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95例体外循环(CPB)下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麻醉诱导完成后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分别于切皮前(T1)、CPB即刻(T2)、CPB开始2 h(T3)、CPB结束(T4)及CPB结束后24 h(T5)检测两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同时观察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脑氧摄取率(ERO2)。结果两组T3、T4血清IL-6、TNF-α、S100β蛋白及NSE含量显著高于T1、T2(P〈0.05)。观察组T1、T2血清IL-6、TNF-α、S100β蛋白及NSE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T3、T4和T5的血清IL-6、TNF-α、S100β蛋白及NSE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T5的PaO2和ER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的PaO2和ERO2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术中泵入右美托咪定能显著降低CPB导致的炎性因子水平增高,降低血清S100β蛋白及NSE含量,具有较好的抗炎和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区域医疗中心应用经皮胃造瘘术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提供相关流行病学信息。方法:2016-04—2019-11期间入住我院的32例需行胃造瘘患者纳入分析,回顾性采集患者诊疗信息,包括诊断、实验室检查、胃造瘘手术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根据经皮胃造瘘术的申请科室进行分组,来自急诊科、急诊综合病房和重症医学科的归入急诊组;其他科室的归入非急诊组。结果:急诊组中颅脑疾病和肺部感染的比例[例(%)]高于非急诊组[11(78.6) vs.8(44.4);14(100.0)vs.10(55.6),P0.05];急诊组中氧分压(mmHg)低于非急诊组(57.6±27.45 vs.133.75±67.26;P0.05),提示造瘘术前急诊组患者病情重于非急诊组且难度更高;但胃造瘘完成时间[(11.07±7.01) d vs.(15.50±12.48) d]、胃造瘘距离出院时间[(26.00±25.11) d vs.(27.72±28.60) d]、总住院时间[(37.07±27.41) d vs.(43.22±31.99) d]和临床预后(7.1%vs. 0,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急诊组患者从经皮胃造瘘术受益更大。结论:经皮胃造瘘急危重患者有较高应用价值,尤其是在颅脑疾病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在老年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老年髋关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方法,Ⅱ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和硬膜外用药量,并对比2组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术中的输液量。结果Ⅰ组患者麻醉阻滞时间快,硬膜外用药剂量更小,与Ⅱ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Ⅰ组患者发生低血压例数更低,手术中输液量更少(P均<0.05)。结论在老年全髋置换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药物使用量少,起效快,不良反应减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测定与维护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12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分别采用德国产Hi—LoTM专用气囊测压表测压和凭经验、手感外气囊硬度来观察气囊压力变化,检测注气后2h、4h、6h、8h气囊压力变化。[结果]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测压精确度和敏感度明显高于经验法,且能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注气后4h、6h压力变化与注气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监测气囊压力安全、有效,注气后4h~6h需补充气量,而不应常规放气,以发挥气囊的最佳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恒温湿化器配合带加热导丝的一次性呼吸管路系统在呼吸机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呼吸科、脑外科及中心ICU使用呼吸机治疗≥48 h的30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50例为中心ICU使用MR850恒温湿化含加热导丝的一次性呼吸管路系统,对照组150例为呼吸科及脑外科使用传统可重复使用的加温湿化呼吸管路系统。分析其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管道倾倒冷凝水量、管道护理次数、痰液黏稠度、气道形成痰痂例数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数。结果:实验组倾倒冷凝水量、管道护理次数、痰液黏稠度、气道形成痰痂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恒温湿化器(MR850)配合带加热导丝的一次性呼吸管路系统能够为呼吸机治疗患者提供最佳温度和湿度的气体,减少呼吸机管道护理工作量,降低气道痰液黏稠度,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容量与压力控制单肺通气模式对胸科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随机分为两组:压力控制通气组( P组)及容量控制通气组( V组),每组30例。单肺通气时双腔管非通气侧与大气相通,呼吸参数不变。手术结束置放胸腔引流管后恢复双肺通气。采用FloTrac/Vigileo系统血流动力学中的精准指标。观察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后30 min(T2)、恢复双肺通气即刻(T3)、恢复双肺通气后3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 CO)、心脏指数( CI)、每搏量( SV)、每搏量变异度( SVV)。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CO、CI和SV在不同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组在T2~T4时点的CVP及SVV比V组降低( P<0.05)。结论压力模式控制气道压更有利于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更适用于单肺通气对胸科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相关医护人员对人工气道管理和并发症防治的现状,通过培训和指导及时纠正和提高相关医护人员对人工气道管理的方法与重视程度。方法:采用发放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8所二级医院开展人工气道较多科室的300名相关医务人员培训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前医护人员普遍对人工气道管理和并发症防治的重视不足,还停留在传统的思想和技术方法上,而通过及时的培训和指导后,相关医护人员明显提高和改善了对人工气道管理和并发症预防的重视程度。结论:要加大相关医护人员对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视度,组织培训,及时更新知识,配备设备,进行循证护理,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智能型加温湿化氧疗系统对气管插管患者湿化的效果。方法:107例气管插管患者(使用过呼吸机且已经脱离呼吸机者)吸入氧浓度在45%以下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别给予A:智能型的加温湿化氧疗系统,B:干燥给氧加用一次性湿热交换器,C:湿化瓶湿化给氧加Q6H的沐舒坦15mg加入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20min。每8h评估痰液黏稠度,直至拔管。3d内气管插管患者拔管时记录拔管时间及是否有肉眼可见的痰痂。结果:A组患者Ⅲ度痰液黏稠度及拔管时痰痂发生率分别为2/36、4/35;B组患者Ⅲ度痰液黏稠度及拔管时痰痂的发生率分别为12/36、15/34;C组患者Ⅲ度痰液黏稠度及拔管时痰痂的发生率分别为8/35、11/34。智能型加温湿化器氧疗患者痰液黏稠度Ⅲ度及痰痂形成率低于一次性湿热交换器、雾化吸入患者(P〈0.05),同时雾化吸入患者痰液黏稠度Ⅲ度及痰痂形成率低于一次性湿热交换器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智能型的加温湿化氧疗系统与一次性的湿热交换器及雾化器相比,其可以提供满意的湿化效果,有效预防湿化不足导致痰液黏稠,有效避免肉眼可见气道痰痂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或全身麻醉(GA)下TURBt手术治疗浅表性膀胱侧壁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术前诊断为浅表性膀胱侧壁肿瘤患者60例,密闭信封法分为CSEA、GA两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病史和肿瘤大小、数目等临床资料,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闭孔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以及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 60例浅表性膀胱侧壁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CSEA组和GA组分别30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术中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CSEA组8例(26.7%)术中发生闭孔反射,其中1例出现膀胱穿孔,GA组无闭孔反射和膀胱穿孔病例,但GA组住院费用较CSEA组费用高(P<0.05)。结论 GA或CSEA均可用于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侧壁肿瘤,CSEA组患者住院费用低廉,但GA组患者术中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治疗的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支架植入数量和造影剂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实验组患者30 d心绞痛发生比例为5.8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71% (P <0.05).两组患者均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运用FFR在临床上指导PCI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