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血小板免疫学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在生物大分子即蛋白质和基因水平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内学者在该领域中也获得可喜进步。为推动血小板免疫学研究的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1株抑制型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 SZ—47。SZ—47能完全抑制 ADP 及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对花生四烯酸,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影响;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抑制作用。因此,推测单克隆抗体 SZ—47主要通过 ADP 途径来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3.
细胞核的核仁是由位于某些染色体上特殊部位的核仁组成区(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 NOR)所产生。在人类的染色体组中,D组的第13、14对及G组的第21、22对染色体的短臂上有明显的次缢痕区,认为该处即是核仁组成区。  相似文献   
4.
滑膜软骨瘤病(Syuovial chondromatosis)较为罕见,我院在1984年~1991年共收治此病9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18~69岁之间。发生部位:膝关节4例,肘关节3例,肩关节1例,髋关节1例。肿瘤直径0.2~3.5cm,数目最多者达485个。病程2个月~10年。职业多为体力劳动者,6例有外伤史。症状表现为关节胀痛及形成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结果。临床分期为Ⅰ期13例,Ⅱ期5例,Ⅲ期1例,Ⅳ期1例;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10例,行全子宫切除或全子宫及单侧附件切除术8例,行宫颈赘生物摘除术1例;术后12例全身化疗,6例辅以盆腔放疗;随诊5例死亡。结论 对此类患者,术前诊断性刮宫是必要的。疑是恶性应送冰冻病理检查;以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辅以化疗者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6.
7.
8.
P2P网络是典型的由应用需求推动学术研究的网络技术,提高可用性是P2P网络的一个研究主线.在概括P2P网络应用的类型,总结P2P网络的性质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P2P网络可用性的若干因素,包括结构化P2P网络拓扑参数优化、覆盖网络拓扑感知和优化、网络异构和负载均衡、抗波动性能优化、容错路由以及激励机制.对各个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分类对比,并根据比较的结果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血管外皮细胞瘤组织病理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与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35例血管外皮细胞瘤以5年随访结果为标准分成良、恶性2组,其中良性2 0例,恶性15例,对这些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与随访结果作对比研究。结果:肿瘤直径和出血坏死机率在良恶性组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 .0 1) ,且细胞间变明显,网状纤维增多和部位深在的肿瘤多为恶性。结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预后与肿瘤生长部位、大小、出血坏死、细胞间变及网状纤维的量有关,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潜在恶性的肿瘤,远期转移复发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DR1、GST-π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卵巢癌组织中MDR1(P-gp)、GST-π的表达情况。结果:①MDR1(P-gp)、GST-π在肿瘤大小、肿瘤来源方面差异无显著性。②MDR1(P-gp)、GST-π的阳阴性表达与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③复发患者的肿瘤组织中MDR1(P-gp)、GST-π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初治组。讨论:①MDR1(P-gp)、GST-π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但在临床分期,初发与复发之间有明显相关性。②复发患者的肿瘤组织中MDR1(P-gp)、GST-π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初治组,提示卵巢癌对化疗药物特别是铂类药物可能有获得性耐药,与肿瘤组织在接受化疗后出现基因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