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卒中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59例脑梗死4、2例脑出血患者及30例体检人员的血小板数量(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例(P-LCR),并与神经功能损害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LT、MPV、PDW、P-LCR各值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5、<0.05、>0.05、P<0.05;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P>0.05。相关分析示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小板四项参数改变与神经功能损害分级无关(P>0.05)。结论在急性卒中患者中反映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例(P-LCR)二项指标均高于健康体检者,以脑梗死组更为明显,表明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是急性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脑梗死和脑出血血小板四项参数改变与病情轻重无关。  相似文献   
2.
化疗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化疗方案很多,但有效率一般在20~40%[1]。效果差强人意。目前认为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有效措施是多学科综合治疗,其中中医药治疗占有重要地位,我科于2007-04~2010-03采用益气养阴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癌31例,并与单纯化疗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慢性肾衰(CRF)是多种病因所致肾脏损害,预后差。除血液透析外,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措施。自1994~1998年.笔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48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近三年来开展了胸水及血清CEA测定,并对胸腔穿抽液的外观进行了详细记录,发现在鉴别良恶性胸水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了回顾性的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甘草的解毒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甘草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元和甘草多糖.本文就甘草的解毒作用及机理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急性卒中入院首次血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卒中患者入院首次血压各指标的状况。方法对59例脑梗死、42例脑出血患者及30例体检人员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测量,并计算脉压(PP)、平均血压(MBP),并与神经功能损害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BP、DBP、PP、MBP各值在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除PP值外,SBP、DBP、MBP后者均高于前者(P〈0.05),SBP、DBP、PP、MBP无论在脑梗死组还是脑出血组,均与神经功能损害分级不相关。结论急性卒中患者入院首次血压各成份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急性卒中中,入院首次血压的SBP、DBP、MBP在脑出血组比脑梗死组更高;无论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入院首次血压各成份与神经损害的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1 363例居民开展现况调查,进行人体测量及生化检测;血压分组依据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NC7),代谢综合征(MS)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NA)ATPIII2005年诊断标准(ATPIII2005),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的构成比是42.8%、34.7%、22.5%,随年龄增高正常血压者比例明显减少,而高血压者比例则增多,高血压前期比例波动于30.2%~39.3%之间;随血压水平的升高,腰围、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暴露水平均增加(P均〈0.01),MS组分的聚集明显增多(P〈0.01);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MS阳性率分别为0.9%、5.9%、33.2%(P〈0.01)。结论:高血压前期较正常血压者MS组分的暴露水平、聚集率明显增加,MS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但明显低于高血压者;对高血压前期人群实施早期干预非常重要,有助于显著降低MS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急性卒中与血糖血脂尿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卒中患者与血糖、血脂及尿酸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9例脑梗死、42例脑出血及因骨折住院的40例对照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各组分及尿酸值,并与神经功能损害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糖(Glu)值在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均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65、0.002),以脑出血组为更高;血脂各组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71、0.00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脑梗死组低于对照组(P值为0.002),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血尿酸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脑出血组Glu、甘油三酯(TG)、TC、HDL-C、LDL-C、尿酸(UA)改变与神经功能损害分级无关。结论急性卒中(无论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血糖值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脑梗死相关;在目前,在本地区以农村居民为主的群体中,血脂的(TG、TC、HDL-C、LDL-C)水平尚不构成脑出血病人的高危因素,而且血尿酸水平也不构成卒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成年人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探讨脂肪肝(FED)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对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成人1 113人进行现况调查、体检、生化检验、肝胆脾实时B超检查;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及代谢指标异常的阳性标准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2005年修订版(ATPIII2005).结果 脂肪肝、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分别为17.1%,9.0%,经年龄标准化后男性为20.5%,9.97%;女性为9.7%,8.54%;腰围(WC)、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异常的阳性率FLD组明显高于非FLD且(P<0.01),OR值为2.80~19.5,前3位分别为BMI、WC、TG;以MS的5指标异常的阳性项数为聚集标志,≥1、≥2、≥3项情况下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度(OR值)分别为9.56,17.67,41.13;WC、FPG、TG、HDL-C、SBP、DBP异常的阳性率及FLD的检出率MS组明显高于非MS组(P<0.01),OR值为3.00~30.7,TG、WC、FPG位列前3位,FLD的OR值为10.7.结论 肥胖、高甘油三酯、高血糖和高血压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肥胖是关键,危险因素聚集越多脂肪肝发病率越高;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有共同的危险因素;脂肪肝往往伴有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