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亚型基因与急性前葡萄膜炎(acute anterior uveitis,AAU)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对49例临床确诊的AAU患者,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特异性扩增技术检测B27;以B27阳性者的DNA为模板对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的第二、三外显子片段扩增。采用DNA测序技术对扩增产物做基因序列分析,经计算机处理获得受检者HLA-B27亚型的信息。 结果 受检者中29例为B27阳性,占59.39%,其中仅发现B2704(13例,占44.00%)和B27052(16例,占56.00%)二种亚型基因携带者。二者间多数临床表现差异不大,但携带B27052基因的AAU患者伴发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的人数(7人,占24.24%)显著高于B2704基因携带者(1人,占3.74%)。 结论 B2704和B27052单独的亚型特异性与AAU无易感性关联;但B27052基因可能与并发AS有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 15:139-142)  相似文献   
2.
例1:患者,女,76岁。双眼渐进性视物不清2a,右眼胀痛伴头痛10d,右眼剧痛并流血2h,以“右眼球破裂”收入院。全身体检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0.5。右眼球结膜下积血呈暗红色,角膜雾状混浊,上方角巩膜缘可见全层裂口,长约10mm,眼内容物及血凝块大量脱出,眼内积血。左眼晶状体轻度混浊,余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右眼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右眼球破裂;右眼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  相似文献   
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肺部受累,并且可以进一步发生肺问质纤维化,这一病理学特征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其中Ⅲ型前胶原(PCⅢ)在纤维化进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解SARS患者血清PCⅢ含量动态变化,我们检测了29例SARS患者不同病期的血清PCⅢ,并与正常组作了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摘出眼眶异物是眼科手术的一大难题之一,为此,人们设计了交叉X线下摘出法及眶外壁切开取出法,我们设计了一种简便的栅栏形眼眶异物标记定位器,自1978年至1990年应用于21例眼眶异物摘出术,20例(95.24%)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历  关娟  盛豫  司艳芳  杨洁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9):1381-1383
目的 探讨术前血糖浓度及术式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影响。 方法 将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56例65眼,根据术前血糖情况分为理想控制、较好和一般控制,控制不理想三组。接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43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22眼,两种术式均联合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 结果 糖尿病组中血糖控制理想和血糖控制一般(范围控制在8.33mmol/L内)的病人白内障手术后明显房水闪光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病人术后明显房水闪光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分别接受ECCE手术和Phaco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术后出现明显房水闪光的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实施白内障手术前稍高的血糖并不影响手术。但术前血糖水平过高会增加术后眼内炎症反应,应给予应有的重视。伴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在实施ECCE术式与超声乳化术式在手术后房水闪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术式对白内障手术的术后反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消除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术眼、额部胀痛等不适的方法。方法 :将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 82例、9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 4 6眼、空白对照组 4 4眼 ,治疗组术后4h静脉输入 2 0 %甘露醇 2 5 0ml,2组均在术后 2 4h测眼内压。结果 :术后 2 4h甘露醇治疗组眼内压平均升高4 .2± 2 .1mmHg ,空白对照组平均升高 12 .9± 2 .7mmHg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术后 2 4h平均眼内压甘露醇治疗组为 19.4± 2 .2mmHg ,均未高于 2 5mmHg ,空白对照组为 2 8.1± 2 .9mmHg ,2 4眼 (5 5 % )眼内压高于30mmHg。结论 :在可能出现术后高眼压之前 ,静脉输入甘露醇 ,可避免因残留透明质酸钠致高眼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方法对非创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104 例(109 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0 例(48.1%),视网膜静脉阻塞34例(32.7%)。≤44 岁组中,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致玻璃体积血最多,为6 例(55.6%),其次为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为3 例(33.3%);45~59 岁组中,PDR 致玻璃体积血最多,为19 例(54.3%),其次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13 例(37.1%);≥60 岁组中,PDR 致玻璃体积血最多,为28 例(46.7%),其次为RVO 20 例(33.3%)。结论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是非创伤性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采取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降低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撕裂的临床特点.方法 文献分析.通过Pub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系统查阅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AMD引起RPE撕裂的相关文献,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视力、RPE撕裂的发生率及发生部位、发生RPE撕裂前玻璃体腔注药的次数及周期、玻璃体腔注射的药物种类、撕裂发生的危险因素等.结果 最终有35篇文献(7879眼)纳入研究.发生RPE撕裂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8.6岁(59~96岁),平均玻璃体腔注药1.6次(1~次),撕裂发生后至初次诊断的平均时间间隔为34.8 d(1 d~4个月).玻璃体腔注射任何抗VEGF药物均可能会引起RPE的撕裂,RPE撕裂基本都发生在平行于色素上皮脱离(PED)的边缘.玻璃体腔注药引起RPE撕裂的发生率为0.1%~7.5%,平均1.9%.初次确诊为RPE撕裂时,与撕裂发生前相比,绝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有提高或保持稳定(81.4%).经过平均94.9 d的随访,绝大多数患者的最终视力保持稳定或有提高(83.3%).大范围的血管性PED是RPE撕裂发生的危险因素,当血管性PED的高度>400μm时,玻璃体腔注药后发生RPE撕裂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AMD可能会引起RPE的撕裂,但发生率较低,且RPE撕裂对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无明显影响.大范围的、高的血管性PED是RPE撕裂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首发症状为玻璃体混浊的视网膜裂孔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6-06在我院眼科就诊的首发症状为眼前黑影飘动的60例60眼患者,经眼B超、散瞳眼底检查及OCT检查,明确诊断玻璃体混浊原因为视网膜裂孔的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患者60眼均无外伤及其它眼病史.年龄18 ~ 69岁,40岁以上者48眼.患者60眼中,裂孔数目为1~4个,其中12眼(20%)裂孔数目>1个,10眼(17%)发现裂孔位于两处不同位置,裂孔大小为1/6 ~2PD.颞上方裂孔 39眼(65%),颞下方裂孔18眼(30%).圆形裂孔46眼(77%).B超提示:60眼的B超检查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玻璃体混浊,伴玻璃体后脱离48眼(80%),其中高度近视伴玻璃体后脱离24眼(40%).结论:首发症状为玻璃体混浊的视网膜裂孔中老年人居多.临床中对近期出现眼前黑影的患者应详细进行眼底检查,眼B超与散瞳检查周边眼底可明确诊断.结合OCT检查,将更好地为视网膜裂孔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手术对高龄患者泪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艳芳  关娟  周历  盛豫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8):1328-1330
【目的】了解白内障手术对高龄患者泪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行白内障手术的高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年龄〉80岁)48例(60只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3、7、30、90及180 d行症状调查、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merⅠ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内主诉眼部不适症状的患者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1个月BUT明显缩短,术后1周SⅠt明显增加,术后3个月FL明显增高(P〈0.05);术后3个月BUT,术后1个月SⅠt,术后半年FL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白内障手术在一段时期内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高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应注意术前对高龄患者的泪膜功能检测和术中、术后对泪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