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时间序列分析或时间序列方法实际上是对有序的随机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与处理的一种方法。分析、研究与处理这种有序的随机数据,也正是为了揭示它所包含的信息,掌握它的内部规律,并判断数据未来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cl-2和Beclin-1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术后复发中的作用,并分析肝癌组织中Bcl-2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收集肝癌组织11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中 Bcl-2蛋白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利用χ2检验发现Bcl-2在HCC中的表达仅与患者的肿瘤个数程度相关,Beclin-1在HCC中的表达仅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CC中Bcl-2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 =-0.61,P<0.000 1)。Bcl-2表达阳性影响患者的预后(Log-rank=8.892,P=0.002 9),Beclin-1表达阴性影响患者的预后(Log-rank=5.350,P=0.020 7)。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肝内复发与肝内肿瘤个数、Bcl-2表达有关。结论:Bcl-2和Beclin-1在肝癌中具有相关性,共同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并探索其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3 819名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索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糖调节受损史、2型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以及超重/肥胖是糖尿病前期的高危影响因素;糖调节受损史、...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对大籽猕猴桃、对萼猕猴桃、软枣猕猴桃、中华猕猴桃4种猕猴桃属基植物的根进行显微鉴定研究,为准确鉴定生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显微鉴定法对4种猕猴桃药用植物根的粉末进行显微鉴定研究。结果 以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导管之形态特征为主要差异点,编制检索表,可用于鉴定此4种药用植物根之间的鉴别。结论 4种猕猴桃属植物根粉末显微特征可用于鉴定此4种生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认知损害(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是指卒中后出现并达到认知损害诊断标准且持续6个月以上的临床综合征,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补体系统已被证实与PSCI相关。文章对补体系统与PSCI的相关性以及补体系统作为PSCI干预靶点的可能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我院孕妇资料的分析研究,揭示脐带缠绕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4年12月期间收治待产孕妇中发生脐带缠绕情况的人中,随机抽取200例作为研究组,再随机选取没有发生脐带缠绕情况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组中由于发生脐带缠绕,胎儿表现异常的情况高于对照组,且自然分娩与产道助产也存在差异,剖宫的几率研究组要高于对照组。结论:脐带缠绕很容易导致孕妇难产,胎儿异常状况出现的几率大,异常分娩的几率大,需要特别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善住院医师基本技能及其行为持续改变的适宜方法,为住院医师基本技能规范化培训及其行为改变提供建议。方法将某三级乙等医院2008—2010年参加工作的71名住院医师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35人实施全身体格检查操作培训、书写住院大病历、定期督导评价、测量技能等于预措施;空白对照组36人,定期检查其全身体格检查操作技能。运用SPSS13.0软件,采用混合效应模型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价2组学员体格检查操作技能在干预前后改变的倾向、程度。结果住院医师的全身体格检查技能总评分及头颈部、前/侧胸部、背部等各模块评分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住院医师提供的全身体格检查操作技能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变住院医师对患者全身体格检查行为,可为制定住院医师基本技能操作规范化培训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及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妇瘤科收治的2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均予宫颈环状电切术治疗,观察患者预后,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35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中,166例患者预后良好,良好率为70.64%,69例患者预后不良,不良率为29.36%,其中,复发患者64例,复发率为27.23%,并发症患者主要包括术后晚期出血1例,宫颈管狭窄3例,痛经1例,并发症发病率为2.13%。统计分析发现,年龄超过55岁、吸烟、切缘阳性、HPV感染高危、绝经、重度宫颈糜烂、有流产史、性生活初始年龄小于16岁是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过55岁、吸烟、切缘阳性、HPV感染高危、绝经、重度宫颈糜烂、有流产史、性生活初始年龄小于16岁是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上述症状患者应密切注意预后情况,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孕激素受体膜成分1(PGRMC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以及对应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GRMC1在15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8例宫颈腺癌、26例HSIL以及对应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CCK-8法分析PGRMC1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PGRMC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鳞状上皮中的表达(P<0.000 1),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宫颈腺上皮中的表达(P=0.015 7),在HSIL中的表达也高于瘤旁宫颈鳞状上皮中的表达(P=0.003 2)。PGRMC1的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脉管侵犯、肿瘤分化、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均无关(P均>0.05)。CCK-8分析显示干扰PGRMC1可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结论:PGRMC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腺癌以及HSIL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干扰PGRMC1可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