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NO及内皮素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88例,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研究,分为3组,其中DPN患者30例为DPN组,单纯糖尿病患者28例为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受试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PN组及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和NO水平明显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DPN组血清脂联素和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DPN组脂联素与NO呈正相关(r=0.423,P<0.05),NO与内皮素呈负相关(r=-0.440,P<0.05),脂联素与内皮素不相关(r=-0.159,P>0.05);糖尿病组及对照组中脂联素与NO及内皮素不相关(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和NO水平降低及内皮素水平增高可能参与了DPN的发病过程,NO作用可能与脂联素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上鼓室径路和后鼓室径路进行人工耳蜗埴入术的异同,便于选择更合适的方法完成该手术。方法:在手术中分别使用两种方法对6例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结果:两种方法均能达到植入人工耳蜗的目的,比较起来上鼓室径路手术困难和风险相对较小。结论:上鼓室径路避免了对鼓索神经和面神经的损害,使手术更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过氧化氢(H_2O_2)损伤干预下Rab30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及可能的促凋亡通路。方法将体外常规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组和H_2O_2组。采用MTT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Rab30、JNK3、GM130、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_2O_2损伤干预可导致PC1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均显著增高(均P0.05);JNK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在PC12细胞中显著增加(P0.05),而Rab30、GM130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H_2O_2在PC12细胞中的促凋亡通路可能是H_2O_2激活JNK3的表达而靶向下调Rab30,致使高尔基体结构破碎,并激活Caspase-3的活性,从而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T2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及Grasp65过表达干预后高尔基体的形态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为研究对象,HT22细胞经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及Grasp65过表达干预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est33258荧光染色法评估细胞凋亡;并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高尔基体的形态;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GM130和GAAP蛋白的表达。结果氧糖剥夺再灌注可导致HT22细胞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并可导致高尔基体形态的异常,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高尔基体逐渐发生碎裂,尤其以再灌注12 h和24 h最为明显;GM130、GAAP的表达水平在氧糖剥夺再灌注后出现下降,特别是在再灌注12 h、24 h后出现了显著下降(P0.05)。过表达Grasp65后,HT22细胞在氧糖剥夺再灌注所致高尔基体碎裂出现减少(P0.05),碎裂程度减轻,同时GM130和GAAP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HT22细胞的存活率大大提高(P0.05),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模型中,同样发生了高尔基体的碎裂;过表达Grasp65可以减轻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所致的高尔基体碎裂,并可以减少HT22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GM130和GAA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管性痴呆(VaD)大鼠行为学改变和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变化,以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模型组及干预组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VaD大鼠模型,术后8周通过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随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组织Aβ及COX-2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空间探索试验的跨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脑组织Aβ、COX-2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大鼠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空间探索试验的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脑组织Aβ、COX-2表达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与低剂量组大鼠水迷宫成绩及脑组织Aβ、COX-2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脑组织Aβ、COX-2的表达,显著改善VaD大鼠的行为学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本特点,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妇产科分娩的8332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出生42d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生后3个月左右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并比较不同性别、耳别、分娩方式新生儿的TEOAE筛查通过率。结果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人数7410例,初筛率88.9%;初筛未通过352例(4.8%);应复筛人数352例,实际复筛人数97例,复筛率27.6%;复筛未通过28例(28.9%);确诊听力障碍人数10例,其中双耳聋者5例,单耳聋者5例,中度以上聋者2例。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为0.13%(10/7410)。不同性别、耳别、分娩方式新生儿的TEOAE筛查通过率有差异:女婴高于男婴(P〈0.05),右耳高于左耳(P〈0.05),剖宫产高于平产(P〈0.05)。结论对所有新生儿均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加强宣教,增加复筛率,早期发现、早期进行干预治疗,使听力障碍儿童的言语发育和认知发育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唐雄心  朱存宇  周文胜  王凯 《中外医疗》2014,33(6):119-120,122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小儿普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普外科开腹手术患儿60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I组和对照II组,观察组采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I组采取单纯静脉全麻,对照II组采取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麻,比较3组术中、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中和苏醒时生命体征较对照I组和对照II组更平稳,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I组和对照Ⅱ组。肌松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I组,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I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对照II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0%,明显低于对照I组和对照II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临床运用中效果确切,安全性高,麻醉药物用量少,适宜于小儿普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表现为癫痫的Fah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方法分析1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结果 12例患者经口服或静脉补充钙、镁痊愈出院。结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致Fahr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癫痫样发作,常误诊为癫痫,头颅CT特征性表现为颅内对称性广泛性钙化,结合血低磷高钙以及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降低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58岁。因“血糖高10余年,肢端麻木5年,加重伴乏力1 d”,于2020年5月30日入住内分泌科。患者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梗死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7.2℃,脉搏10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2/82 mmHg (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较粗,无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100次/min,律齐,无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10.
脂滴作为细胞内储存中性脂的主要部位,普遍存在于各类物种的各种细胞中。脂滴以中性脂肪为核心,表面覆盖单层磷脂结构,并镶嵌多种蛋白质。近年来的蛋白组学研究表明,脂滴相关蛋白通过静电或化学结合等方式定位在脂滴的表面,并可能参与调控脂代谢、膜转运以及信号转导等多个生理过程,进而揭示了脂滴在细胞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能量储存器,而是一个活跃的多功能细胞器。然而,Rab家族蛋白作为脂滴蛋白的一种,在介导脂滴与其它细胞器之间的信息交流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对其作用的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清楚。本文就近年来对脂滴的生物学研究及其相关的Rab蛋白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