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二尖瓣脱垂(MVP)与急性风湿性心脏炎(ARC)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风湿热并ARC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观察MVP的发生率。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MVP76例,发生率为70%,其中前叶脱垂57例(53%),后叶脱垂13例(12%),前后叶均脱垂6例(6%)。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1)。ARC所致MVP中74例(97%)并发二尖辫关闭不全(MI),且MVP与MI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ARC是MVP,尤其是二尖瓣前叶脱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MVP是ARC所致MI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1972~1981年10年间,经我院心音图室录图检查,并结合病史、体征、心电图、X线征、心导管术及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先天心)者共2042例。又在同一时期,我院经手术确诊为先天心者共536例。各类先天心比较发生率。(附表)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窦动脉瘤(下简称窦瘤)大多突入右心室或右心房,以后窦瘤破裂,形成主动脉—右心室或主动脉—右心房分流,偶亦可破入左心室、肺动脉或心包腔。此病大部分属先天性,亦可由细菌、梅毒、霉菌感染或白塞氏病等引起。本病一向被认为是少见的心脏病,但自1973年1  相似文献   
5.
二尖瓣双病变和联合瓣膜病变二尖瓣口面积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尖瓣双病变和联合瓣膜病变二尖瓣口面积(MVA)的准确测定方法。材料与方法∶分别用二维超声(2DE)、压差减半时间(PHT)、彩色多普勒二尖瓣口血流截面积(CDF)和椭圆形面积法(CDJ)测定43 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拟行人工瓣置换术患者的MVA,其中合并主动脉瓣反流(MS+ AR) 10 例,合并二尖瓣反流(MS+ MR) 12 例,(MS+ MR+ AR) 21 例,并与手术标本的实测面积(OP)相比较。结果∶CDF法三组均为高度相关;2DE法MS+ AR组为良好相关,其余两组亦为高度相关;PHT法三组虽为高度相关,但在MS+ MR和MS+ MR+ AR组显著低估了OP;CDJ法三组均显著低估了OP。结论∶二尖瓣狭窄合并二尖瓣反流或同时并主动脉瓣反流但以二尖瓣反流显著时,PHT法明显低估了二尖瓣口面积,而此时应用CDFI测量二尖瓣口血流截面积却不失为一种新的简便而较为准确的定量二尖瓣狭窄的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左房血栓最常发生于二尖瓣病伴有心房纤颤患者。血栓脱落可导致栓塞,最常见的是脑栓塞。过去对左房血栓诊断主要靠心血管造影或在施行心脏手术时被发现。近年国外应用超声心动图这一无创性检查方法,对诊断左房血栓具有相当高的价值。本文报告1977~1984年期间22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直视下行瓣膜置换术或二尖瓣交界分离术,直接观察左心房,发现左房血栓34例。与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作回顾性对照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34例左房血栓者,男18例,女16例。年龄20~53岁,平均3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并发脑栓塞者3例。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7.
噼啪音是纵隔气肿或气胸(主要是左侧气胸)时产生的一种附加心音,在临床上较少见。其出现对诊断纵隔气肿或左侧气胸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4例有噼啪音的患者,并对其  相似文献   
8.
报造对37例 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生前心脏改变的检测结果:X 线摄片发现,患病组心脏体积较对照组增大,尤其是心功能下降严重者心脏体积增大更为显著;超声心动图发现患者有左心室扩大和左室后壁变薄、左室后壁和室间隔运动振幅减低及增厚率下降等现象。提示本病心肌损害可能是以左室为主,损害的严重程度可能为左室后壁和后外侧壁>室间隔>右室壁.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瘤是一少见病,国内尚未见报导。1812年Bougon第1次报导以来,文献报告仅107例。绝大多数是尸检才发现,仅15例为生前确诊。本文报告1例经手术确诊的巨型先天性冠状动脉瘤破裂入右房,造成左到右分流。患者女,23岁,船工,病历号259,977。1979年1月6日因腹胀、下肢浮肿2个多月由外院转来。12年前诊病时发现有心脏病,近2~3年觉心悸,在剑突下可触及搏动,但仍能坚持体力劳动。2个月前受凉后觉心悸,气促,不能平卧,腹胀、脚肿。过去无风湿病史。体检:R24次,P80~100次,BP128/56。半坐位,唇轻度发绀,颈静脉怒张,胸廓轻度前隆,双侧第2~4肋软骨增生性外突(以右侧明显)。双肺底少量中水泡音,心尖搏动在左腋前线第7肋间,心搏弥漫,心窝部至腋前线第7肋间可见抬举性搏动,胸骨右缘外4cm第5肋间可触及连续性震颤,以收缩期明显。心界向左、右极度扩大,心率绝对不整,率90±次,心尖部SM3 3°/6°,为粗糙全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传导。心底部第二心音增强,正常分裂,可闻喷射音,并向心尖部传导。胸骨右缘外开4cm第5肋间  相似文献   
10.
风湿性心脏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而以单纯二尖瓣狭窄(简称二窄)为多见,其听诊特征为一般临床医师所熟悉。作者通过临床实践,对照手术所见,发现有些特点和过去一般教科书甚至专著所描述的有不同之处,特提出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