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叶妙满 《护理与康复》2010,9(10):915-916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环化合物,具有与天然内源性生长抑素类似的作用,但作用较强且持久,半衰期较天然抑素长30倍。奥曲肽有多种生理活性,其生理活性之一就是抑制胃肠道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减少肠道过度分泌,并可增强肠道对水和钠的吸收,临床亦用于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2.
血钾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3.5~5.5mmol/L,当低于3.5mmol/L时为低钾血症,血清钾降至2.5mmol/L以下时容易产生诸如室性过早搏动(早搏)、室陛心动过速、室颤、松弛性瘫痪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2005年8月至2008年6月我院成功救治了20例严重低血钾患者(K+〈1.5mmoL/L),现对其急救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肩膀关节活动度、患肢水肿程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内收和后伸等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增大(P<0.05).两组术前患侧上肢容积、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患侧上肢容积明显减小[1 543.38±414.93)mL vs.(1 635.58±401.58) mL,P=0.000];术后6个月SAS评分明显降低[(37.87±6.90)分 vs.(44.07±12.32)分,P=0.000],SDS评分明显降低[(38.32±6.65)分 vs.(45.02±11.07)分,P=0.000],生存质量评分明显增加[(77.52±7.28)分 vs.(70.28±7.55) 分,P=0.000].结论 术后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和生存质量,并减轻患肢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4.
<正>咽喉炎是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全麻诱导吸入冷的气体和气管插管操作潜在性损伤以及患者存在慢性咽喉炎等,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手术后极易发生急性咽喉炎,严重时甚至引发下呼吸道感染,增加肺炎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不利于患者的康复[1-2]。为降低气管插管相关性咽喉炎的发生率,我科在加强对气管插管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予拔除气管导管送入麻醉恢复室后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肛周脓肿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 2 5例 ,并与切开引流手术治疗肛周脓肿进行对比。结果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治愈率 10 0 % ,平均疗程 18.9d ;切开引流手术治疗肛周脓肿复发率及形成肛瘘后手术率为 6 8%。结论 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治疗优于切开引流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乳癌根治术是将患病乳房连同距癌肿至少5cm的皮肤,乳腺周围组织,胸肌和其筋膜以及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组织和淋巴结整块切除。由于切除范围较广,术后如果不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侧上肢功能障碍,而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我科1999—2003年共收治乳癌患者89例,其中行根治术64例,均采用分阶段功能锻炼的方法指导术后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参与管理模式在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叶妙满 《护理与康复》2010,9(2):160-161
总结参与管理模式在科室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体会。组织护士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科室团队意识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是长期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笔者采用自制紫草油治疗Ⅱ、Ⅲ期压疮18例(25处),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全麻苏醒期行氧气雾化预防咽喉炎的可行性临床观察。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患者419例,在麻醉苏醒拔除气管导管后,按照进入麻醉恢复室的前后顺序分为试验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33例,观察组155例,对照组131例。预防咽喉炎的干预措施:试验组选择氧气雾化,观察组选择氧气湿化,对照组普通鼻导管吸氧,时间20分钟左右。回病房后3组均给予鼻导管湿化吸氧6小时。观察3组患者手术后三天咽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发生咽喉炎19例,发生率14.29%;观察组发生咽喉炎27例,发生率17.42%;对照组发生咽喉炎58例,发生率44.27%。X2检验:试验组和观察组P>0.05,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观察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麻醉恢复室,为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全麻苏醒早期患者,进行干预性氧气雾化和氧气湿化,均能明显降低手术后咽喉炎的发生率。因此,两种方法都可以作为预防或降低气管插管患者手术后咽喉炎的干预性措施,但从成本核算和降低护士工作负荷考虑,选择氧气湿化更有优势,而且更为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