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肠憩室恶性间质瘤的影像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小肠憩室恶性间质瘤进行影像学、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33岁。手术标本呈囊实性,与肠腔相通。组织形态镜下瘤细胞主要由梭形和少许上皮样细胞组成。梭形瘤细胞排列呈束状、编织状、栅栏状;上皮样瘤细胞呈小巢片状分布在梭形瘤细胞之间。免疫组化CD117、CD34、S-100、desmin、SMA和NSE均为( )。结论胃肠间质瘤(GIST)可发生于从食管至肛门的胃肠道全长范围内,但是小肠憩室伴发恶性间质瘤十分罕见,临床症状无特殊规律性,极易误诊,诊断有赖于影像学、临床病理和最具特征的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Ⅱb~Ⅳ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内ERCC1的表达。所有患者接受至少2个周期以上的GP方案化疗,对患者化疗后的中位生存期(MST)及化疗后反应率(RR)进行评估。结果 51例患者ERCC1的阳性表达率为43.14%(22/51)。ERCC1表达阳性组化疗后的RR和MST分别为50.0%、17个月,与阴性组RR(31.04%)、MST(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77,P=0.1695;χ2=1.6767,P=0.1954)。结论 ERCC1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能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化疗中受益,调控ERCC1表达逆转耐药的策略,将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中HER-2和GST-π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HER-2和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7.1%(19/70)和58.6%(41/70)。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侵袭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1,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关(P〉0.05)。HER-2和GST-π两者之间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HER-2和GST-π的表达参与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其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患者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的选择,也为胃癌的预后判断提供客观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食管鳞癌中环氧化酶-2(cyc 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核增殖相关抗原(K i-67)、CD34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COX-2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性别、癌肿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分期等无关;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血管生成相关。结论COX-2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环氧合酶-2(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和40例正常胃组织中HER-2及COX-2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HER-2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27.1%,在正常胃组织的阳性率为5%;COX-2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67.1%,正常胃组织阳性率为22.5%。两种蛋白分别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HER-2及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侵袭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关(P>0.05)。(3)HER-2与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ER-2及COX-2的表达参与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在胃癌的预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与ERCC1表达相关的因素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78例患者ERCC1的阳性表达率为47.44%(37/78),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癌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均无关;ERCC1阳性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ERCC1阴性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7);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ERCC1表达状态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存在ERCC1的表达,ERCC1表达阳性者中位生存期长于ERCC1表达阴性者。ERCC1蛋白检测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例1,女性,68岁,发现左下腹包块7年,无腹痛、恶心、呕吐。6年前包块明显增大,近1年明显消瘦、乏力、腹胀及纳差,遂来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治疗。查体:营养差,消瘦贫血貌。腹部扪及25.0cm×18.0cm×10.0cm包块,质硬,活动度差,叩诊呈实音。CT示:腹部可见一巨大不规则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上至脾下极平面,下到盆腔,前抵腹壁,呈分叶状包绕左肾,并将其推挤前移。考虑腹膜后恶性肿瘤。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膜后30.0cm×26.0cm×14.0cm巨大包块,将空肠与降结肠向前推挤,包块上部呈分叶状包绕左肾。将包块与周围粘连组织分离,完整地切除…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与癌细胞的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间的活性的平衡调节破坏是导致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原因[1].我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MMPs在58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它们在乳腺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肿瘤对抗癌药物产生耐药性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肿瘤多耐药基因(MDR)的研究使人们对肿瘤的耐药性有了新的认识,P-糖蛋白作为MDR基因的蛋白产物已被人们所认可。为了解食管癌组织中P-糖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分化及浸润深度的关系,我们进行了有关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31例食管癌均为我院外科手术切除之标本,经常规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诊断为食管鳞癌。1.2 方法 P-糖蛋白(JSB1)为美国Maxin公司产品,S-P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公司。切片厚4μm,染色步骤如下:(1)石蜡切片常规…  相似文献   
10.
陈志英  李佽  刘莉  刘都礼 《四川医学》2009,30(10):1523-1525
目的探讨FHIT与PC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HIT、PCNA在54例结直肠癌及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FHIT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为42.59%,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8.89%,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HIT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CNA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为75.93%,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8.52%,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A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②FHI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FHIT及PCNA与性别、年龄等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③FHIT与PC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χ^2=6.5074,P〈0.05)。结论FHIT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在肿瘤的恶性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