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痹康汤剂结合胰岛素和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强化降糖和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糖痹康汤剂,疗程共3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检查3项总积分的变化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2组间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检查3项总积分明显下降,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比较,临床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检查3项总积分、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糖痹康汤剂结合胰岛素和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瘅片对肥胖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消瘅片治疗组36例,采用消瘅片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775);安慰剂组30例,采用维生素B1治疗(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349)。疗程4周。两组均予一般治疗: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等。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等指标的变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FINS、2hINS、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IAI明显上升(P〈0.05)。安慰剂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结论:消瘅片可降低胰岛素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治疗IGT有效。  相似文献   
3.
消瘅汤治疗糖耐量降低3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消瘅汤治疗糖耐量减低(IG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的饮食及运动干预治疗,在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B1治疗;治疗组采用消瘅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压、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治疗组为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糖、胰岛素、IAI、血脂(除高密度脂蛋白)及血压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瘅汤能明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可逆转糖耐量减低,对机体进行多方面综合调节,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钾正常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01~2016-12在东莞市中医院确诊的14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将其分为低血钾组60例和正常血钾组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生化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低血钾组以1级高血压和2级高血压多见,而正常血钾组以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多见(P 0. 05)。低血钾组血钠[(149. 79±4. 23) mmol/L]高于正常血钾组[(140. 23±2. 86)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低血钾组血钾[(2. 97±0. 2) mmol/L]低于正常血钾组[(3. 92±0. 3)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坐位肾素活性、坐位醛固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低血钾组中醛固酮瘤多见,而正常血钾组中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更为多见,两组患者的肾上腺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颈动脉斑块、慢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等靶器官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钾正常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临床表现不一,主要表现为中、重度高血压,其分型以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下呼吸道感染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OPD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00 mg静脉滴注,2次.d-1,时间5~7 d,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250 mg,2次.d-1,时间5~7 d,总疗程10~14 d;对照组使用头孢噻肟钠2~3 g静脉滴注,2次.d-1,时间7~14 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8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意义(χ2=0.09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5%和85.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和1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COPD下呼吸道感染与头孢噻肟钠疗效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分组对比方法 ,分析11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498份心电图QT间期、QT离散度 (QTd)变化以及最大QT间期 (QTmax)出现的导联与梗死部位、梗死时间、梗死导联和对应导联ST -T形态关系 ,旨在了解AMI时影响QTd、QTmax改变的因素。1 资料与方法AMI组 112例 ,男 80人 ,女 3 2人 ,平均年龄 (68 0 6± 11 13 )岁。其中前壁 5 4人 ,后下壁 40人 ,混合 18人。正常对照组 5 2人 ,男 3 9人 ,女 13人 ,平均年龄(62 13± 8 14)岁。AMI入院后按 0~ 2h、2~ 6h、6~12h、12~ 2 4h、2 4~ 48h、48…  相似文献   
7.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 ,降低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方法 将SAH患者 6 2例随机分为脑脊液置换组 (3 0例 )和常规组 (3 2例 ) ,常规组予脱水、止血及口服尼莫地平等常规药物治疗 ,脑脊液置换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结果 两组患者在缓解剧烈头痛 ,缩短患者头痛及颈项强直持续时间 ,降低CVS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 ,脑脊液置换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RNA介导的DNA甲基化(RdDM)是RNA沉默机制之一,主要引起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RdDM主要通过dsRNA介导相同DNA序列发生重新甲基化(dc novo methylation)而实现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RdDM需要多种相关因子、代谢酶等参与。RdDM在抗病毒,抗肿瘤方面有广阔应用的前景,并可为后基因组时代规模性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瘴片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的影响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将96例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采用消瘴片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安慰剂组30例,采用维生素B。治疗。疗程8周。比较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7.78%,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安慰剂组总有效率为43.33%,与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89%;对照组为6.67%;安慰剂组为10.00%。治疗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脘腹胀、肢体麻木、口干、大便干燥、头身困重5个症状的证候积分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及安慰剂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BMI、血糖、血脂、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安慰剂组除P2hBG外,其余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用药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与肾功能、心电图均无异常,也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消瘅片能降低IGT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对IGT患者有治疗作用,无明显肝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胰岛细胞,分别或共同加入IL-1β(终浓度20u/mL)和IFN-γ(终浓度150u/mL)处理.加入11.1mM的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胰岛素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结果IL-1β单独作用于胰岛细胞,能抑制高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及促进胰岛细胞凋亡.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FN-γ单独或联合IL-1β能显著抑制胰岛素分泌(P<0.05),促进胰岛细胞凋亡(P<0.05).结论IFN-γ和IL-β能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并且有协同作用.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