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毒活血法治疗结缔组织病体会孟庆常兰州军区总医院(730050)主题词结缔组织疾病/中医药疗法解毒剂/治疗应用活血祛淤剂/治疗应用结缔组织病中的各种疾病,在临床上有其共同点: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征、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都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2.
岩舒注射液对肺癌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放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放射性肺损伤,分为早期肺损伤和晚期肺损伤,其中急性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较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主要以激素加抗生素治疗,但疗效不理想,而且激素治疗后肿瘤易复发。笔者采用岩舒注射液对肺癌放疗肺损伤进行临床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药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仍以早期手术为主,然而90%以上患者确诊后已属中晚期,不能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该病主要的治疗方法.但TACE治疗肝癌毒副反应较大,且生活质量的改善并不明显,因此,我们在采用TACE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自拟保肝消癌汤辅助治疗,减轻其毒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结节性脂膜炎(nodular pannieulitis)又称回归发热性结节性化脓性脂膜炎或Weber—Christian病。本病误诊率较高,治疗以祛除诱因、抗感染、对症治疗为主。本文通过对9例脂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提出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白塞病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累计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部分患者遗有视力障碍,除少数因内脏受损死亡外,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本病临床不多见。中医学没有相应的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多数医家都将其归于中医学之“狐惑”病,其相关的论述可见于诸多医籍中。  相似文献   
6.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2001-02~2006—08收治的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8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3例,年龄15~53(平均33.17)岁。工人6例,干部7例,学生5例。发病天数4~240(平均38.61)d,治疗天数6~36(平均16.44)d。本组中12例为发病后外院治疗无效而来我院就治,6例为初诊患。前述12例均被外院误诊,来我院后有4例被误诊。后述6例中有3例被误诊。本组在我院被误诊7例,院内外误诊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5例,恶性淋巴瘤3例,成人Still病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淋巴结结核1例。  相似文献   
7.
孟庆常 《陕西中医》2000,21(10):470
<正> 马某,男,50岁。1999年8月28日入院。患者8月23日驾驶手扶拖拉机碾场时,不慎车人一起摔入3米深的沟内,当时自感腰背疼痛,继之全腹剧烈疼痛,即送入当地医院诊治,经给予对病处理后,腹痛略有减轻,腹胀加剧,伴有恶心、呕吐、无矢气。8月26日出现发热,谵语,四肢无主自活  相似文献   
8.
瑞尔黑变病(Riehl's melanosis)系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色素沉着病,也称“战时黑变病(war melanosis)”。赵辨等[1]认为本病可能属于焦油黑变病,是一种光接触性皮炎。临床发病率低,极为少见。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配合物理治疗的方法治疗2例瑞尔黑变病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9.
针灸配合火罐治疗肩周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12月至2003年8月,笔者参加援外医疗队,赴南美洲苏里兰开展针灸工作。南美洲地属亚热带,常年酷热,人们饮冷贪凉,肩周炎是常见病之一。现将在苏里南工作期间治疗肩周炎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俗称"歪嘴风",中医学称为"面瘫"、"口僻",属"中风"范畴。本病是由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简称面瘫),主要以口眼歪斜为特征,多为单侧发病,四季均可发病,好发于20~40岁,起病急,严重者可影响饮食、语言功能等。本病及时有效治疗预后较好,失治或治不得法,则病情迁延,预后不良。所以,对本病证的及时合理诊治尤显重要。中医中药是治疗面瘫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现就临床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