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足底压力中心(COP)时空参数的不对称性及其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能够独立步行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组)及健康中老年人(正常组)各30例,每组受试者均以自然步速进行步态测试,提取并计算步速、单支撑时间、双支撑时间、单支撑期COP在前后方向的位移(AP-COPDS)及速度(AP-COPVS)、双支撑期COP在前后方向的位移(AP-COPDD)及速度(AP-COPVD),计算COP时空参数的对称性比,组内进行两侧下肢COP时空参数比较,组间进行COP时空参数对称性比比较,并分析偏瘫组各步态参数对称性比与步速的相关程度。结果:与健侧相比,患侧单支撑时间、AP-COPDS、AP-COPVS减小,AP-COPDD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偏瘫组单支撑时间、AP-COPDS、AP-COPVS三者的对称性比均减小,AP-COPDD对称性比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偏瘫组步速与单支撑时间对称性比呈高度正相关(r=0.76,P0.05),与APCOPDS、AP-COPVS两者的对称性比呈中度正相关(r=0.682,r=0.442,P0.05),与AP-COPVD对称性比存在负相关趋势(r=-0.363,P=0.053)。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COP时空参数呈不对称性模式,且其不对称性与步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足底压力中心(COP)相关参数的特点及其与步速、不对称性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60例能够独立步行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组)及健康中老年人(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受试者均以自我选择的步速进行步态测试,提取并计算步速及两侧下肢的单支撑时间、双支撑时间、单支撑期COP在前后方向的位移(AP-COPDS)及其速度(AP-COPVS)、双支撑期COP在前后方向的位移(AP-COPDD)及其速度(AP-COPVD),以及单支撑时间对称性比等参数,并分析和比较COP相关参数及其与步速、不对称性的相关程度。 结果对照组和偏瘫组的步速分别为(73.60±9.66)和(37.88±16.01)cm/s,偏瘫组步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偏瘫侧单支撑时间[(0.39±0.07)s]较对照组[(0.44±0.04)s]明显缩短(P<0.01);非偏瘫侧的单支撑时间[(0.53±0.12)s]及两侧双支撑时间[(0.36±0.15)s、(0.36±0.21)s]均较对照组[(0.44±0.04)s及(0.15±0.03)s]延长(P<0.01);偏瘫组患者两侧下肢所有COP相关参数均较对照组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瘫组两侧下肢所有COP相关参数均与步速呈高度正相关(r=0.765~0.967,P<0.01);所有COP相关参数与单支撑时间对称性比呈不同程度正相关(r=0.505~0.764,P<0.01)。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足底负重在前后方向转移的能力下降,且与步速、单支撑时间对称性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治疗颈肩腰背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s)在临床治疗颈肩腰背痛的合理使用方法,为临床非手术治疗颈肩腰背痛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门诊连续观察同期各种颈肩腰腿痛患者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疗效,分析不同种类非甾体抗炎药在适应症选择、使用时间、疗效及副作用的不同点。结果:非甾体抗炎药在治疗颈肩腰背痛方面疗效可靠,但均存在有胃肠方面的副作用,其程度不同;不同种类的非甾体抗炎药对于不同患者疗效不同,一种类型的非甾体抗炎药疗效不佳时,更换为其它类型的非甾体抗体药可能有效。辅助胃粘膜保护性药物可提高患者对非甾体抗炎药的耐受性。结论:合理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是临床治疗颈肩腰背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出血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30例,入院时完善凝血象、D-二聚体及瘫痪侧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根据下肢静脉彩超表现,分为伴DVT组(31例)和不伴DVT组(199例);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瘫痪侧别、意识状况、是否气管切开、有无并发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有无异物置入、有无深静脉置管史、心率是否大于100次/分、此次发病后有无康复干预、瘫痪侧下肢肌张力状况、瘫痪侧下肢有无主动活动、瘫痪侧下肢有无肿胀、入院时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数值等临床因素。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出血并发DVT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病程、气管切开、尿路感染、压疮、异物置入、下肢肿胀和下肢肌张力等因素可能与脑出血患者DVT发生有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下肢肿胀[OR=20.624,95%CI=(2.033~209.263),P=0.010]和下肢肌张力低下[OR=9.956,95%CI=(2.699~36.735),P=0.001]与脑出血患者DVT发生有关。 结论 下肢肿胀和下肢肌张力低下是脑出血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医学科中老年脑出血住院患者并发尿路感染(UT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7例,结合临床表现及近期尿常规、尿培养结果,确诊UTI 24例,分为UTI组(24例)和非UTI组(53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瘫痪侧别、脑出血部位及类型、有无意识障碍、瘫痪下肢Brunnstrom分期、基础疾病个数、并发症情况(有无气管切开、留置尿管、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此次发病后有无康复干预、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尿常规、尿培养等临床资料。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出血并发UTI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瘫痪侧别、意识障碍、下肢Brunnstrom分期、气管切开、留置尿管、肺部感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钠、尿酸、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可能与脑出血患者UTI发生有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95%CI)=1.207(1.022-1.424),P=0.026]、右侧瘫痪[OR(95%CI)=0.20(0.001-0.650),P=0.028]、D-二聚体[OR(95%CI)=1.403(1.003-1.961),P=0.048]与脑出血并发UTI有关。结论年龄增加和D-二聚体高是脑出血患者并发UTI的独立危险因素,右侧瘫痪患者UTI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老年脑出血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血液指标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7例,入院3日内对这77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根据下肢静脉彩超表现,将其分为DVT组(18例)和非DVT组(59例)。收集2组患者入院第2日清晨的血常规、生化、凝血象、D-二聚体检查结果,并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对2组患者上述检查结果中的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空腹血糖、电解质、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DVT组的白蛋白、尿酸和钙的水平分别为(33.35±3.99)g/L、(198.98±65.69)umol/L和(2.18±0.15)mmol/L,均显著低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空腹血糖和D-二聚体水平则均显著高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尿酸、钙和白蛋白水平的降低,以及空腹血糖和D-二聚体水平的增高与脑出血患者DVT的发生有关,即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保持正常的血尿酸、钙、白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积极降低D-二聚体,才可更有效地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功能与步行能力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可独立步行10m以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并将其纳入患者组,同时选取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纳入对照组。采用AL-600型步态与平衡功能训练评估系统对2组受试对象进行站立平衡功能及步态测试,步态检测指标包括步宽、步速、双下肢步长不对称比(SLA)、摆动期时间不对称比(SWTA)及站立期时间不对称比(STA),平衡功能检测指标包括足底压力中心总轨迹长(COPD)、足底压力中心在左右方向的平均偏移(COPD-X)、足底压力中心在前后方向的平均偏移(COPD-Y)。采用t检验比较2组对象步态及平衡指标间差异,同时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2组对象步态与平衡参数间的相关性。 结果 患者组对象步宽[(14.45±4.17)cm]、COPD[(66.75±29.04)cm]、COPD-X[(2.04±1.41)cm]、COPD-Y[(2.48±1.28)cm]、SLA(1.30±0.46)、SWTA(1.65±0.67)及STA(1.18±0.16)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步速[(37.64±18.29)cm/s]则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患者组对象COPD-X与步速、步宽、SLA、SWTA呈轻度至中度相关(P<0.05);COPD-Y与步宽呈轻度相关(P<0.05)。 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其站立平衡功能与步宽、步速、步态时空不对称参数间具有相关性,并且以左右方向平衡功能指标(如COPD-X)与步态参数间的相关性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年龄对正常人步行时足底压力中心(COP)轨迹的影响。 方法 选取受试对象(正常人)50例,其中包括青年组25例和老年组25例,采用AL-600型步态与平衡功能训练评估系统对2组受试者进行步态测试,步态监测指标包括足底压力中心总轨迹长(COPD)、各支撑相亚期[首次触地期(LR)、单腿支撑期(SPS)、足蹬离期(PS)]COP在左右方向的平均偏移(COPD-X)及前后方向的平均偏移(COPD-Y),比较2组研究对象步态相关参数间的差异。 结果 青年组和老年组的COPD值分别为(27.88±3.09)cm和(41.03±4.93)cm,老年组COPD较青年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LR亚期同指标比较,2组对象SPS亚期COPD-X和COPD-Y值均较小(P<0.05)。与组内SPS亚期同指标比较,2组对象PS亚期COPD-X和COPD-Y值均较大(P<0.05)。2组对象SPS亚期同指标与组内LR亚期同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青年组同亚期同指标比较,老年组对象LR亚期的COPD-X值、PS亚期的COPD-X和COPD-Y值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对象LR亚期的COPD-Y值、SPS亚期的COPD-X和COPD-Y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人COPD、COPD-X及COPD-Y较青年人大,跌倒风险增加;步态周期内支撑相各亚期步态参数不同,LR和PS期变异更能显示出步态的稳定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康复医学科住院颅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55例,对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瘫痪侧别、病程、损伤类型(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损伤程度(入院时有无意识障碍)、治疗方式(保守治疗、限期手术、急诊手术)、言语功能(波士顿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吞咽功能(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肢体运动功能(上肢、手和下肢Brunnstrom分期)、并发症情况(有无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此次发病后有无康复干预、D-二聚体和凝血象检查等进行详细记录。以Rancho Los Amigos认知功能分级为因变量,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颅脑损伤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意识障碍、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吞咽能力分级、肢体运动功能(上肢、手和下肢Brunnstrom分期)、气管切开、尿路感染、低蛋白血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可能与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上肢Brunnstrom分期、尿路感染与颅脑损伤认知障碍有关。 结论 意识障碍、言语障碍、上肢运动障碍、尿路感染是颅脑损伤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