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在无手术刺激状态下,老年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不同镇静程度与效应部位血药浓度(CE)、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相关性。方法:择期老年手术患者18例,年龄65~78岁,ASAⅠ~Ⅱ级,所行手术不限。全麻诱导前行异丙酚靶控输注(TCI)镇静,靶浓度由0.5 mg/L开始,递增梯度为0.5 mg/L,间隔时间为5 min,直至镇静评分(OAA/S)为0后5 min停止。试验中,监测并记录患者的BIS、MAP、HR值,间隔20 s行OAA/S镇静评分。记录靶控输注系统预测的效应部位浓度值(CE),每变化0.5 mg/L时的数值及时间。结果:①镇静深度的变化与CE、BIS、MAP呈线性回归关系:与CE呈负相关(r=-0.925,P<0.01),与BIS、MAP呈正相关(r=0.858,r=0.564;P均<0.01)。相关性的程度依次为CE>BIS>MAP。HR与OAA/S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②BIS能很好反映患者镇静深度的变化,可作为其监测的敏感指标。结论:效应部位的异丙酚浓度决定镇静程度的深浅及OAA/S评分的大小,作为新的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指标,BIS可很好地反映靶控输注异丙酚对老年患者的镇静程度,而作为传统的监测指标,MAP、HR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灵敏度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引起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对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间 1935 6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医院感染共计 6 2 6人 ,感染率 3.2 3% ,共计 6 6 3例次 ,例次发病率 3.4 3% ;感染多发生在昏迷、衰竭、接受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治疗、侵入性操作的病人及大手术和长期卧床病人及老年人 ;感染部位分布以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最常见 ,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著 ,构成比为4 0 .4 2 %。结论 :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年龄、住院时间和抗生素应用等是引起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针对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 ,重点监控 ,同时提高医护质量 ,合理用药 ,能降低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的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乳酸左氧氟沙星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迪马公司),流动相为乙腈-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40∶60,v/v);柱温:室温;荧光检测,流速1.0 mL/min。结果左氧氟沙星在0.05~5.0μg/mL浓度范围线性良好(r=0.999 8),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回收率〉90%。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可靠,可较好应用于临床血药浓度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建立手术家属等候室,安排专职护士对等候手术的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时告知家属手术信息,对降低手术患者术后抑郁,缓解患者家属术中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术前访视180例患者及家属,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家属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在病房等候,观察组进入手术家属等候室。结果两组手术患者手术后抑郁,患者家属术中焦虑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认识到健康教育活动必须有家属的参与.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计划.利于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由于手术室具有专科性强、面对多学科和多层次手术医生、术式变化快、器械更新快、护士通科配合手术时流动性强等特点,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存在不规范、周期长、困难大等问题。我们在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大纲的基础上,将全程导师制和模拟训练法应用于手术室新护士的临床带教,探讨科学、系统、快速培养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手术室新护士培训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手术室具有专科性强、面对多学科和多层次手术医生、术式变化快、器械更新快、护士通科配合手术时流动性强等特点,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存在不规范、周期长、困难大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2006~2007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以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两年门诊处方,分析其中抗生素使用概况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调查2006年、2007年门诊处方分别为1863张、1634张,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0.81%、23.68%;其中单联处方分别为485张(84%)、323张(82.82%);二联处方89(15.51%)、67张(17.18%);没有三联处方。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呈下降趋势,倾向合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规范化管理,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