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用于检测人血小板抗原(HPA),2、-4、-5系统基因型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 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扩增HPA-2、-4、-5系统特异性目的基因片段。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HPA-2、-4、-5系统基因型;再用多重PCR对75名健康的单采血小板者进行HPA-2、-4、-5系统基因分型,分型结果与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PA-2、-4、-5系统分型的结果为:70名为2a/2a型,5名为2a/2b型;73名为4a/4a型,2名为4a/4b型;66名为5a/5a型,9名为5a/5b型。未发现2b/2b、4b/4b及5b/5b纯合子个体。多重PCR结果与PCR-SSP方法获得的结果一致。结论 多重PCR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可以用于血小板血型抗原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安徽蚌埠地区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在普通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并初步分析KSHV感染的危险因子。方法选择KSHV ORF65、ORF73和K8.1编码的病毒蛋白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法对1 008份普通人群血清进行了KSHV抗体检测。结果在检测的1 008份血样中,KSHV抗体的总阳性率为4.3%,其中男为3.9%,女为4.6%。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KSHV感染率没有性别差异,在年龄上也基本无差异。结论在中国安徽北部地区的普通人群KSHV的感染率较低,且KSHV的感染与年龄及性别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同种输血对食管癌患者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同种输血对食管癌手术患者一氧化氮 (NO)生成的影响。方法 食管癌手术患者 18名 ,以输注去白细胞血液的食管癌手术患者为实验对照 ,以 2 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中NO3 -/NO2 -来反映NO生成水平。结果 ①食管癌患者的血清中NO3 -/NO2 -浓度与正常人相比无差异。②实验组输血后第 1天与输血前相比血清中NO明显降低 (P <0 .0 1) ,并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同种输血可导致血清中NO浓度降低 ,而输注去白细胞血液患者血清中NO浓度下降不明显。因此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输注去白细胞血液明显优于输注常规血液  相似文献   
4.
PCR-微流芯片检测HBV DNA在血液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在血液筛查中检测HBVDNA的必要性及应用PCR 微流芯片检测献血者HBVDNA可运 行模式。方法用PCR 微流芯片检测已经过常规ELISA初、复检全项测定合格献血者的微量血清汇集池(5人 份×50μl)HBVDNA,再对阳性血清汇集池中的标本进行单份检测。用HBVDNA(-)的献血者血清系列稀释 HBVDNA标准质控血清,分别测定其含量,以确定该方法的灵敏度;分别检测37例HBeAg(+)、16例HCV RNA(+)、3例抗 HAVIgM(+)患者标本的HBVDNA,观察其特异性;再重复检测不同稀释度的HBVDNA标 准质控血清,以了解其批内、批间变异。结果 545份(分109个血清汇集池)无偿献血标本中有7份HBVDNA阳 性(1.28%)。PCR 微流芯片法检测HBVDNA敏感度为4.81×102拷贝/ml;HBeAg(+)患者的HBVDNA阳性 检出率为100%(37/37),而HCVRNA(+)、抗 HAVIgM(+)患者的HBVDNA全为阴性;批间、批内变异范围 分别为15.6%~40.2%、11.9%~30.6%。结论无偿献血者开展HBVDNA检测是必要的。PCR 微流芯片法 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敏感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把它应用于血液筛查中并利用混合标本检测HBV DNA是可行的,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监测冠心病(CHD)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体内的凝血状态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方法:选取71例冠心病患者为CHD组和380例TEG检测结果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冠心病患者入院后按常规治疗方案给予临床推荐剂量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用血栓弹力图仪监测凝血的基础指标(包括R值、K值、α角、MA值、CI值)及一系列血小板抑制率相关指标。结果:CHD组中患者的TEG各凝血基础指标80%以上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之内;与对照组相比,CHD组R值、MA值、α角和CI值无显著性差异,但K值显著性增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CHD组男性患者比率明显增多,年龄显著增高(P 0.05)。CHD组血小板抑制率在50%以上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显著的患者占83.10%;且以MA_(ADP)、MAck和MA_A为参考依据的抗血小板聚集的相关指标中,提示有血栓形成风险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占9.86%、4.23%和12.68%。CHD组中所有的抗血小板聚集的相关指标中,与年龄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为MAck(相关系数0.111),与体质量相关性最强的指标为ADP%(相关系数0.160)。结论:TEG结果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凝血信息,并且在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临床诊治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TEG检测的应用还可为下一步冠心病患者的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预判的依据,从而更加精准地指导和保障临床抗栓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人Rh(D)血型抗原模拟表位,并对其免疫学活性进行鉴定.方法 以抗Rh(D)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3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随机挑选35个克隆,经噬菌体ELISA和交叉反应试验,确定阳性克隆,再对这些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和抗体竞争抑制试验,以获取人Rh(D)血型抗原模拟表位.然后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所获噬菌体进行鉴定和抗原性分析.结果 经过3轮淘洗后,噬菌体得到富集,获得11个阳性克隆.DNA序列测定和竞争抑制实验结果表明,这11个克隆噬菌体所展示的外源多肽中有7个克隆氨基酸序列含有相同的色氨酸(W)、脯氨酸(P)和谷氨酰胺(Q)结构(-WP-Q-),且均具有40%以上的抑制率;其余4个克隆没有共性,抑制率较低,可能为非特异性结合.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被选定的噬菌体能被抗Rh(D)血清特异识别,具有类似于Rh(D)蛋白的抗原性.结论 利用抗Rh(D)单克隆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肽库,成功获得含有(-WP-Q-)结构的Rh(D)抗原模拟表位,为进一步探讨Rh(D)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和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6月本院14例确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后的疾病转归情况,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4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共进行了47次血浆置换,经过血浆置换治疗后10例患者病情好转恢复出院,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4%。47次血浆置换术中共发生了3次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方法,患者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需尽早开始血浆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9.
某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临床输血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淑均  张循善  卞茂红  闻慧琴 《安徽医学》2011,32(11):1894-1896
目的 回顾分析某三甲医院全年临床输血情况,为科学管理和调配血液资源以及血站的储采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输血科管理软件统计该院2010年输血总量、各科室用血情况及成分输血率,选择其中的内外科有关科室输血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分析输血量与季节的关系.结果 2010年该院输血总量为68 331单位,外科输血总量为39 471...  相似文献   
10.
高白细胞白血病(HLL)的外周血白细胞(WISC)>100×109/L,可出现高白细胞综合征及白细胞溶解综合征,病情凶险,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1]。本科2006年7月~2011年12月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对28例患者进行化疗前先行白细胞单采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