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优化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utroke unit,MSU)救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20年1月—6月MSU出车接诊的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其中MSU救治流程优化后静脉溶栓的18例患者为试验组,MSU运行初期、流程优化前实施静脉溶栓的12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护理效率及临床结局。结果 试验组的卒中专科护士首次静脉穿刺成功例数、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呼叫120至静脉溶栓时间、MSU到达现场至静脉溶栓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至呼叫120时间、呼叫120至MSU到达现场时间、静脉溶栓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例数、静脉溶栓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优化救治流程可有效缩短患者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呼叫120至静脉溶栓时间及MSU到达现场至静脉溶栓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救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护士心身耗竭程度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Maslach编制的护士工作问卷,对10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社会支持分值较低,客观支持最低,主管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较高。社会支持与情绪枯竭(EE)、去人格化倾向(DP)成负相关,而与个人成就感(PA)正相关。结论护士的心身耗竭程度处于中等偏高程度,但社会支持偏低,需引起相关组织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入院到溶栓时间(DNT)达标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诊科成立QCC活动小组,开展以提高AIS患者DNT达标率为主题的QCC活动,按照QCC活动步骤实施和评价,运用多种方法,分析导致患者DNT延长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相关对策,比较活动前后DNT≤45 min的达标率。结果:开展QCC后,DNT达标率由46.70%提高到92.30%,圈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了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意识和创新观念深入人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结论:QCC活动开展后有效缩短了患者DNT,提高了DNT达标率及救治效率,降低了患者致死、致残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医院脑卒中救治水平及国内影响度。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预见性综合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便利取样回顾法,采取随机原则选取心内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符合入组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过程中加入有效的防护措施,将两组实施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宣教达标率、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便秘、再梗死、住院病死率及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及时、早期、安全、有效的预见性综合护理,能明显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率、病死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使患者获得较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前瞻性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CIS)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2例C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恢复期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121例)与观察组(前瞻性护理;121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观察组病例在干预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例在干预后的S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前瞻性护理应用于CIS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同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预见性综合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便利取样回顾法,采取随机原则选取心内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符合入组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过程中加入有效的防护措施,将两组实施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宣教达标率、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便秘、再梗死、住院病死率及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及时、早期、安全、有效的预见性综合护理,能明显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率、病死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使患者获得较满意的医疗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诊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结果观察组的分诊时间、抢救时间、抢救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抢救后病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死亡率少于对照组,APACHEI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业务水平、服务态度、病情解释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对颅脑损伤患者抢救的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脊髓损伤整体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40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自尊量表(SES)、遵医行为量表、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负性情绪、自尊水平、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睡眠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评分、尊重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减少脊髓损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遵医行为,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缝隙路径化管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6月的297例重型颅脑急救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管理模式;将2012年1~6月的275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无缝隙路径化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路径化管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方法,提高了急救医学的抢救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姜秀霞  贺兰 《山东医药》2006,46(12):84-84
临床上在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时,常给予大剂量阿托品。在此期间,必须加强护理,准确判断阿托品化及阿托品中毒。2003年9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35例,阿托品用量均在2000mg以上。我们的护理体会有以下几点:①准确记录阿托品用量、间隔给药时间及用药途径。②严密观察阿托品化指征;a.瞳孔散大,不再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