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截瘫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对药物敏感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6年9月~2003年11月,316例截瘫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 结果 9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31.01%,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手术切口、泌尿道感染为多;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以G-菌为主.结论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营养,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的手术途径,评价扩大翼点入路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扩大翼点入路开颅术,清除血肿和去骨瓣减压。结果38例中,恢复良好21例,中残6例,重残3例,死亡8例,与同期34例行常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扩大翼点入路开颅术具有如下优点(1)暴露广泛,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低; (2)减压充分,脑疝易于复位; (3)可增加术中硬脑膜修补的机会,适用于急性单侧幕上颅内血肿、脑挫裂伤以及单侧大脑半球肿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近期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发病24 h内入院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次日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发病30天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mRS评分≤2分)与转归不良组(mRS评分≥3分).结果 共纳入9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其中46例(50%)为男性,平均年龄(63±12)岁,基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为11分(9~12分).在发病后30天时进行的随访中,22例患者(23.9%)转归良好,70例患者(76.1%)转归不良.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良好组GCS评分显著高于转归不良组[(13.85±2.80)分对(11.21±2.51)分;t=4.186,P=0.000],而血肿体积[(25.65 ±5.33)cm3对(34.60±8.97)cm3;t =4.430,P=0.000]和血清尿酸水平[(324.90±86.02) μmol/L对(458.63±72.77) μmol/L;t=7.193,P=0.000]显著低于转归不良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GCS评分低[优势比(odds ratio,OR)1.81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1.382 ~2.382;P =0.001]、血肿体积较大(OR 1.156,95% CI 1.045 ~ 1.280;P =0.005)和血清尿酸水平增高(OR2.127,95% CI 1.055 ~4.287;P=0.035)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近期临床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增高能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近期临床转归不良.  相似文献   
4.
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是骨科医生常见手术,技术掌握已非常成熟,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伴随的脱位、骨溶解、下沉、骨水泥致敏、假体松动等并发症也时有发生。若遇需要翻修的病例,也给操作者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如遇青壮年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或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等骨病,按传统也只能选择半髋或全髋置换。2008年3—10月试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5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常见畸形,其手术方法较多,近年来我院采用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治疗47例,取得良好疗效。临床资料47例病人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12岁,肌肉型25例,纤维型10例,混合型12例,来院前10例曾行手法治疗,术前16例病人脸部轻度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预防进行侧脑室引流术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侧脑室引流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24例患者。我院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了侧脑室引流术,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措施,如坚持无菌操作,减慢引流的速度及缩短引流的时间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侧脑室引流术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慢引流速度,缩短引流时间等,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提高其治疗效果。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990年2月-2001年3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50例中34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年半,优27例,良6例,进步1例,差无,优良率97.1%。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慢性腰腿痛病史,腰部再度受外伤后腰腿症状加剧,强迫体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结合CT或MRI可明确诊断,一量确诊,应尽早手术减压,审十分重要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医护一体化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控体系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骨科患者临床病历资料,纳入受伤至入院时间≤24 h、于骨科行手术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年龄≥ 18岁的患者;排除入院前已患有VTE、正在使用抗凝药物、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以及有VTE药物和物理防治禁忌的患者。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实施VTE防控体系后收治的21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实施VTE防控体系前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的随访,对两组患者VTE防治的依从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与VTE相关的医疗纠纷发生率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VTE防治的依从性为93.0%,对照组为5.0%(χ2=304.680,P<0.05)。研究组DVT、PTE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2.8%、0、0,对照组DVT、PTE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16.1%、3.3%、2.8%(χ2=21.526、5.219、4.030,P<0.05)。研究组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6,P>0.05)。研究组VTE相关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0,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14.0±3.0)d少于对照组的(15.7±3.4)d(t=2.622,P<0.05)。 结论骨科医护一体VTE防控体系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患者VTE防治的依从性,降低VTE、PTE发生率、死亡率及VTE相关的医疗纠纷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机不同对其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在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65岁以上患者83例,按手术方式分全髋关节置换(THR,39例)和股骨头置换(FHR,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患者按手术时机分为48 h后手术(C组)及48 h内手术(T组),最后分为THR-C组(25例)、THR-T组(14例)、FHR-C组(21例)、FHR-T组(23例)共4个研究组。均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完成麻醉和手术。记录术前(Tp)、术中(T0)、术后1~3 d(T1~T3)生命体征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指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患者各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应用谵妄评估量表中文修订版(CAM-CR)对患者在各时点谵妄情况进行评估,记录各时点谵妄发生例数。对计数资料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术前各组患者均处于中重度疼痛(VAS为6~8),血压偏高(MAP 110~99 mmHg)(VAS:H=201.22;MAP:F=576.348,P<0.05)。术后3 d谵妄发生率:48 h内手术治疗者发生率低于48 h后手术者(THR-C vs THR-T:χ2=4.92;FHR-C vs. FHR-T:χ2=7.58,均为P<0.05),FHR者低于THR者(THR-C vs THR-T:χ2=4.27,P<0.05),其中THR-C组发生率最高,达56.0%,FHR-C组最低13.0%(χ2=7.877,P<0.05)。48 h内行手术治疗者住院天数较对照组48 h后手术者明显短(THR-C vs THR-T:F=6.892;FHR-C vs FHR-T:F=127.489,P<0.05),其中FHR-T组住院天数最短,为(14.8±7.6)d(F=214.086,P<0.05)。术中及术后各指标明显改善(VAS:H=201.22,MAP:F=576.348,P<0.05)。 结论不同手术时机影响老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48 h内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腓骨中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 2012 年 8 月~2014 年 8 月对40例胫腓骨中远端骨折的患者采用单切口ORIF的治疗方法,其中34 例闭合性骨折,6 例开放性骨折。 结果 对 4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发现骨折均预期愈合,切口均能一期闭合;3 例切口出现部分皮缘浅表干性坏死,予换药后痂皮自然脱落, 局部瘢痕愈合, 无感染发生。术后有4例患者由于术中牵拉出现了腓浅神经损伤的表现,但术后2~3个月后自然恢复。参照 Merchant 功能评定标准: 优28例,良 8 例,差 4例,优良率 90% 。 结论 单切口ORIF治疗胫腓骨中远端骨折损伤小,不影响骨折的愈合,其软组织覆盖以及血供均好于传统双切口, 降低了小腿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率,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