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单剂或多剂口服西他沙星(DU-6859a)片剂后的药动学(PK)及PK/药效学(PD)。方法单剂给药组:单中心、开放、3个剂量组平行研究设计。每个剂量组入选12名受试者,分别单剂空腹口服西他沙星片50mg、100mg和200mg;多剂给药组:单中心、开放、单个剂量组研究设计。共入组12名受试者,口服西他沙星片100mg,1次/12h,连续给药10d,其中第1天和第10天仅早晨给药1次。收集受试者给药后的血样和尿样,采用经过方法学验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UPLC-MS/MS)测定血清及尿液样本中西他沙星浓度,并结合西他沙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尿路感染(UTI)常见病原菌的体外PD结果(MIC)进行PK/PD分析。结果受试者单剂口服西他沙星片50mg、100mg和200mg后,分别于0.92h、1.42h和1.21h达到高峰血清浓度(C_(max)),C_(max)分别为(0.72±0.19)mg/L、(1.39±0.36)mg/L和(2.32±0.78)mg/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分别为(3.67±0.67)mg·h/L、(8.19±1.15)mg·h/L和(14.20±3.21)mg·h/L,消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6.55±0.97)h、(6.84±1.17)h和(7.81±0.89)h。给药后48h内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在61.4%~70.0%。多剂给药后第1天和第10天血C_(max)分别为(1.01±0.19)mg/L和(1.26±0.20)mg/L,第10天达到稳态后,AUC_(0-12h(ss))为(6.88±0.81)mg·h/L,稳态时总清除率(CL_(ss)/F)、总清除率(CL_r/F)分别为(14.72±1.79)L/h和(10.58±1.40)L/h,达峰时间(T_(max))和表观分布容积V_(dz)/F分别为(2.08±0.76)h和(128.95±24.86)L。蓄积因子(R_(AUC))为1.35。第1天和第10天48h的药物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分别为67.64%和99.11%。体外PD结果提示西他沙星抗菌活性可覆盖CAP和UTI的主要病原菌,西他沙星对CAP患者中肺炎链球菌PK/PD参数可达到其靶值,给药后尿药浓度高,即使8~12h尿药浓度仍可维持在大肠埃希菌MIC_(90)至少5倍以上。结论健康受试者单剂和多剂口服西他沙星片后吸收迅速,在50~200mg剂量范围内呈线性PK特征,受试者耐受性良好。西他沙星片100mg2次/d的给药方案对CAP和UTI常见病原菌所致感染预期可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微生物学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初筛试验疑似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但确证试验未能确认,而对头孢吡肟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的ESBLs和质粒介导的AmpC酶.方法 纸片扩散法检测18株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及多重PCR法检测细菌中的ESBLs和质粒AmpC酶基因;质粒转移接合试验检测耐药质粒的可传递性;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PCR法检测供体大肠埃希菌和受体E.coli J53及其接合子的同源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11株大肠埃希菌和6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8株细菌均为2005年1月至12月期间上海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1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按常规方法对细菌进行重新鉴定和药敏试验.18株细菌经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ESBLs初筛试验结果均为ESBLs产生可疑菌株,但确证试验未能确认;所有菌株的头孢吡肟抑菌圈直径均在18 mm以上,显示敏感.PCR检测结果显示,11株大肠埃希菌中有9株产CIT型质粒AmpC酶,DNA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证实为CMY-2型AmpC酶,未发现TEM、SHV、CTX-M、PER、VEB、SFO等广谱或ESBLs;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5株产DHA型质粒AmpC酶,DNA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证实为DHA-1型AmpC酶;5株产DHA-1型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株中,4株同时伴有广谱或ESBLs:其中2株产SHV-11型广谱酶,另2株分别产CTX-M-14型ESBLs和SHV-62型ESBLs;1株产酸克雷伯菌亦单产DHA-1型AmpC酶;质粒转移接合试验结果表明,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可从供体菌转移至敏感细胞中;PFGE结果显示,6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谱型各不相同,而11株大肠埃希菌可分为5种谱型,其中B型包含7株细菌,这7株细菌均产生质粒介导的CMY-2型AmpC酶,并分离自外科病房,提示可能存在克隆菌株的流行传播.结论在确证试验未能确认的疑似产ESBLs中,对头孢吡肟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主要产生质粒介导的AmpC酶,但尚有少数菌株同时伴有产ESBLs.对同时产生ESBLs和AmpC酶的菌株,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必须报告这些菌株对头孢吡肟耐药.  相似文献   
3.
373株不动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不动杆菌属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耐药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所有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5种抗菌药物对该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本研究共包括373株不动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52株,洛菲不动杆菌21株。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最为敏感,细菌耐药率仅为2.6%;其次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约为15%;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37.5%~59.9%;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60%。与鲍曼不动杆菌相比,除多黏菌素B外,洛菲不动杆菌对上述药物的耐药率明显较低,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30%以下。结论不动杆菌属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耐药率高,部分菌株呈多重耐药,治疗用药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种简单的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荐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关于6ug/ml苯唑西林 4%NaCl盐平板(以下简称盐平板法)检测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方法使用NCCLS推荐的盐平板法检测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共894株。结果(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苯唑西林纸片法的检出率为84.2%(538/639),盐平板法的检出率为86.4%(552/639),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2种方法分别为82.0(209/255)、90.6%(231/255);(2)有14株纸片法测定为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22株纸片法检测为甲氧西林敏感(MS)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盐平板检测均为甲氧西林耐药(MR),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ecA基因结果均为阳性,显示PCR检测与盐平板检测结果一致;(3)随机取上述纸片法和盐平板2种方法检测均为MS者9株、MR者15株,同时进行mecA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全部与盐平板法和苯唑西林纸片法检测结果符合。结论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该采用NCCLS推荐的6ug/ml苯唑西林 4%NaCl盐平板对MRSA和MRCNS进行检测,以供临床诊断和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纸片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作嗜麦芽窄度食单胞菌的药敏试验。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测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结果:琼脂稀释法测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和头孢哌酮一舒巴坦复方制剂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2.2%和95%;其次为复方磺胺甲噁唑、替卡西林一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一三唑巴坦,细菌敏感率分别为84.3%、87.3%、76.5%和75.5%。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琼脂稀释法较纸片扩散法高,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以稀释法进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目前上海分离肺炎支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明确对红霉素耐药株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02株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的药物敏感性.对肺炎支原体核糖体23S rRNA全序列进行扩增及测序.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肺炎支原体进行分型.结果 四环素类及氟喹诺酮类对肺炎支原体具有良好活性.肺炎支原体临床分离株对红霉素敏感性低,MIC_(50)和MIC_(90)均>128μg/ml.81.4%(83/102)临床株对红霉素耐药(MIC均>128 mg/L).红霉素耐药肺炎支原体均存在A2063G的核苷酸位点突变.85.3%(87/102)临床分离株属于RFLP 1型.结论 上海分离肺炎支原体对红霉素耐药率高,核糖体23S rRNA的A2063G核苷酸点突变是导致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检测脲原体属对加替沙星及其他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所有菌株均为近期自泌尿生殖道临床标本中分离,采用改良的微量稀释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对52株脲原体属的MIC。结果改良的微量稀释法方法稳定,结果可靠。加替沙星对脲原体属具有良好抗菌活性,MIC≤4mg/L,MIC500.5mg/L;其抗脲原体活性优于环丙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及阿奇霉素相似,强于红霉素,但略弱于四环素类。克拉霉素对脲原体属抗菌活性明显高于红霉素及阿奇霉素;四环素类对脲原体属均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结论可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脲原体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加替沙星可作为治疗脲原体属感染,特别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头孢米诺对近期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米诺对884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等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 316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不产酶株96株(30.4%),单产ESBLs菌173株(54.7%),单产AmpC酶菌6株(1.9%)和产ESBLs+AmpC酶菌41株(13.0%)。头孢米诺对上述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不产酶和单产ESBLs菌株,以及变形杆菌属和摩根菌属细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MIC50和MIC90值大多≤2 mg/L;抗菌活性优于头孢美唑和头孢西丁;头孢米诺对不产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亦优于测试的头孢硫脒、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种酶抑制剂复方,但抗菌活性均不及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头孢米诺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AmpC酶菌株的抗菌活性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差;但头孢米诺对梭杆菌属细菌有高度抗菌活性,MIC50和MIC90分别为≤0.06 mg/L和1 mg/L,对其他受试的厌氧菌亦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头孢米诺对不产酶和单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变形杆菌属细菌、摩根摩根菌和厌氧菌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提示头孢米诺可用于上述敏感菌以及厌氧菌所致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上海部分医院分离的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以及耐药菌株的克隆传播情况.方法 以琼脂稀释法测定氨苄西林等13种抗菌药物对2006年上海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156株嗜血杆菌属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PCR扩增检测TEM和ROB型β-内酰胺酶基因和喹诺酮类耐药株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以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比较细菌的同源性.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采用χ2检验,ERIC-PCR条带模型转换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09株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敏感率为74.3%,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敏感率为100.0%.109株流感嗜血杆菌和47株副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产酶率分别为25.7%和19.1%(χ2=0.776,P=0.378),产酶株均检测到TEM基因.109株流感嗜血杆菌中仅1株对环丙沙星耐药,其gyrA基因存在84位丝氨酸突变为亮氨酸,parC基因存在206位甘氨酸突变为精氨酸.ERIC-PCR结果显示,106株流感嗜血杆菌在85%相似度水平可被分为73型.结论 上海地区流感嗜血杆菌临床菌株对除氨苄西林外的其他常用抗菌药物仍保持很高的敏感率.受试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主要机制均为产TEM型β-内酰胺酶.在包括氨苄西林耐药株在内的流感嗜血杆菌中,克隆传播尚不普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头孢美唑对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美唑对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523株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 523株细菌中产ESBLs 294株、产AmpC酶7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40株,非产ESBLs和AmpC酶182株.头孢美唑对上述4种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并较头孢西丁强2~4倍,但较头孢米诺为差.头孢美唑对ESBLLs高度稳定,但对AmpC酶稳定性差,产AmpC酶菌株对其多呈现耐药.头孢美唑对产ESBLs菌株的作用优于受试的半合成青霉素,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亦优于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但差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较受试的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略强或相仿.结论 头孢美唑对ESBLs稳定,对产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提示该药是治疗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所致感染的可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