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治与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青年女性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以及“青年女性”等关键词,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及万方数据库,筛选公开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以分析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例为青年女性,35岁,因间断胸痛就诊,心电图检查提示I、aVL及V2-V5导联ST段抬高,肌钙蛋白T升高(>2 000 ng/L),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左主干(LM)自开口可见夹层,延伸至左前降支(LAD)远段及回旋支(LCX)中段,管腔全程受压,近段血管部分不能显影,经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 IVUS)指导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随访1个月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罕见病因,其疾病特点及治疗方法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同,诊断具有...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也是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研究显示心力衰竭的5年存活率仅50%,严重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心脏是高耗能器官,需要持续消耗大量的三磷酸腺苷来维持其正常收缩功能。生理状态下主要通过脂肪酸、葡萄糖代谢供能,此外也可通过酮体、氨基酸提供部分能量。心肌代谢重构包括能量代谢底物转换、代谢过程紊乱、线粒体生物合成受损,均可加剧心力衰竭的病程进展。现就正常心肌能量代谢特点、心力衰竭时心肌能量变化及针对心力衰竭心肌能量代谢治疗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应用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 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PPCI的STEMI患者446例。依据术中是否应用血栓抽吸分为非血栓抽吸组(230例)和血栓抽吸组(216例)。收集临床资料和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情况,记录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 结果 与非血栓抽吸组相比,血栓抽吸组造影显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raction,TIMI)血栓负荷≥4级、术前TIMI血流<3级及术中替罗非班、尿激酶原的使用率更高,术中造影剂用量更多,而多支病变的比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影TIMI血栓负荷≥4级、术前TIMI血流<3级是PPCI术中使用血栓抽吸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OR=1.03,95%CI:1.004~1.056,P=0.023)、造影剂用量(OR=1.004,95%CI:1~1.008,P=0.047)是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组患者较正常血流组患者中术中行血栓抽吸的比率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在全体人群中血栓抽吸与慢血流/无复流无关。Killip≥2级和左主干病变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他汀类药物是MACE的保护性因素;Killip≥2级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他汀类药物和射血分数是心原性死亡的保护性因素。血栓抽吸是高血栓负荷人群术后发生无复流的保护性因素;年龄、造影剂用量是高血栓负荷人群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高血栓负荷人群两组术后12个月的MACE、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栓负荷人群两组间MACE及心原性死亡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栓抽吸不是高血栓负荷人群MACE及心原性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论 血栓抽吸可降低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术后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率,但不能改善术后12个月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中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对老年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PPCI的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血栓抽吸后常规经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治疗高血栓负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急诊PCI且术中应用血栓抽吸的高血栓负荷STEMI病人175例。依据术中是否应用尿激酶原冠状动脉溶栓分为血栓抽吸组(111例)和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组(64例)。收集病人基线临床资料和急诊PCI术资料,并记录院内及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组年龄小于血栓抽吸组(P<0.05)。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组术后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低于血栓抽吸组(12.5%与25.2%,P<0.05)。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组院内及术后12个月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低于血栓抽吸组(P<0.05)。两组病人院内及术后12个月内心力衰竭、靶血管重建、再发心肌梗死、新发缺血性卒中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术后12个月,两组无MACCE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尿激酶原可改善高血栓负荷STEMI病人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降低心源性死亡发生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基于休哈特控制图的评估及预警系统预防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MDRPI)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52例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根据评估MDRPI风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使用Braden评估量评估患者MDRPI风险,观察组采用基于休哈特控制图安全预警系统评估患者MDRPI风险程度,根据两组患者MDRPI风险等级采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MDRPI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安全质量和护理综合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头颈面部MDRPI不良事件发生率及MDRPI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2、5.758,P<0.05);重症监护室护士对观察组的护理安全质量与护理综合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4、7.172,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运用基于休哈特控制图的评估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减少MDRPI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安全质量与护理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第一的疾病。研究已发现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密切相关的疾病达250余种,大量研究证明,人类的生长、衰老、疾病、死亡等各个生命过程均有线粒体参与[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tDNA与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就mtDNA影响CVD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作用机制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