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在早期梅毒治疗中的疗效并探讨免疫印迹法(WB)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确诊为早期梅毒的26例患者采用阿奇霉素500 mg/d,1次/d,连续10 d空腹口服治疗。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随访并做快速血浆反应素(RPR)、梅毒颗粒凝集实验(TPPA)、WB血清学检查。结果治疗3个月后26例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或消退,RPR 17例(65.4%)阴转,WB 3例(11.5%)阴转;6个月后RPR 25例(96.2%)阴转,WB 3例(11.5%)阴转;1年后RPR 26例(100%)阴转,WB 4例(15.4%)阴转;2年后RPR 26例(100%)阴转,WB 10例(38.6%)阴转。结论RPR在短时间内转阴率高,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肯定。免疫印迹法在梅毒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作为早期梅毒的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诊断方法及标本的选择对诊断结果的意义。方法选择117例疑似HSV感染的皮肤科门诊患者或神经内科脑炎脑膜炎患者血清,其中53例有明显疱疹症状者同时取疱液标本,78例脑炎脑膜炎患者同时采集脑脊液标本。应用ELISA法、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脑脊液中HSV—IgM抗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脑脊液、疱疹液HSV抗原。结果血清、脑脊液标本ELISA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HSV—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94%、6.41%和59.83%、3.85%。脑脊液、疱疹液TIF法检测HSV抗原阳性率分别是15.38%、67.93%。结论ELISA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HSV—IgM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γ=0.017,P〉0.5);脑脊液标本供检测HSV抗原与HSVIgM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显著(γ=13.224,P〈0.05.);对复发感染患者采用疱疹液抗原检测相对于采用血清检测抗体对诊断HSV感染更具有临床意义。在临床上,对不同病症病程的HSV感染,选择相应适宜的诊断方法及标本种类可取得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单纯疱疹(HSV)Ⅰ,Ⅱ型分型抗原gG1,gG2包涵体的复性与纯化方法 .方法 采用含氧化/还原谷胱甘肽(1:6)透析液透析法复性,并配合Ni2 固相化的HiTrap Chelating HP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抗原.应用免疫印迹法、动物免疫实验、SDS-PAGE凝胶电泳对复性纯化后的抗原免疫活性、纯度给以鉴定.结果 复性后的表达抗原具有相当于细胞培养法获得的天然抗原的免疫活性和抗原活性,且纯度迭90%以上.结论 建立的gG1,gG2包涵体的复性与纯化方法 可以用于该类原核表达抗原的大量制备工作,获得的高纯度,高活性抗原可以应用于相关病原体感染临床诊断试剂盒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2007年~2010年深圳市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各类人群中随年龄、性别及季节变化肺炎支原体的流行情况.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福田区人民医院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的3 710例患者取静脉血,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结果 四年间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的总检出率为18.7%,其中2岁以下幼儿组及55岁以上老年组MP-IgM阳性率最低(8.33%和7.16%),其次为2~7岁儿童组和15~55岁成人组(21.58%和 20.53%).7~15岁儿童组MP-IgM阳性率最高达31.10%.肺炎支原体的抗体检出率与性别无关且秋冬季流行性较高.结论 由于肺炎支原体在学龄儿童人群中具有明显的高发态势,对于该类人群的呼吸道感染者应高度重视MP-IgM抗体的检查,以便能做到对因治疗,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脆性及毛细管血红蛋白(Hb)电泳联合检测在产前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某三级医院进行产前地贫筛查的263名孕妇同时进行MCV、红细胞脆性及毛细管Hb电泳3项血液学指标检测和中国人群常见的地贫基因突变或缺失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基因检测结果为参比标准,计算三项血液学指标单项或联合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263名进行产前地贫筛查的孕妇中,56名基因检测确诊为地贫,其中α地贫37例,β地贫17例,α合并β地贫2例。MCV、红细胞脆性及毛细管Hb电泳单项检测结果对地贫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14%和87.44%,87.50%和93.23%,53.57%和96.13%;MCV与红细胞脆性、MCV与毛细管Hb电泳、红细胞脆性与毛细管Hb电泳二项试验平行联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43%和83.01%,89.29%和85.99%,96.43%和89.86%;系列联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3.21%和97.58%,46.43%和97.58%,44.64%和99.52%。MCV、红细胞脆性和毛细管Hb电泳三项平行联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100.00%和81.64%;系列联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41.07%和99.52%。三项平行联合试验的灵敏度、系列联合试验的特异度,与各单项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地贫筛查、诊断检测中,MCV、红细胞脆性和毛细管Hb电泳三项平行联合试验可提高灵敏度,系列联合试验可增加检测特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S rDNA检测技术在快速筛查鉴定淋球菌性菌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例反复规律性发热、畏寒1个月入院的41岁男性菌血症患者,入院前几天开始出现尿急、尿频和尿痛症状,大便正常,贫血消瘦外容,皮肤黏膜稍苍白,无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血尿常规异常,肝肾功能尚可.采用PCR检测菌血症患者外周血病原菌16S rDNA,对其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再将DNA序列结果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时对外周血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16S rDNA扩增产物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后确定为淋病奈瑟菌,同外周血分离培养鉴定结果一致.结论检测淋球菌性菌血症患者外周血16S rDNA具有高效率、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一种直接从标本中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临床送检标本中筛选出46份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标本,进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与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Compact)/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进行比较,评价实时荧光PCR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VITEK-2Compact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其中MRSA 12株,与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结果一致。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6株,其中MRSA 13株,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95%CI,75.75,100),97.06%(95%CI,85.08,99.48)。2种方法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945(95%CI,0.839,1.000)]。结论:实时荧光PCR法是一种能从标本中直接检测MRSA的快速,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梅毒螺旋体(TP)、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及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u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合称TORCH)系列病原生物感染与早产的相关性. 方法对315例早产妇女和100例正常育龄而无自然流产史妇女,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进行梅毒螺旋体和TORCH系列病原体血清IgM抗体检测,同时采用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和培养法进行宫颈分泌物CT抗原检测和UU分离. 结果早产组血清TP、Tox、CMV、RuV、HSV IgM阳性率分别是8.57%、16.19%、23.65%、 20.00%、39.05%、对照组阳性率分别是0、2.00%、7.00%、4.00%、9.00%;宫颈分泌物UU、CT抗原检出率早产组分别为37.78%、13.65%,对照组分别为18%、5%,对照组与早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 TP、 UU、CT及TORCH系列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引起孕妇流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孕前及孕期进行相关病原微生物检测,对保证胎儿健康出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1973年Bishop等首次发现轮状病毒(Rotavirus,RV)以来,关于RV感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迄今为止,RV仍是世界范围内两岁以下婴幼儿严重腹泻最主要病原,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每年至少有60万病儿死于RV腹泻,通常是婴幼儿致命性腹泻的首要病因[1],因此,深入研究RV感染后血象的异型淋巴细胞(Heterotypli Lgmph,HL)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S rDNA检测技术在快速筛查鉴定淋球菌性菌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例反复规律性发热、畏寒1个月入院的41岁男性菌血症患者,入院前几天开始出现尿急、尿频和尿痛症状,大便正常,贫血消瘦外容,皮肤黏膜稍苍白,无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血尿常规异常,肝肾功能尚可.采用PCR检测菌血症患者外周血病原菌16S rDNA,对其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再将DNA序列结果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时对外周血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16S rDNA扩增产物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后确定为淋病奈瑟菌,同外周血分离培养鉴定结果一致.结论检测淋球菌性菌血症患者外周血16S rDNA具有高效率、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