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增强MRI与超声造影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102例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超声造影和增强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疗效评价中的作用。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治疗前后肌瘤均径、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增强MRI可明显显示肌瘤的大小和边界,而超声造影对子宫肌瘤的边界图像显示相对不足,且增强MRI图像质量评分、消融率高于超声造影,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MRI和超声造影对消融区、残余灶均能有效显示,两者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总有效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MRI在子宫肌瘤定性诊断方面优于超声造影,而超声造影检查更具有可重复性、灵活性,两者均为HIFU治疗前后的必要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应用于胎儿尿道下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和南充市中心医院产科31例孕妇的病历资料,产前均因疑诊胎儿尿道下裂而序贯予以2DUS和辅以3DUS检查,总结胎儿尿道下裂的超声图像特征及漏误诊情况,比较不同声像图特征的出现几率及对尿道下裂的正确诊断率。以分娩(或引产)后的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尿道下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计31例患者,经生产(或引产)后确诊为非尿道下裂6例,尿道下裂25例。“阴茎短小”的出现率高,但特异性差;而“喷尿异常”与“尿道连续性中断”出现率低,但特异性高。31例疑诊病例,经2DUS准确诊断22例,漏诊5例,误诊4例,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0%、33.33%、70.97%;而2DUS辅以3DUS准确诊断27例,漏诊3例,误诊1例,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00%、83.33%、87.10%。两种成像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尿道下裂的可靠手段,2DUS辅以3DUS应用于尿道下裂的产前诊断,相较于单用2DUS,能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经阴道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3DTVUOT)对早期宫角妊娠(CP)与间质部妊娠(ITP)的定性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CP和36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因临床疑诊早期CP或ITP被序贯予以二维经阴道超声(2DTVU)和3DTVUOT检查,对妊娠病灶与宫腔的相通情况、病灶周围肌层完整性和厚度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以手术 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应用于CP和ITP定性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比较。 结果 CP患者的妊娠病灶与宫腔相通率(9143%)高于ITP(833%),病灶周围包绕肌层的厚度(608±135) mm高于ITP (195±058)mm,完整性(100%)亦高于ITP的(722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TVU定性诊断CP和ITP的敏感性(8611%)、特异性(7714%)及准确性(8168%)均明显低于3DTVUOT(分别9444%、8571%、901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TVUOT对CP和ITP的早期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优于2DTVU,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很多遗传代谢性心肌病可表现为肥厚型心肌病表型,但导致心肌肥厚的病因各不同,其治疗策略、预后也不相同。由于部分遗传代谢性心肌病在明确病因后进行病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状态,甚至完全逆转心肌病变。早期诊断、识别和治疗以左心室肥厚为主要表型的遗传代谢性心肌病尤为重要。笔者综述肥厚型心肌病、心脏淀粉样变、AndersonFabry病、线粒体心肌病及Danon病等表现为肥厚型心肌病表型的遗传性代谢性心肌病,分析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特点,总结诊断及治疗方法。对于遗传代谢性心肌肥厚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大多无特异性,早期诊断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提高警惕,详细询问病史,结合相关生物化学检查和组织病理改变,甚至基因检查进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6.
患者女,44岁,因子宫肌瘤入院,准备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体格检查: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超声心动图检查:各房室大小正常,右房近下腔静脉内可见实性回声,病灶似由下腔静脉延伸而来;换用腹部探头观察:下腔静脉内径增宽,管内可见梭形团状实性回声,呈等回声,病灶与下腔静脉管壁分界清晰,基底部显示不清,上缘达下腔静脉入右房处,实时观察病灶随呼吸上下活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病灶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维成像技术在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接收疑似心脏瓣膜病患者9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查,研究组进行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检查,两组患者的病理结果与影像结果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的左室整体应变相关参数(GLS、GCS、GRS、GLSendo、GLSepi、GCSendo、GCSepi)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心动图LVDd、LAD、LVEF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的超声特征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与影像检查结果一致,对照组患者48例影像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研究组患者的左室整体应变参数GLS、GCS、GRS、GLSendo、GLSepi、GCSendo、GCSepi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动图LVDd、LAD相关指标高于对照组,LVEF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影像显示瓣膜联合处增厚、挛缩、钙化,瓣口面积较为狭窄,且瓣口关闭时对合不严,瓣膜表面粗糙不平,可以多角度立体化观察病灶部位和病变程度。对照组患者显示瓣膜联合处增厚、挛缩、钙化,病灶边界较为模糊。 结论:三维成像技术可以立体显示心脏瓣膜病变部位和程度,为临床研究提供价值更高的信息,对瓣膜手术具有肯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83岁,因"起搏器更换10余年,头昏4 d"入院。急诊心电图示起搏器节律,心率47次/min。超声心动图检查:双房、左室增大,右房、右室内见起搏器导线回声。左室心尖部运动幅度明显减低至消失,运动不协调,主动脉瓣轻度狭窄伴反流。患者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起搏器电池耗竭,拟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更换术。术中见患者上腔静脉完全闭塞(原起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眼科常规检查诊断困难的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及眼内肿块病例中鉴别诊断的应用。 方法 收集绵阳市中心医院眼科2012 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屈光介质不清、瞳孔膜闭等因素导致眼科常规眼底检查及眼部B超诊断困难并采用超声造影检查的2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造影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最终手术中诊断结果及病理结果比较。 结果 21例诊断困难的病例经超声造影诊断为视网膜脱离8例,脉络膜脱离6例,玻璃体混浊4 例,脉络膜肿瘤3例;与最终手术中或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合。常规检查漏诊及误诊6例。 结论 超声造影能成功的检查出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及眼内肿块的临床特征,用于眼部检查安全有效,对于常规检查存在困难的病例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早期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以达到早期治疗、延长患儿生命、提高治疗后患儿的5年生存率。方法:用高频超声探头对双眼球进行检查,观察眼球后包块及包块内的血流信号,明确病变性质和浸润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医学影像学依据。结果:16例患儿均发现球后壁肿块,呈实性不均匀,并伴有钙化斑。结论:多谱勒超声波检查,能较早地发现眼球后方的新生肿瘤组织,有利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后可提高患儿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