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儿童腺病毒感染的型别及流行特点。方法采用Real—timePCR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990份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对腺病毒阳性的标本进行常规PCR扩增hexon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型,同时用Hep-2进行细胞分离。结果990份标本中,Real-timePCR检测腺病毒阳性数为164(16.6%);腺病毒感染全年散发,其高峰期为3—4月;以7岁以下儿童多见,感染阳性率为91.5%;对其中100例PCR阳性标本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型,涵盖B\C\E三个亚种,以HAdVB318株(占18.O%),HAdVC217株(占17.0%),HAdVB716株(占16.0%)多见,混合HAdVB3和HAdVB7感染2例;134例PCR阳性标本中分离出毒株59株,分离率为44.0%。结论腺病毒是徐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徐州地区腺病毒型别种类多样化,病毒重组变异概率较高,需加强对该病毒的流行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年麻疹实验室网络的运转情况.方法 分析全国2006年麻疹实验室网络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血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库,评价中国麻疹实验室网络运转的各项指标.结果 ①血清学监测:全国2006年共采集麻疹血清学标本60 173份,标本采集率为57.44%;采集合格标本并有实验室结果的50 197份,占采集标本总数的83.42%.对其中858起疫情爆发中的794起,经实验室证实为麻疹爆发;对84起疫情爆发中的73起,经实验室证实为风疹爆发.②病毒学监测:2006年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CDC麻疹实验室共送检196株麻疹病毒,经证实全部为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中的H1a亚型;7个省CDC麻疹实验室共送检17株阳性风疹病毒,除来自同一起爆发的2株四川省风疹病毒为2B基因型外,其余均为1E基因型.③实验室网络质量控制:2006年国家麻疹实验室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所有省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由国家麻疹实验室组织的血清标本复核;湖南、云南、福建、新疆、四川、安徽、内蒙古、江苏省CDC麻疹实验室通过了实验室现场考核.结论 中国2006年麻疹实验室网络运转良好,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规范了标本采集、血清学检测、细胞培养、病毒分离等标准方法,为2012年消除麻疹奠定了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3.
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组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特征的发热性疾病,各国学者对汉坦病毒的生态学和流行病学进行了广泛研究,它们的普遍性和引起严重疾病的潜在危害性使得该病毒成为备受关注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检测方法和疫苗研究动态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查明西藏林芝地区是否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然疫源地。方法:选择有疫情报告地区,进行人间疫情调查;健康人群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山地针,阔叶混合林及山间平原的农田和居民区,用夹夜法调查小兽数量;采集捕获动物肺,血和牛,羊血清标本,检测汉坦病毒感染情况,血标本用金标免疫斑点渗滤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动物肺的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在西藏自然区防疫站疫情资料中,有该病记载的1976年工布江达县1例,1980年林芝县9例,检测林芝地区医院住院者18人,西藏高考学生357人和其他体检人员117人血标本,仅从2名林芝县,2名工布江达县,1名察隅县的高考学生和1名住院产妇中检出抗汉坦病毒总体抗和IgG荧光抗体,被检人群隐性感染率为1.22%,检测中华姬鼠等脊椎动物肺115只,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中华鼠1只,带病毒率0.87%,动物血抗汉坦病毒总体和IgG荧光抗体皆阳性的有中华姬鼠5只,高山田鼠1只,抗体阳性为5.22%,检测扣,羊310只血清,其中黄牛抗汉坦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0.85%(1/118),绵羊总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1.68%(3/179),结论:西藏林芝地区有HFRS散发病例,健康人群,中华姬鼠,高山田鼠,黄牛和绵羊中有汉坦病毒感染,证实了林芝县山地针,阔叶混合林及山间平原地带和工布江达县境域内存在着HFRS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5.
用PCR技术诊断动物布病,还未见报道。作者首欠用牛种布氏菌104M株100万1只的菌量感染普通小鼠,分别在感染第5d,10d采血,同时做血清学反应和PCR检测为阳性,同时,还检查了感染15d的豚鼠,其SAT和PCR结果均为阳性,PCR和SAT在感染的后期有很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5年中国3个县儿童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HEV71)抗体水平及HEV71在儿童中的自然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在儿童中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9月进行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调查时,在3个省各1个县共371名1~6岁儿童中所采集的血清标本,使用中和试验检测血清HEV71中和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HEV71中和抗体阳性164人,阳性率为44.2%。抗体阳性率分布与儿童年龄和所在地区有关,1岁儿童抗体阳性率最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阳性率升高,各年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25.73,P〈0.05)。3个县儿童H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不同,但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0.11,P〉0.0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1岁较低,2、3岁升高,4~6岁下降。3个县儿童HEV71中和抗体水平构成一致,以抗体阴性或低抗体水平为主。结论2005年以前3个县儿童曾发生HEV71感染;1~6岁儿童尤其是≤3岁儿童,H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低,是HEV71导致HFMD的易感人群,应加强预防由HEV71引起的HFMD在≤3岁儿童中的流行或传播。  相似文献   
7.
唐浏英  刘文雪 《疾病监测》2000,15(7):248-250
为了解不同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疫源地和疫区性质 ,应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 (MCPENT)方法对收集自山东、江西、河北、北京昌平等地的 131份临床诊断的HFRS病人血清进行了特异性抗体检测 ,其中对荧光抗体滴度较高的 62例病人血清进行了分型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昌平、江西高安等为家鼠型疫区 ,广州为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04年发生在湖北省、江西省、江苏省和北京市的腺病毒暴发及散发的疫情进行流行病学总结和分析以及病原学研究,以了解中国腺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各地分离的共16株腺病毒毒株进行了病原学研究,包括病毒的培养,提取病毒核酸,针对Hexon蛋白基因的PCR扩增以及PCR产物的序列测定和分析,并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对腺病毒的疫情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2004年引起湖北省、江西省、江苏省和北京市的腺病毒暴发及散发的疫情均为腺病毒3型;分离到的16株腺病毒毒株,在所选的900bpHexon基因片段,基因变异较小,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在98.5% ̄100%。结论目前我国学龄儿童以及低年龄组儿童的腺病毒感染主要为3型所致,各地分离的病毒株未观察到明显的基因变异。  相似文献   
9.
10.
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布鲁氏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布鲁氏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唐浏英综述尚德秋审校(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2206)目前布鲁氏菌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应用的是细菌学和免疫学技术。细菌学培养的优点是可以直接查到病原体,但病原体的生长要用几天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