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艳  孟凡嫣 《护理学报》2014,(14):72-74
目的探讨延续心理护理对卒中后康复期回归社区的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出院的卒中患者100例进行追踪,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按照医院常规随访并延续心理护理,对照组按照医院常规随访。分别对两组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以脑卒中生存质量影响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出院时两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末,观察组生理功能、交流领域、情绪领域得分均较对照组提高(P0.01)。结论延续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康复期患者回归社区后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赋能教育模式下的皮内针疗法干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用赋能模式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皮内针治疗,疗程为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对卒中后疲劳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揿针疗法对其疲劳程度、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从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疲劳患者中抽选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最终纳入28例)接受常规方法治疗,干预组(最终纳入2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揿针疗法治疗,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社区卒中后康复期老年人跌倒情况,探讨引起跌倒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出院的卒中患者111例进行追踪调查,了解其发病后1年内跌倒发生情况,并收集影响跌倒的相关资料。结果卒中后康复期老年人发病后1年内跌倒发生率为42.3%;躯体移动控制障碍是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OR=10.628),对跌倒知识需求是跌倒的主要保护因素(OR=0.462)。结论卒中后康复期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加强跌倒相关知识教育,指导康复期自我锻炼改善肢体活动情况,是预防和减少跌倒发生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态度-社会影响-自我效能模型, 探讨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的430例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健康饮食行为阶段问卷、健康饮食行为态度、社会影响量表及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行为各阶段的分布比例为意图前期 15.1%,意图期22.6%,准备期25.6%,行动期15.1%,维持期2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病程、BMI、HbA1c、是否接受健康教育、是否吸烟、饮食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是影响患者健康饮食行为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大多数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行为处于行动前阶段,有待提高。健康饮食行为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基于可干预因素,抓住 行为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患者不同行为阶段的特征制订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信网络平台干预在社区卒中后康复期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9月神经内科和针灸康复科收治的居住在南京市秦淮区5个社区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97)和对照组(n=98),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干预组通过实施基于微信网络平台的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在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两组均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和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运动锻炼、认知症状管理和与医生沟通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总分、随访团队对患者的熟识度和尽责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信网络平台干预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升社区卒中康复期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孟凡嫣  陈璇  王艳  吴颖 《护理学报》2018,25(19):1-4
目的 探讨在现实环境下运用功能性步态训练来分析社区卒中后康复期老人步态特征的改变,以及对其害怕跌倒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出院的卒中患者进行追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康复训练,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现实环境中的步态训练,分别在出院前,出院后8周采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采集患者常速行走10 m的步态参数,同时采用单条目问题法和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分析老人跌倒恐惧的状况。结果 干预前,2组老人各项步态参数、跌倒效能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8周后2组患者在患侧站立相、患侧摆动相、摆动强度、落脚强度、落脚时脚角度、步频、跨步时间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效能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对照组害怕跌倒的老人为14例(48.28%),干预组为13例(43.33%);8周后对照组害怕跌倒老人为11例(37.93%),干预组为5例(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现实环境的功能性步态训练对社区卒中后康复期老人步态特征及害怕跌倒有积极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