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CT征象对GIST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有完整cT及病理组织学资料的38例原发GIST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不同cT征象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6个月,3年生存率为86.8%。生存分析显示,GIST生长方式、最大径、形态、边界、坏死形式、溃疡形成、周围侵犯及肝转移等CT征象可明显影响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均P〈0.05)。但GIST钙化与否与强化程度则与预后无关(均P〉0.05)。结论cT检查能充分显示GIST肿瘤内部情况和相邻组织关系,能判断肿瘤坏死、出血、肿瘤内细小钙化、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对GIsT患者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分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征象进行对比分析,评价CT表现对GIST病理分级的作用。方法收集有完整CT及病理组织学资料的原发性GIST共58例,其中恶性41例,良性和交界性者17例,对照病理组织学与病理分级,分析其CT征象对GIST分级的作用。结果发生于小肠、直肠的GIST比来源于胃和食道的恶性可能性更大。50例GIST表现为向腔外及壁间生长,其中38例为恶性;肿瘤平均最大径为7.5 cm,最大径≥7.5 cm者共26例,其中恶性23例;呈分叶状生长的GIST 35例,其中恶性30例。所有良性或交界性的GIST边界清晰,19例恶性GIST边界不清或部分不清。所有的恶性GIST均呈不均匀强化,均见坏死,10例良性或交界性者不均匀强化,亦可见坏死。15例恶性GIST出现周围侵犯。5例肝转移,1例腹膜种植转移。肿瘤明显强化、肿瘤表面血管、瘤内粗大血管、肿瘤腔侧面黏膜强化环及肿瘤腔侧面出现溃疡这几个因素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检查对GIST的术前诊断和病理分级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探针成像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ISMA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64层螺旋CT血管探针成像分析ISMAD的影像特征与临床症状和治疗选择的关系。结果15例夹层破口均位于动脉前壁,距离根部(24.3±9.7) mm;73.3%(11/15)的破口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近段弯曲近远端各1 cm区域内。无腹痛(8例)与腹痛(7例)患者夹层长度、真/假腔短径比及真/假腔长径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Yun分型Ⅰ型5例,Ⅱa型3例,保守治疗均有效;Ⅱb型7例,其中3例保守治疗有效,4例行腔内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症状均缓解。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探针成像可清晰显示ISMAD的影像特征,可为ISMAD的诊断和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肝胰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胰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例肝MFH和1例胰MFH的CT表现。病理分型:1例为黏液型,4例为多形性型。5例均采用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其中2例进行了延迟扫描。结果:5例肿瘤最大径6.8~22.5cm,其中位于肝右叶1例,肝左叶3例,胰尾部1例。CT平扫:1例表现为巨大囊性结构为主的肿块,有包膜,边界清楚;4例表现为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示肿瘤实质呈轻度~明显强化,2例肿瘤内可见细小血管;静脉期肿瘤呈中度~明显强化,肿瘤内坏死区和肿瘤实质显示清晰,边界清楚;延迟期2例示病灶密度稍低于肝实质。5例中合并肝内转移1例,肝内胆管轻度扩张2例,侵犯膈肌2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术前CT诊断为恶性肿瘤4例,良性病变1例。结论:肝胰MFH的主要CT表现为肿瘤内坏死显著,局部浸润性强,其CT表现与病理所见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获取良好、准确和实用的结肠CTVE图像。方法利用猪结肠息肉模型,通过选择不同成像参数进行CTVE成像,分析各参数条件下CTVE图像的质量。结果共行10次螺旋CT容积扫描并进行CTVE成像及评分,10次图像总体统计学差别有显著性意义(F值为21.92,P<0.05)。其中:(1)改变层厚(Pitch=1、重叠重建率=50%):层厚为2、3、5、7、10mm时,各CTVE图像差别之间有显著性意义,其中层厚为2、3、5mm分别与层厚为7、10mm比较时,各CTVE图像差别有显著性意义;(2)改变Pitch(层厚2mm、重叠重建率=50%):Pitch分别为2.0、1.5、1.0时,各CTVE图像差别无显著性意义;(3)改变重叠重建率(层厚2mm、Pitch=1):重叠重建率分别为0%、25%、50%、75%时,各CTVE图像之间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层厚5mm,螺距2,重叠重建率50%即可获得满意的CTVE重建图像,亦能同时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女性盆腔良恶性肿块的CT表现,提高CT对盆腔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盆腔肿块的CT表现。结果良性肿块117例,恶性肿块18例。CT诊断良恶性准确度为83.0%(112/135)。盆腔肿块的边缘、脂肪密度、壁结节、腹盆腔淋巴结肿大、腹水以及强化形式对盆腔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意义较大。结论CT判定盆腔良恶性肿块的准确性较高,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假囊肿型胎粪性腹膜炎(MPC)胎儿期MRI和婴儿期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产后病理证实的MPC胎儿期及婴儿期影像资料,4例产前行胎儿MR平扫,4例出生后行腹部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2例序贯行胎儿MR和产后腹部CT检查。观察其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例病灶位于中上腹,右上腹肝下缘4例,右中下腹1例,左腹2例。MR检查的6胎中病灶T2WI均呈稍高/高信号,T1WI呈高信号1胎,低信号3胎,等/稍低信号2胎。CT检查的6例中5例壁囊薄,1例囊壁较厚;6例病灶囊壁均呈轻-中度强化;5例CT示病灶与邻近肠管关系密切、分界不清;4例囊壁及内部见多发钙化。具有产前及产后影像资料的2例中1例胎儿期腹腔积液于产后消失;2例产后CT检查囊壁及囊内出现多发钙化。结论 MPC的产前MRI及产后CT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MPC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影像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胎儿或婴儿MP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临床、病理诸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本组33例,所有肿瘤经手术完整切除后作病理检查.测定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MVD、VEGF与临床、病理诸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MVD数值为22.61±9.01,VEGF阳性表达率为86.2%(25/29),数值为4.15±1.09.结直肠癌的MVD、VEGF在肿瘤的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以及血清肿瘤检测指标(CA19-9、CEA)比较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VD和VEGF之间以及两者与肿瘤的大小之间也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的MVD、VEGF可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其在肿瘤的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以及血清肿瘤检测指标(CEA、CA19-9)比较中均无显著性差异.MVD和VEGF之间以及两者与肿瘤的大小之间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腹腔干异常的MSCT诊断和后处理选择。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上腹部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发现腹腔干变异和病变共65例,分析变异和病变的CT表现并比较三维重组的显示效果,结合临床表现、脏器灌注、疾病类型进行总结。结果 (1)腹腔干变异27例: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16例,表现为腹主动脉发出短粗的动脉干后直接分出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缺如2例,表现为肝总动脉与脾动脉分别单独起自腹主动脉前壁。腹腔干一级分支起源变异9例,表现为肝总动脉或脾动脉不从腹腔干发出,而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VR能立体直观显示腹腔干变异。(2)腹腔干管壁病变32例:腹腔干孤立性夹层5例,表现为血管壁内膜撕裂形成真假双腔,其中2例合并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腹腔干动脉瘤20例,表现为管腔局限性囊状或梭形扩张,其中14例合并其它内脏动脉的动脉瘤或夹层。腹腔干附壁血栓7例,表现为腹腔干管壁血栓形成,管腔变窄。MPR能清楚显示夹层的破裂口及内膜片,VR可直观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3)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6例:表现为腹腔干近端受中弓韧带压迫呈"鱼钩状"或"U形"狭窄及狭窄后扩张。斜矢状位MPR有助于观察。结论 CT增强血管成像能有效诊断及区分腹腔干的变异及病变,辅以恰当的后处理技术,能清晰立体直观的显示腹腔干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