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脊髓动静脉畸形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脊髓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并总结其MRI表现。结果12例患者病变均位于胸段。8例MRI表现为脊髓背侧或/和腹侧蛛网膜下隙内可见串珠状、蚯蚓状扭曲血管流空影,髓内见广泛的异常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脊髓内见范围长度不等的迂曲状畸形血管样流空影,增粗的血管呈蚯蚓状、蜂窝状,脊髓伴有空洞或囊状扩张等改变;1例脊髓内及脊髓背侧或/和腹侧蛛网膜下隙内可见迂曲状畸形血管流空影,髓内可见较广泛水肿。其中2例经DSA证实为脊髓动静脉畸形,行DSA栓塞术后好转。结论脊髓动静脉畸形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脊髓动静脉畸形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螺旋CT的重建间隔对三维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使用不同重建间隔处理螺旋CT的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得到的图像技术的评价,分析重建间隔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实用价值和局限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00.1~2002.6我院螺旋CT扫描的颈、胸、腰椎检查结果为正常的病例15例(扫描层厚分别为2mm、3mm、5mm),利用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对同一容积性原始数据使用不同的重建间隔(0.5~7mm)处理后三维成像,并对图像技术的各个指标进行客观的评价,探讨重建间隔与图像层厚的关系及对三维重建的影响。结果:2mm扫描层厚病例的原始数据不同重建间隔重建三维图像质量有差异,但非显著性差异;3mm、5mm扫描层厚病例的原始数据不同重建间隔重建三维图像质量有显著性差异,且在一定范围内重建间隔越小,重建图像质量越好。结论:将容积性原始数据装三维软件前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对提高图像质量是有作用的,是对传统三维重建方法的补充,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腹部严重创伤导致胰腺头部血肿临床上属罕见,近期所见1例,经急诊手术证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尤其与需治疗的肝内其它占位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7例肝血管瘤患者的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平扫表现圆或椭圆形。少数为分叶状边缘清晰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影。较大肿瘤中心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区。(2)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肿瘤周围结节状强化。密度与主动脉一致;门脉期造影剂呈向心性充盈;延迟期表现与肝组织一致均匀等密度。瘤体较小时动脉期及门脉期即可均匀强化。较大肿瘤中心裂隙状低密度区延迟期可持续存在。结论:肝血管瘤的CT表现有其特征性,CT为目前确诊肝血管瘤可靠易行的一种手段。在肝占位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动态增强扫描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目前唯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性方法,主要用于脑缺血疾病的早期诊断。近年来,随着平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imaging,EPU等快速序列的应用及磁共振硬件的发展.DWI在肝脏疾病的研究方面亦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现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内常见占位性病变的DWI表现,通过测量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探讨DWI在肝细胞癌、肝转移瘤及肝海绵状血管瘤三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肾挫裂伤合并血尿患者行经皮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效果满意。现将笔者2005年6月所治疗的2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1)例1女性,58岁。因塌方致伤8 h入院,留置尿管见全程血尿。血压80/50 mm Hg。腹部CT:左肾挫伤包膜下血肿。骨盆X线片:双耻、坐骨枝骨折。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肾功能:BUN:9.58 mmol/L,Cr:139μmol/L。(2)例2女性,43岁。坠落伤3 h入院,血压70/50 mm Hg,留置尿管见全程血尿。腹部CT:右肾严重挫裂伤(近横断)。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肾功能:BUN:5.91 mmol/L,Cr:100μmol/L。1.2治疗方法采用seld inger术经皮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