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节镜下钢丝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关节内骨折,若复位不良,可造成膝关节不稳定或畸形愈合致髁间窝撞击,引起伸膝受限,晚期只能通过 ACL重建或髁间窝成形、骨块切除等方法补救 [1].我们 2000年 3月~ 2003年 10月应用关节镜技术钢丝内固定该类型骨折 1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不同类型的胫骨髁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利用膝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髁间隆突骨折及胫骨平台单髁骨折:手术切开整复钢板内固定胫骨平台复杂型骨折;观察比较各种手术方式治疗病例临床疗效及恢复情况。结果10例胫骨隆突骨折及23例胫骨平台单髁骨折经关节镜治疗。均于6周内获得骨折临床愈合,骨折对位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53例手术切开内固定患者4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个凡),膝关节功能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优30例,良3例,可5例,差4例。结论针对不同类型及部位的胫骨髁骨折,选用不同手术方式可达到良好的疗效。关节镜进行微创的手术治疗方式可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使膝关节功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半月板囊肿是一种少见的膝关节半月板病变,是引起膝关节疼痛乃至功能障碍的病因之一。本组分析总结了32例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半月板囊肿的声像图资料,旨在提高超声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半月板桶柄状撕裂(BHT)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26例膝关节BHT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在关节镜下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进行相应的处理,对红区和红白区损伤的半月板行半月板缝合,对白区损伤患者进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术后进行相应个体化的功能康复训练。结果对15例患者进行了半月板缝合术,其中12例体部及后角损伤行全关节缝合,3例前角损伤行由内向外缝合;11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2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6.2%),平均随访16-30个月,术后采用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术前功能评分(71.2±3.5)分,关节活动度(98.2±8.1)。;随访结束时关节功能评分(93.0±3.0)分,关节活动度(131.8±5.5)。,手术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23.64,P1=0.00;t2:=17.28,P2=0.00),修补与部分切除患者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0.26,P1=0.80;t2=0.42,P2=0.68)。有2例半月板部分切除患者剧烈活动时有关节疼痛。结论关节镜下根据BHT的部位分别采用缝合或者部分切除术,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关节活动度和关节功能,并取得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但在避免关节疼痛方面缝合术优于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改良小切口技术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6月-2011年6月共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36例,采用改良小切口入路沿腓肠肌内侧头内缘与半腱肌间隙钝性分离,将腓肠肌内侧头肌腹与胭血管束拉向外侧,显露关节囊并切开,显露骨折端,复位后用4.0mm空心钉加垫片固定。结果:3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_3个月(6~24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后抽屉试验阴性者31例(86.7%),〈1+者5例(13.3%),无2+以上者。Lysholm评分平均96.6分(86~100分)。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者34例,屈膝活动受限者1例,伸膝活动受限者1例。结论:改良小切121入路简便、安全,无须显露胭血管神经束,复位固定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色中医护理方案治疗方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1月在我科住院中医辨证为瘀血痹阻证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9例,对照组9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及健康指导,观察组附加特色中医护理方案。以不同观察时点测量膝关节疼痛度、SF-36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作为临床疗效评价。结果:220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无脱失。治疗后2、4周观察组的膝关节疼痛度、SF-36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色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疗效满意,患者对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高,可行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CPM下肢关节锻炼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PM下肢关节锻炼器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后2周内使用CPM下肢关节锻炼器作患肢膝关节功能锻炼,对照组术后患肢于2周后让患者自行作膝关节活动。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PM下肢关节锻炼器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多为高处坠落后跟骨受到直接暴力压缩所致,占跗骨骨折的60%-65%[1]。目前大多数骨科医师均认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对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角度、关节间塌陷进行针对性复位的优势,但其术后出现皮缘坏死、伤口裂开、感染、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翻转髌骨或者滑移髌骨对术后低位髌骨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新会中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实施的5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标准为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Ⅲ-Ⅳ级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排除低位髌骨。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术中滑移髌骨(n=25),对照组采用术中翻转髌骨(n=25);并进行12个月的随访,分别比较2组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术前术后Insall-Salvati(IS)指数、改良Insall-Salvati(MIS)指数、Blackbume-Peel(BP)指数、Caton-Deschamps(CD)指数及术后低位髌骨发病率。应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比较评分和指数的差异。 结果术前两组HSS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P >0.05),术后第6、12个月,观察组的HSS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t=2.64、2.80,均为P <0.05)。术前两组IS指数、MIS指数、CD指数及BP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4、0.87、1.40、0.57,均为P >0.05);术后观察组IS指数、MIS指数高于对照组(t=3.004、3.29,均为P <0.05)。术后两组的CD指数、BP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6、-0.29,均为P >0.05)。观察组术后低位髌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5,P <0.05)。 结论TKA术中滑移髌骨比翻转髌骨术后发生低位髌骨的风险更低,但尚需前瞻性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