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用血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无偿献血制度的实施,血液供需矛盾日趋突出.血细胞保存技术对调节临床合理用血、稀有血型输血、骨髓干细胞移植、肿瘤治疗以及战备贮血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64例输注低温保存血小板的患者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对急性白血病(63例),多发性骨髓瘤(1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5例),D IC(14例),肿瘤化疗或放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等(27例)输注低温保存血小板。结果血小板升高和有显著止血效果,且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低温保存血小板在临床应用中从数量保证、供给及时和安全有效等方面是其它方法获得血小板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As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等外周大关节,早期症状不典型。传统诊断以骶髂关节、脊柱等处X光摄片改变为依据,有关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报道不多。笔者对60例As患者进行HLA-B27等项目的实验室检查,旨在探讨As实验室检查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冻干血小板的体外功能。方法将经过可逆性激活抑制、添加DMSO和海藻糖等低温保护剂、冷冻干燥后获得的血小板再水化,与新鲜血小板比较,应用流式仪检测分析其CD62p和PAC-1的表达,评价血小板活化状态和血小板反应能力;应用APACT检测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并用SPAT评价血小板聚集和促凝血活性;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血小板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经过血小板激活抑制剂和冻干保护剂预处理的冻干血小板,再水化后对凝血酶的最大聚集率(79.0%)与对照组(8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DP和没食子酸诱导的聚集反应比对照分别降低49.34%和26.25%;经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为50.88%略低于对照组70.32%(P<0.05),PAC-1再表达率为54.55%与对照组63.38%无明显差异;促凝血功能SPAT检测结果69.4 s与对照组70.6 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冷冻干燥保护剂和血小板激活抑制剂预处理后获得的冻干血小板,体外聚集活性和促凝血功能接近新鲜血小板。  相似文献   
5.
冷冻干燥保存血小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探讨冷冻干燥保存血小板的方法,以获得可长期冻干保存的血小板制品,使之能在常温条件下保存、占用空间小、重量轻、便于长距离运输,能够满足突发事件和战伤救治的需要。在冷冻干燥保存过程中添加血小板可逆性激活抑制剂、DMSO和海藻糖等低温保护剂,进行预处理、冷冻、一级干燥、二级干燥,再水化,并同时测定血小板回收率,凝血酶聚集反应,促凝血功能,CD62p表达率和PAC-1表达率等。结果表明:血小板回收率为56.29%,其对凝血酶的聚集反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对ADP和丙基没食子酸诱导的聚集反应较对照组分别降低49.34%和26.25%,促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冻干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为42.36%,PAC-1表达率为2.12%,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为50.88%,PAC-1再表达率为54.55%。结论:添加血小板可逆性激活抑制剂,海藻糖和DMSO后的冻干血小板,其聚集活性和促凝血功能与新鲜血小板无明显差异,血小板可逆性激活抑制剂降低了冻干血小板的CD62p表达,增强了冻干血小板的生存能力,因而延长了其生存时间,因此可以该冻干方法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冻干保存血小板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硝苯地平抑制损伤血管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10至12周龄,分为4组,即对照组(无手术无干预)、血管损伤组(只手术无干预)、硝苯地平1及5 mg·kg-1·d-1干预组(简称为硝苯地平1及5 mg干预组,手术+硝苯地平干预).另外,也检测了硝苯地平干预却未手术的小鼠的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由于预测其结果与对照组相同,为免繁复,未单独设组.股动脉血管损伤手术后第5天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活性,第7天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核转移.结果 术后第5天,血管损伤组、硝苯地平干预组NF-κB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硝苯地平5 mg干预组NF-κB活性显著低于血管损伤组(P<0.05).术后第7天,血管损伤组、硝苯地平干预组MCP-1 mRNA表达显著上调[MCP-1 mRNA表达与GAPH的相对比率为:对照组0.0017±0.0001,血管损伤组0.0154±0.0002,硝苯地平1 mg干预组0.0120±0.0001,硝苯地平5 mg干预组0.0026±0.0001],血管损伤组、硝苯地平干预组MCP-1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硝苯地平5 mg干预组MCP-1 mRNA表达显著低于血管损伤组(P<0.05).术后第7天,血管损伤组、硝苯地平干预组细胞质中p50、IκBα及IκBβ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50蛋白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倍数比率为:对照组1.000±0.028,血管损伤组0.234±0.012,硝苯地平1 mg干预组0.303±0.014,硝苯地平5 mg干预组0.493±0.027.IκBot蛋白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倍数比率为:对照组1.000±0.031,血管损伤组0.358±0.025,硝苯地平1 mg干预组0.373±0.029,硝苯地平5 mg干预组0.681±0.019.IκBβ蛋白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倍数比率为:对照组1.000±0.022,血管损伤组0.483±0.047,硝苯地平1 mg干预组0.524±0.047,硝苯地平5 mg干预组0.723±0.031],血管损伤组、硝苯地平干预组细胞质中p50、IκBα及IκBβ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硝苯地平5 mg干预组细胞质中p50、IκBα及IκBβ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血管损伤组(P均<0.05).血管损伤组、硝苯地平干预组细胞核内p50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50蛋白水平各组与对照组倍数比率为:对照组1.000±0.031,血管损伤组24.608±1.078,硝苯地平1 mg干预组21.913±0.922,硝苯地平5 mg干预组6.522±0.504],血管损伤组、硝苯地平干预组细胞核内p50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硝苯地平5 mg干预组细胞核内p50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血管损伤组(P<0.05).结论 动脉血管损伤诱导血管炎症反应,硝苯地平抑制损伤动脉MCP-1表达,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DNA结合活性实现的,从而最终改善损伤血管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LA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 采用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 (LCT)技术检测HLA抗体 ;计数血小板 ,计算血小板增值 (CCI) ,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 ;对 5例HLA抗体阳性无效输注者采用LCT技术进行交叉配型输注。结果  5 0例长期反复输血患者HLA抗体阳性率 6 6 0 0 % (33 5 0 ) ,33例阳性者中输注无效者 2 8例占 82 35 % ,17例阴性者中无效输注者 4例占 2 3 5 3 % ,两者比较 χ2 =31 46 ,P <0 0 0 1,差异显著 ,HLA抗体与输注无效关系密切 ;血小板配型输注效果良好。结论 反复输血易发生同种免疫反应 ,产生HLA抗体 ,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采用LCT技术交叉配型选择HLA相合或相容单一供者输注血小板 ,能显著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8.
640例孕产妇血型免疫性抗体水平测定和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婴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严重者可导致胎儿或新生儿死亡。笔者对640例孕产妇及患儿进行了血型免疫性抗体测定,并对其进行临床综合性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血浆输注的安全有效性,规避输注无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该院近2年来临床输注血浆患者的血样进行溯源性血液相容性检测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有输血史与免疫史、妊娠/输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3.468、27.524,均P<0.05);男性与女性(仅包括输血史和免疫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为0.338,P>0.05);供血者与受血者的意外抗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2.856,P<0.05)。结论对受、供血双方应采取相容性血浆输注,方可规避血型物质再次进入受血者体内,才能保证临床输血疗效,保证受血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人血小板冻干前负载海藻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研究人血小板冻干前负载海藻糖技术与方法,筛选出最佳负载海藻糖实验条件并进一步研究血小板在温度37℃条件下、氪载海藻糖4小时后的平均体积、体外激活程度和聚集反应性的变化,绘制血小板胞内海藻糖负载效率及浓度随温度、时间、胞外海藻糖浓度变化曲线,筛选合适的负载条件,分别以凝血酶、ADP、胶原、瑞斯托霉素4种物质作为血小板激活诱导剂,用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检测血小板负载海藻糖前后的聚集反应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血小板负载海藻糖前后其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PAC-1的表达率,加可逆性激活抑制剂PGE-1、腺苷后血小板激活被抑制的程度。结果表明:海藻糖负载效率与孵育时间(2小时后)、温度(30-40℃)呈良好线性关系,在37℃条件下经4小时孵育后负载效率可达60%,载入到胞内海藻糖浓度随胞外海藻糖浓度(〈50mmol/L)的升高而递增;同负载前相比较,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对4种激活诱导剂的最大聚集率均无显著性差别(P〉0.01),经4小时负载海藻糖后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升高,但联合添加可逆性激活抑制剂PGE-1、腺苷后CD62p表达率显著下降。结论:37℃、4小时、胞外海藻糖浓度小于50mmol/L为合适负载条件,添加可逆性血小板激活抑制剂后.冻干前负载海藻糖过程对血小板的体外激活和聚集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