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两种不同配液环境对配液质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环境对配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配制肠外营养液的情况。1990-1995年为A组,接受配制营养液的病例数10900例,接受肠外营养的时间平均为6天,共配制65400袋营养液。配液环境:单独房间(7平方米)内放有100级洁净台(JJT-2型由中国北京半导体设备二厂生产),属垂直送风,用传统手工配液法进行配制。1995-2000年为B组,接受配制营养液的病例数23700例,接受肠外营养液的时间平均为10天,共配制237000袋营养液。配液环境:外套间为10000级层流房间,内套间为1000级层流房间(共14平方米),放有100级洁净台(SW-CJ-1C型由中国苏州空气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属水平送风。手工及用电脑混合配液机两种形式进行配液。有配制规范(SOP),观察两组液体的污染情况。结果 (1)不同环境配液室内空气细菌培养结果:A组空气培养260次,15%的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1/3有1至5个菌落,2/3有6至12个菌落为霉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B组空气培养260次,0.77%的培养结果为阳性,只有1至3个菌落,以酶菌、葡萄球菌多见。(2)洁净台内空气培养结果:A组1.92%的空气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有1至3个菌落,以酶菌、葡萄球菌多见。(2)洁净台内空气培养结果:A组1.92%的空气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有1至3个菌落,以酶菌、葡萄球菌多见;B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阳性。(3)营养液用终端0.22μ的滤器,富集3000亳升液体,通过滤器后,在无菌条件下取滤膜电镜检验结果:A组抽样滤膜检验80次,有52次验出杂质为阳性,阳性率为65%;B组抽样滤膜检验46次,有12次验出杂质为阳性,阳性率为26.1%。(4)营养液用终端0.22μ的滤器滤膜培养结果:A组抽样滤膜培养80次,有13个滤器的滤膜霉菌培养阳生;酵母菌阳性4个;占30.8%,硝酸盐阴性杆菌阳性6个,占46.2%,黑曲霉菌阳性3个,占23%。B组抽样滤膜培养46次均无细菌生长。(5)临床输液感染及输液反应:A组B组均无直接输液感染及输液反应。(6)配液方式的改变:A组为手工配液,配液中从未使用过滤器;B组使用电脑配液机,通过直径为1.2μ的滤器进行配制,所以,没有超过1.2μ的大颗粒,增加肠外营养的安全性。结论 A组有微生物及杂质存在,有潜在的感染和输液反应的可能性;B组配制营养液,潜在感染的可能性几乎消失,配液质量得到提高,但仍须密切监测,以免问题偶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士掌握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植入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选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置入PICC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时间顺序分为四组,每组10例,每组为一个学习曲线阶段,比较各组的置入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送入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失败率,分析学习曲线。结果平均置入时间A组(99±12.0)min,B组(93±12.6)min,C组(89±11.8)min,D组(51±4.0)min,时间逐渐减少,一次穿刺成功率由70%提高到100%,并发症发生率由10%降到0。A组+B组的置入时间(93.53±12.57)min高于C组+D组(57.56±8.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26,P〈0.01);A组+B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75%)、导管送入良好率(70%)也均低于C组+D组(均为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714,7.059;P〈0.05或P〈0.01);但并发症与失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置管术经过20例手术可达到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方便、有效、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置管技术,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很高。本文报告了PICC专科护士的认证、培训及规范化管理,主要为建立准入制度,进行3个阶段的准入培训,定期进行理论与质量考核,并实施规范化的科室管理。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安全,并发症较其他深静脉置管少,可减轻患者痛苦,为需要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提供静脉通道。因为PICC导管需要长期使用,所以,规范导管维护减少患者导管脱出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宿舍人际关系对高校新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方法 基于方便取样,采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对遵义市687名高校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城镇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157±22)高于农村学生得分(151±24),(t=2.85,P<0.01)。相关分析显示,宿舍人际关系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与睡眠质量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26,P<0.01),睡眠质量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36,P<0.01)。宿舍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显著(β=0.45,P<0.01)。利用Mplus 8.3检验睡眠质量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睡眠质量在宿舍人际关系对高校新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18%。结论 宿舍人际关系对高校新生主观幸福感产生直接影响,并通过睡眠质量间接影响高校新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理想课件的设计及制作问题.方法 结合文献资料及自身近年多媒体课件制作经验,针对如何编辑制作出一套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学生易于接受等特点,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结论 临床教学中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必须接近教学大纲,要重点突出,课件脚本的撰写要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头静脉植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处理后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方法286例经头静脉置管的患者,经胸部X线检查发现PICC异位39例,其中26例使用末端开口PICC,13例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观察PICC异位处理后输入化疗药过程中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结果在输化疗药时,使用末端开口PICC患者静脉炎发生率(11.5%)显著低于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患者(76.9%)(P〈0.05)。结论临床PICC置管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导管类型。出现异位后正确处理,加强置管后局部观察和护理,可以提高异位导管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北京协和医院10例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法、维护及导管使用的临床观察,探讨导管的特点及安全性.方法 10例患者采用超声弓l导下塞丁格技术分别置入4Fr单腔、5Fr双腔、6Fr三腔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患者成功上臂置管,常规维护,并发症较少.结论 导管耐高压注射、能够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流速快,可以满足临床加强CT造影及大量补液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北京协和医院10例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法、维护及导管使用的临床观察,探讨导管的特点及安全性。方法10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分别置入4Fr单腔、5Fr双腔、6Fr三腔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者成功上臂置管,常规维护,并发症较少。结论导管耐高压注射、能够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流速快,可以满足临床加强CT造影及大量补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将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目的是确保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避免患者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1],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我科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11月共行570例PICC术,本研究总结了术后不同位置导管异位对静脉输液的影响,以期为PICC的维护和并发症处理提供帮助。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570例患者中有83例(14.6%)出现不同位置异位,其中5例异位至头静脉(A组),男1例,女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