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1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黎梦丽  周思美  刘闵敬  王丽   《护理与康复》2021,20(7):12-16+22
目的 调查高校护理学生低背部疼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高校护理专业的45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低背部疼痛现状调查表、简体中文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背部信念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对高校护理学生低背部疼痛的影响.结果 35.5% 的高校护理学生发生过低背部疼痛,其中95% 的护理学生在近1年发生过,13% 的护理学生在近7 d发生过.年龄、低背部疼痛家族史、平均每天持续坐位最长时长、自评健康状况、背部信念是高校护理学生发生低背部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高校护理学生低背部疼痛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可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以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社区儿童家庭医护人员对控烟知识、政策的了解及其控烟态度。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7位家中有14岁以下儿童的社区医护人员进行个人深度访谈,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社区医护人员的控烟知识及态度可归纳为3个主题:具备一定知识和态度,但缺乏拒绝二手烟的行为;关注并支持无烟政策;无烟家庭的策略有利于控烟,但推广有一定的难度。结论社区儿童家族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控烟知识及态度,但却缺乏相应的行动力;无烟家庭可以作为一项社区控烟策略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助产方向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状况.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1名助产方向本科生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助产方向本科生专业认同可总结为4个主题:专业认知较好,但不全面,缺乏深度;专业情感认同不高,有纠结,存在性别差异;专业定位模糊,渴求专业渗透;职业期望较高,重视专业发展.结论 助产方向本科生专业认知较好,职业期望较高.相关部门及高等院校应完善助产本科课程设置,加强专业认同教育,提升专业影响力,完善行业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量社区老年人身体肌肉含量和不同部位的肌力,建立以单独或联合肌力水平为基础的肌肉含量预测模型。方法2019年9~12月在社区招募老年居民140例,分别进行握力、30 s肱二头肌弯举、30 s连续坐立测试和基于Micro FET3手持测力仪测定的股四头肌与腘绳肌最大等长肌力测试,并使用日本TANITA体成分仪测定身体肌肉含量,分析上述肌力指标与肌肉含量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所有肌力检测指标(握力、30 s肱二头肌弯举测试、30 s连续坐立测试、股四头肌与腘绳肌最大等长肌力)均与身体肌肉含量呈正相关(r=0.207~0.720,P<0.001)。在各肌力测试指标单独预测肌肉含量的多元回归分析中,除30 s连续坐立测试外,其余指标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2=0.702~0.761,P<0.001)。多项肌力测试结果联合预测肌肉含量回归方程(r2=0.786,P<0.001)的预测因子包括性别、BMI、非优势手握力、30 s连续坐立测试和股四头肌最大等长肌力。结论身体不同部位简易肌力测试的结果均与身体肌肉含量呈正相关。除30 s连续坐立测试外,每一单项肌力水平均可建立拟合优度较好的肌肉含量预测模型,多项肌力指标联合预测模型效果稍优于单独指标,但优势差别较小。这些结果为评估社区老年人肌肉质量提供了简易的筛查方法,可为后续检查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臂围和小腿围与肌肉量的相关关系及其对肌量减少和肌少症的筛查诊断效果和最佳诊断截断值。方法 2020年3月至8月,方便抽取831例社区老年人(≥ 60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身体成分测试仪检测肌肉量等指标,同时进行上臂围和小腿围的测量,握力及步速测试。上臂围、小腿围与肌肉量等指标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臂围和小腿围对肌量减少和肌少症的诊断效果,并利用约登指数(YI)确定最佳诊断截断值。结果 上臂围和小腿围与四肢骨骼肌含量(ASM)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呈显著正相关(r = 0.6~0.8, P < 0.001)。上臂围诊断肌量减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男性0.888、女性0.787,小腿围是男性0.933、女性0.854;上臂围最佳截断值男性和女性均为26 cm,小腿围男性34 cm、女性33 cm。上臂围诊断肌少症的AUC是男性0.902、女性0.744,小腿围是男性0.923、女性0.832;其最佳截断值无性别差异,分别是26 cm和33 cm。在社区老年男性和女性中,年龄、上臂围、小腿围、握力和步速等多指标对肌量减少和肌少症联合诊断的AUC均大于0.85。结论 社区老年人中,上臂围和小腿围均与肌肉量呈正相关,且对肌量减少和肌少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多指标的联合诊断可显著提高上臂围在女性中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脉搏波检测的社区老年人动脉硬化指标与身体成分的关系.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10例社区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身体成分测试仪检测身体成分相关指标,脉搏波分析仪检测动脉硬化相关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强指数与身体成分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体质指数、脂肪量、体脂率、内脏脂肪含量、浮肿指数呈正相关(P<0.05),与去脂体质量、肌肉量、四肢骨骼肌含量呈负相关(P<0.05).增强指数与脂肪量、体脂率、皮下脂肪含量、浮肿指数呈正相关(P<0.05),与去脂体质量、肌肉量、四肢骨骼肌含量、骨骼肌质量指数呈负相关(P<0.05).校正年龄、性别、血压、心率等因素后,内脏脂肪含量是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浮肿指数是增强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老年人中,内脏脂肪含量、浮肿指数分别是主动脉硬化、外周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