4,分别于查前4h禁食、10min肌注654-210mg。于查前15min口服温开水或碘液800ml,或检查前服产气粉4~8g,少量开水送服。结果胃扩张良好、胃壁显示清晰、黏膜强化明显者,其中服产气粉33例,占92%;服温开水21例,占70%;服碘液20例,占67%。结论服产气粉胃内密度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胃壁及腔内、外病变,并直观反映胃癌大体形态及肿瘤的范围。胃仿真内镜的检查、肝外叶病变中,口服产气效果最佳。胰腺病变、下腹及盆腔检查,口服2.0%碘液较好。其他部位口服温开水或碘液均可。  相似文献   
6.
联合应用MRCP、CT鉴别诊断胰头癌与胰头炎性肿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双期增强扫描与MRCP技术在鉴别诊断胰头癌和胰头炎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47例胰头癌(癌组)与38例胰头炎性肿块(炎组)患者的CT双期增强和MRCP表现,依据CT双期增强和MRCP以及联合应用这两种技术分别读片。肉眼观察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肿瘤与正常胰实质的密度对比,并用MRCP显示胰管和胆总管的全貌。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MRCP显示腔内病变良好,腔外病变不能显示,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89.4%,对胰头炎性肿块为81.6%。CT双期增强扫描能显示腔内、外病变,但不能整体显示胰胆管系统,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76.6%,对胰头炎性肿块为82.2%。联合应用CT双期增强扫描与MRCP检查方法,相互补充较单一使用MRCP或CT双期增强诊断敏感率高(P〈00.1)。对胰头癌的敏感率为95.7%,对胰头炎性肿块为92.1%。结论:CT双期增强扫描和MRCP技术联合运用,是一项对胰头癌和胰头炎性肿块进行鉴别诊断的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1983年12月至1987年4月间,共对2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访期为15周至178周余,在本次分析期间8例患者仍存活.本组患者均经活组织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癌性脑膜炎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4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癌性脑膜炎的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结果24例CT增强扫描中,脑膜异常强化24例;小结节状强化8例,占33.3%;混合性强化5例,占20.8%;天幕不规则增厚强化4例,占16.7%;合并脑内转移13例,占54.1%。结论CT增强扫描对该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定性诊断仍存在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9.
典型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现为癫痫、智力低下和皮脂腺瘤 ,称为 3联征 ,依其临床特征性表现即可确诊 ,不必作影像学检查 ,但临床表现不明显即顿挫型病例则诊断困难 ,易误诊和漏诊 ,此时 CT可成功地协助诊断。有鉴于此 ,笔者回顾性分析2 8例不典型临床结节性硬化症的颅脑 CT表现 ,探讨其 CT诊断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纳入标准 :近 12 a来我院临床首次诊断未考虑为结节性硬化症 ,且症状和体征为 3联征中的 1项或 2项 ,最后经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证实 ,其中 8例经 CT复查病灶大小与形态无变化。共 2 8例 ,男 7例 ,女 2 1例 ,年龄 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癌性脑膜炎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4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癌性脑膜炎的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结果 24例CT增强扫描中,脑膜异常强化24例;小结节状强化8例,占33.3%;混合性强化5例,占20.8%;天幕不规则增厚强化4例,占16.7%;合并脑内转移13例,占54.1%。结论 CT增强扫描对该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定性诊断仍存在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