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运用多回波梯度成像(MERGE)序列研究健康志愿者膝关节软骨分布特点和正常软骨的平均厚度值,比较不同程度骨性关节炎(OA)患者之间软骨厚度差异.方法 健康志愿者20例及OA患者45例均行4个常规膝关节扫描序列后,附加矢状位MERGE序列、矢状位脂肪抑制序列(OSAG-STIR)、三维抑脂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S-3D-FSPGR)扫描.参照WORMS将健康志愿者膝关节软骨划分为15个小亚区,定量记录每个亚区软骨厚度,比较各亚区合并后大部位的厚度差异,总结膝关节整体软骨分布特点.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健康志愿者组与轻、重度膝骨性关节炎(KOA)组软骨厚度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1)健康志愿者组膝关节软骨平均厚度从厚到薄依次为髌骨区(3.31 mm)、股骨外侧滑车区(3.27 mm)、胫骨外侧平台区(2.59 mm)、股骨外侧髁区(2.26 mm)、胫骨内侧平台区(2.09 mm)、股骨内侧髁区(2.05 mm).(2)健康志愿者组与轻度()A患者组之间软骨厚度比较后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志愿者组与重度OA患者组之间除胫骨内外侧平台软骨厚度变化不明显外,其余部位P值<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1)膝关节软骨厚度由厚到薄依次为髌骨区、股骨外侧滑车区、胫骨外侧平台区、股骨外侧髁区、胫骨内侧平台区、股骨内侧髁区.(2)随着软骨退变的发展,软骨厚度及体积逐渐变小,胫骨平台软骨最后缺失.  相似文献   
2.
任丽娟  孔延亮 《吉林医学》2013,(31):6457-6459
目的:比较腹部彩超与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9例做过腹部彩超及MRCP两项检查的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按照结石在胆总管的不同位置分为胆总管上段(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中段(十二指肠后段)、胆总管下段(即胰腺段和壶腹段),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与MRCP对胆总管中上段结石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胆总管下段结石MRCP诊断准确性略优于超声。结论:腹部彩超对胆总管中上段结石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首选胆总管结石诊断的常规检查,同时对胆总管下段结石与MRCP联合应用,将极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孕妇子宫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建卡产检并分娩的孕妇共90例,根据妊娠经过及妊娠结局分为妊娠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及对照组,所有孕妇均在孕22~24周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三组孕妇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平均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及有无舒张早期“V”行切迹波出现.[结果]妊娠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孕妇双侧子宫动脉的S/D、PI、RI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且子宫动脉S/D、PI、RI值显著高于妊娠高血压组(P<0.05).对照组孕妇两侧子宫动脉血流频谱显示无一例出现舒张压早期“V”形切迹;妊娠高血压组两侧子宫动脉同时出现舒张期“V”形切迹18例,单独左侧出现10例,单独右侧出现2例;子痫前期组两侧子宫动脉同时出现舒张期“V”形切迹21例,单独左侧出现7例,单独右侧出现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孕妇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子痫前期可早期预测,为临床子痫前期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2D和3D MRCP 2种成像技术对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均行3.0T 2D和3D MRCP成像的胆管疾病的病例,其中结石37例,肿瘤30例,炎症12例,胆肠吻合术后复查病例23例.依据图像评价标准对102例2D和3D MRCP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比较2种成像方法对胆管结石和肿瘤性病变诊断效能.结果 102例中,2D MRCP图像优、良、差的病例数分别为67例、30例和5例;3D MRCP图像优、良、差的病例数分别为54例、40例和8例,经统计学处理2D和3D MRCP图像优良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7例胆管系统结石的病例中,2D MRCP诊断结石符合率为91%,3D MRCP诊断结石符合率为78%;30例各种肿瘤中,2D MRCP诊断肿瘤符合率为70%,3D MRCP诊断肿瘤符合率为87%.在P=0.05的显著性水平上,2D和3D MRCP在诊断结石和肿瘤效能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3.0T MRCP 2D和3D 2种成像技术图像质量和对结石和肿瘤的显示上并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诊断病毒性脑炎中的临床价值以及差异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5月我院经脑脊液常规检查确诊的4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以41例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病例为基础,比较两个检查手段在病毒性脑炎诊断方面的影像差异以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4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在CT影像诊断中确定为病毒性脑炎者32例,误诊为其它疾病有4例,因影像显示无异常漏诊者5例,阳性检测率为78.0%。在MRI检查后,41例患者中正确诊断出病毒性脑炎者38例,1例误诊,2例漏诊,阳性检测率为92.7%。结论 CT和MRI在诊断病毒性脑炎中均有典型的影像判断特征,并且能提供病灶位置、形态等特征参数,但MRI扫描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更加准确,误诊和漏诊率更低、阳性检测率更高,诊断符合率明显要高于CT扫描,因此MRI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常膝关节滑膜液的MR表现,为关节囊病变及关节腔积液的诊断提供客观标准。方法:前瞻性研究正常20-35岁膝关节95例,选取以往45例经临床及CT和MR确诊有关节积液病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膝关节外伤者13例,骨关节炎27例,类风湿关节炎5例。采用1.5T磁共振行矢状位扫描用T2WI和T2WI抑脂像,分别选取膝关节髌骨中部横切、正中冠状面及正中矢状面图像作为测量层面,每个膝关节测量平面选取关节囊及关节腔液体最大平面测量,测量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测量值间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成年男性膝关节髌骨中部横切图像关节囊前后最大径测量值与骨关节炎患者相应平面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p0.05)。在正中冠状面相应平面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p0.05)。正中矢状面髌上囊滑液前后最大径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1,p0.05)。结论:正常成年人膝关节囊滑液及关节腔积液MRI可定量诊断,为骨性关节炎关节积液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MR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及高低场强MR设备对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检索Medline、Web of Science、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有关MR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诊断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3-01。采用Metadisc 1.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合并敏感度(SE)、特异度(SP)、诊断比值比(DOR)、阳性似然比(LR)、阴性LR及95%CI;异质性采用I2检验分析,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Review Manager 5软件绘制漏斗图评价纳入文献的发表性偏倚。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合计1 0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MR对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撕裂诊断的合并SE为0.87,SP为0.92,DOR为89.57,阳性LR为10.78,阴性LR为0.14,AUC为0.959 0;MR对膝关节外侧半月板撕裂诊断的合并SE为0.79,SP为0.93,DOR为50.17,阳性LR为10.18,阴性LR为0.23,AUC为0.958 9。对于低场强(1 T)的MR,内侧半月板MR诊断的AUC为0.973 5,外侧半月板MR诊断的AUC为0.947 4;对于高场强(≥1 T)的MR,内侧半月板MR诊断的AUC为0.956 2,外侧半月板MR诊断的AUC为0.975 4。结论 MR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高场强和低场强的MR对半月板撕裂的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正常成年人髋关节软骨ADC值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序列(DWI)在髋关节软骨中的应用价值;在b=1000时,测量正常成年人髋关节软骨及邻近骨质的ADC正常值及其范围.方法 采用GE HDxt3.0T超导全身磁共振成像仪对103例正常成年人206个髋关节行常规序列及DWI序列成像.测量髋关节软骨各个感兴趣区(ROI)及邻近骨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各组间ADC值的差异.结果 正常成年人髋关节软骨ADC均值为(10.89±1.66)×10-4mm2/s,男性和女性的髋关节软骨ADC值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同侧髋关节软骨前侧与后侧、外侧与后侧间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一致时,左右两侧的髋关节软骨ADC值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DWI对关节软骨反应灵敏,正常关节软骨ADC值的测量能够为早期软骨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标准,同时也能够为治疗后的随访评估提供定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颌下腺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颌下腺良恶性病变的CT表现,其中20例行增强检查,总结其CT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 (1)颌下腺良性肿瘤17例,均为多形性腺瘤;CT示:10例边缘光整,7例边缘不光滑,12例病灶密度均匀;5例病灶呈稍低密度,增强后10例病灶呈低密度且边界清楚,病变具有渐进性强化的特点.(2)颌下腺恶性肿瘤13例,其中腺癌6例,淋巴瘤4例,涎腺导管癌2例,未分化癌1例;CT示:恶性肿瘤边缘不光整、密度不均匀,部位患者有坏死囊变,边界不清楚,增强后10例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颌下腺良恶性肿瘤各自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表现,CT检查有助于颌下腺良恶性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进行经皮RFA治疗,对照组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肿瘤缓解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2年的随访,对比两组6个月、1年及2年的生存率;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RR)为81.6%,对照组治疗后的ORR为57.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14,P<0.05)。观察组治疗后整体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457,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及2年的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