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风属脑血管病范畴,中风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残废率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20世纪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亦成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若治疗不及时,多留有后遗症,且易复发.本文采用络欣通对60例中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姜俭  李怡  刘云洁 《中草药》2002,33(7):639-640
中风属脑血管病范畴,中风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残废率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20世纪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亦成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若治疗不及时,多留有后遗症,且易复发.本文采用络欣通对60例中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颖  姜俭 《浙江医学》2011,33(1):83-8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具有无痛、恢复快、疗效稳定、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已为广大眼科医生及近视患者所接受。Q值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球差的增加,通过非球面切削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为分析Q值引导的LASIK(Q—LASIK)矫正近视后主导眼是否会发生变化,本文对在我院接受Q—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优势眼和利手在青少年不同近视程度屈光参屈中的差异,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医学验光为基础,选择43例屈光参差为1.00~2.00D和47例屈光参差≥2.00D的某视光门诊青少年屈光不正病例,利用简化的卡片法检测双眼中的优势眼,利用问诊方式判断利手。对比2组之间优势眼和利手的差异。结果 2组青少年优势眼(χ2=0.103,P=0.498)、利手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93)。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优势眼和利手在2.00D组和1.00~2.00D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清总碘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碘是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并调节蛋白质、脂肪、糖类、营养素代谢的微量元素,并影响体力与智力的发展及神经肌肉组织等活动。机体缺碘可产生甲状腺肿,胎儿缺碘还可引起先天性心理和生理变化导致呆小症。  相似文献   
6.
徐丹  瞿佳  吕帆  姜俭 《眼视光学杂志》2005,7(2):102-104
目的分析早发性近视组和迟发性近视组的张力性调节及其之间的差异,探讨调节神经机制在张力性调节与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50名志愿者参加本实验,正视组16位,屈光度在(-0.25~+0.75)D之间,近视组34位,其中早发性近视组12位[平均为(-6.25±2.30)D],迟发性近视组22位[平均为(-3.41±2.05)D]。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用精工SeikoWV500开放视野式自动验光仪对受试者进行张力性调节的测量,比较不同近视组间张力性调节的差异。结果在缺乏任何视觉刺激的状态下,调节处于一定的静息状态,所有受试者的张力性调节的平均值为(0.63±0.67)D。其中正视组的张力性调节平均为(0.55±0.50)D,早发性近视组的张力性调节为(1.22±0.71)D,迟发性近视组的张力性调节平均为(0.37±0.59)D。屈光度和张力性调节之间的相关性较弱(r=0.2388)。早发性近视的张力性调节高于正视组和迟发性近视组的张力性调节,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与正视及迟发性近视比较,早发性近视者有较强的副交感神经支配,较强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导致较强的睫状肌张力,从而导致眼球的牵拉和近视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徐菁菁  徐丹  姜俭 《眼科》2005,14(5):318-320
目的 分析眼动追踪仪测量的青年受试者包括正视者与迟发性近视者AC/A的差异.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对象选取40例年轻受试者,根据问卷调查和验光结果分为正视组(17例)和迟发性近视组(23例).方法 使用Model310眼动追踪仪测量不同距离的调节性辐辏,使用红外自动验光仪测量不同距离的调节反应,获得刺激性AC/A(AC/AS)和反应性AC/A(AC/AR).主要指标调节性辐辏、调节反应、AC/A.结果 迟发性近视组和正视组的AC/AS分别为4.8472和4.6533,AC/AR分别为7.4733和7.5385,两个比值在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767,0.959),两组在各调节刺激水平的调节反应也无显著性差异(P=0.728),AR/AS曲线斜率较为接近.结论 眼动追踪仪测量的AC/A在正视组和迟发性近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C/A不是体现两者差异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正视者、早发性近视者和迟发性近视者在近距离工作后的张力性调节的适应现象。比较不同屈光度组的的位移现象差异。方法SEIKO—WV500检测受试者在近距离工作前和近距离工作10分钟后的张力性调节,并持续测量工作后的张力性调节90秒。结果大多数个体在近距离工作后的瞬间,张力性调节有上升趋势,迟发性近视组的张力性调节位移量高于早发性近视组和正视组。张力性调节的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基线水平恢复,大部分个体在60秒内恢复至基线水平。结论迟发性近视在近距离工作后张力性调节有较大的正位移,迟发性近视组的张力性调节的回退可能是副交感运动的衰减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Badal系统和Scheiner原理确立一种调节反应和张力性调节的主观测量方法。方法 :研制调节反应的主观测量仪器 ,并在临床上对该仪器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 :主观调节测量仪在调节反应和张力性调节测量中重复性高 ,不会引起眼睛的调节。结论 :该主观调节测量仪的研制对近视眼实验室调节参数的测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急诊诊治思路,提高急诊医师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分析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主动脉夹层多以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胸背腰疼痛为主,大部分有高血压病史;CT、MRI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结论急诊工作中对有剧烈胸背腰疼痛,伴血压升高者,应进行CTA检查,以明确有无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