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为AECOPD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唐山开滦总医院治疗的AECOP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给予PRVC治疗,对照组给予BiPA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H值、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呼吸力学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平均潮气量(VT)、每分钟通气量(MV)]及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差异。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处理,计量资料的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H、PaO2/FiO2及SaO2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aCO2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PaO2/FiO2、PaCO2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VT、MV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后CRP、TNF-α、IL-6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2%,对照组为1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BiPAP相比,PRVC更有助于改善AECOPD患者血气指标和呼吸力学指标,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p53抗体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疗效判定及判断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2000年1月至2003年4月间收治的76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滴度,经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吸光值E450,计算p53抗体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6例中有37例p53抗体阳性,阳性率48.68%;在早期(Ⅰ期)肺癌中,p53抗体阳性率为65.21%;明显高于癌胚抗原(CEA)的阳性率(P<0.05);血清p53抗体与CEA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血清CEA检测对肺癌检出率(P<0.01)。手术治疗、化疗及未接受治疗的3组肺癌患者的p53抗体分别呈现动态降低或升高变化,显示p53抗体与肿瘤负荷、病程及病情恶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及P<0.05)。结论血清p53抗体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早期诊断;其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监测病情、判断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Astograph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Astograph J-21气道反应性测定仪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于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262例哮喘患者行Astograph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同时10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特点,计算Astograph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诊断哮喘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性及Yunden指数.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所有肺功能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Rrs cont (初期阻力)高于健康对照组,而GRs cont (初期反应)、Dmin (最小诱发累积剂量)、Cmin (乙酰甲胆碱的最小浓度)、PD35 (使Grs升高到基础水平的135%所需乙酰甲胆碱的最小浓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ograph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诊断哮喘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性及Yunden指数分别为80.15%、72.12%、87.87%、59.06%、92.59%及0.5227.结论 Astograph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对支气管哮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1992年3月~1997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肺部感染患者65例,其中33例在全身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局部给药治疗(灌洗组);32例行单纯全身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灌洗组33例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16岁~75岁,平均567岁。院外感染和院内感染分别占212%和788%。其中16例行痰培养,生长肺炎球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肺炎克雷白杆菌1例、杂菌2例,痰培养阴性4例。临床表现均有全身中毒症状,咳嗽、咳痰,有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病期、不同组织类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癌胚抗原水平单独与联合检测的结果,并比较其意义。方法:选择2000-01/2003-04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呼吸科、胸外科、肿瘤科住院的肺癌患者76例,男54例,女22例;年龄42~78岁。所有病例均确诊为肺癌,并同意参加此研究。鳞癌33例,腺癌23例,小细胞癌20例。早期肺癌23例,晚期肺癌53例。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滴度,经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吸光度值A450,计算P53抗体指数以判定血清P53抗体阴阳性。采用免疫分析仪检测癌胚抗原水平。阳性:P53抗体指数>0.428;癌胚抗原>10μg/L(正常值0~5μg/L)。阴性:P53抗体指数<0;癌胚抗原<0。结果:76例肺癌患者的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为49%(37/76)。单独检测:①早期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阳性率65%(15/23)明显高于癌胚抗原阳性率30%(7/23)(χ2=5.58,P<0.05);晚期肺癌P53抗体阳性率42%(22/53)与癌胚抗原阳性率28%(15/53)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鳞癌癌胚抗原阳性率15%(5/33)明显低于P53抗体阳性率48%(16/33)(χ2=8.45,P<0.01)。非小细胞癌癌胚抗原阳性率29%(16/56)明显低于P53抗体阳性率54%(30/56)(χ2=7.23,P<0.01)。联合检测:在早期肺癌中:P53抗体与癌胚抗原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8%(18/23)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疗效及对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40例OSAH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呼吸暂停通气不足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_2)、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_2)、睡眠中SaO_290%持续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S90%)及血清瘦素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夜间憋醒、白天嗜睡等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8.6%vs.21.4%,7.1%vs.18.6%,4.3%vs.14.3%,5.7%vs.17.1%),AHI、MSaO_2、LSaO_2、TS90%等指标改善更明显[(16.2±2.3)vs.(19.5±3.7)次/小时,(97.1±5.8)%vs.(94.8±4.5)%,(83.9±7.1)%vs.(80.7±6.4)%,(7.3±1.5)%vs.(9.2±1.6)%],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下降[(5.14±1.06)ng/mL vs.(6.10±1.25)ng/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OSAHS疗效可靠,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AHI,提高血氧饱和度,并且能够显著降低血清瘦素水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细胞肺癌(S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polyme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水平。结果 64例SCLC患者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43.3%,且所有患者均为弱阳性表达。57例获随访的患者中,VEGF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4个月vs 21个月,P=0.539)。结论 VEGF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中隐蔽性高血压(MH)的患病情况。方法选取171例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睡眠监测室进行检查的偶测血压正常受试者,实施多导睡眠监测并同步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次日晨起后采空腹肘静脉血行血生化检查。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和 AHI≥5分为非 SAS 组和 SAS 组,比较两组 MH 的患病情况,并分析 SAS 组中 MH 和非 MH 的相关指标、MH 相关因素。结果1)SAS 组101例中有54例 MH 患者,患病率为53.5%,非 SAS 组70例中有14例 MH 患者,患病率为20%,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SAS 组中 MH 组与非 MH 组比较,年龄较轻;体质量指数较高;吸烟和饮酒者较多;日间平均心率较高;最长呼吸暂停持续时间较长;血氧饱和度较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MH 相关因素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SAS、体质量指数、吸烟和饮酒是 MH 的危险因素。结论SAS 是 MH 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体质量指数、吸烟和饮酒之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511和+3954多态性与男性煤矿职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6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呼吸科门诊筛查的234例煤矿职工COPD患者(煤矿职工COPD组)及250例同期健康对照人群(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1β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11C/T,+3954C/T位点的基因型。结果煤矿职工COPD组的血清IL-1β水平为(3.98±0.42)ng/ml,健康对照组为(2.76±0.18)ng/ml,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煤矿职工COPD组IL-1β-511的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1%、62.8%和17.1%,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1.6%、60.4%和18.0%,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煤矿职工COPD组IL-13+3954 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3.8%、16.2%和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86.8%、13.2%和0,2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人群IL—1β-511,+3954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煤矿职工COPD组血清IL-1β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IL—1β-511、+3954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与煤矿职工CC)P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对地肤子及灰菜子的表面扫描、显微特征及理化特性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所用地肤子来源于藜科地肤属植物扫帚莱(Kochia scoporia(L)Schrader.f.trichophila Schirz etThell.)灰菜子来源于同科藜属植物藜(Chenpodium album L.)。扫描电镜下可见地肤子表面具半球状突起,而灰菜子表面有许多腺毛。两种药材的果皮、种皮结构和粉末特征上有明显的区别:皂甙元的薄层层析和蛋白质的电泳纸层结果也显示出不同的图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