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分析剪切波成像与表面肌电图评估肩胛骨动力障碍(SD)中肌肉硬度的相关性,探讨剪切波在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KiblerⅢ型SD患者22例(SD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5.00岁。同期健康志愿者22例(对照组),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18~28岁,平均年龄21.00岁。分别采用剪切波成像和表面肌电图评价上斜方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的肌肉硬度,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SD组中上斜方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的剪切波杨氏模量值均比对照组增高(64.53 kPa±6.44 kPa vs 36.18 kPa±6.54 kPa,46.16 kPa±7.72 kPa vs 41.69 kPa±6.91 kPa,31.85 kPa±6.13 kPa s27.59kPa±4.36 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组上斜方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表面肌电图均方根(RMS)值均比对照组增高(23.81μV±3.41μV vs 18.13μV±2.63μV,20.95μV±3.07μV vs 18.04μV±2.33μV,24.22μV±3.19μVvs 21.59μV±2.36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组上斜方肌、肩胛提肌的剪切波杨氏模量值与表面肌电图RMS值呈正相关(r=0.61、0.49,P0.01、0.05),菱形肌的剪切波模量值与表面肌电图RMS值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剪切波能够准确量化评估SD中肌肉的硬度。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抵抗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关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脑卒中即使经过恰当的治疗,但未被识别的危险因素仍在影响着大多数患的预后1989年Reaven首次提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这一概念,IR是指机体靶组织器官对胰岛素反应性降低或丧失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即一定量的胰岛素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IR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IR可引起包括: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异常、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一系列国外大规模的流行病学和国内临床研究表明IR是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认识IR与脑卒中的关系,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并对脑卒中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体外冲击波作为骨科领域一种新兴的物理治疗方法,现已被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增多,其治疗范围也不断扩大。而由于治疗时,关节软骨常常被暴露于冲击波的治疗范围,冲击波对关节软骨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其对关节软骨作用的生物学机制仍不明确。因此本组就体外冲击波对关节软骨的作用机制和前景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列髌骨软化症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每次冲击1 000次,工作电压8~14 kV,1次/周,共治疗4次)和口服氨基葡萄糖1 500 mg/d,共4周,对照组26例只给予口服氨基葡萄糖1 500 mg/d,共4周。治疗后1、6个月观察两组的疼痛评分,并在第6个月比较临床疗效和复查MR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高于对照组的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疼痛积分降低相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MRI分期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是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一种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的非侵入性方法,值得推荐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损伤并发或不并发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等速角度力矩曲线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行膝关节镜探查术并在术前行等速肌力测试的患者,选取年龄、性别、半月板损伤相匹配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并发或不并发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各17例。术前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仪进行180°/s、60°/s的膝关节等速和等长屈伸测试。采用1°递增的平均力矩结果进行标准化(力矩/体质量),比较两组间角度力矩曲线差异。结果 180°/s下,两组间健侧和患侧屈膝力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间健侧伸膝力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患侧伸膝力矩在88°~90°有显著性差异( t > 2.102, P < 0.05),余角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60°/s下,两组间健侧屈膝力矩在62°~82°有显著性差异(| t| >2.056, P < 0.05),余角度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患侧屈膝力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两组间健侧和患侧伸膝力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但无软骨损伤的伸膝力矩有高于髌股软骨损伤的趋势。在180°/s等速屈伸力矩曲线的起始阶段会出现一个曲线变化。髌股软骨损伤组患侧等长伸膝力矩明显小于无髌股软骨损伤组( t = 2.858, P < 0.01),两组间患侧等长屈膝及健侧屈、伸力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t < 1.905, P > 0.05)。 结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并发髌股软骨损伤较不并发髌股软骨损伤患者的等速运动速度越低,力量差异越显著。并发髌股软骨损伤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训练力量时建议采用高速运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对大鼠膝骨关节炎(OA)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ESW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对照组,每组各10只。治疗组和模型组采用单侧后肢跟腱切除法建立膝OA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治疗组造模后立即给予ESW治疗1次,能流密度0.1mJ/mm2,冲击次数1000次。各组大鼠分别于治疗后4周处死,取膝OA关节液和关节软骨,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技术法,检测各组膝关节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采用ELISA法行关节液IL-1β和TNF-α含量测定,治疗组和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较模型组下降(P<0.05)。免疫组化法关节软骨IL-1β和TNF-α测定,治疗组和模型组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阳性率较模型组下降(P<0.05)。 结论:膝骨关节炎中IL-1β和TNF-α水平上升,而ESW能下调膝OA大鼠IL-1β、TNF-α的表达,提示可通过降低关节软骨的炎症因子水平,对膝骨关节炎起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体外冲击波治疗是近年来临床运动医学的热门课题,近来发现冲击波对肌腱和韧带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我们于2009年5月~2010年5月使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鹅足肌腱炎,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关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脑卒中即使经过恰当的治疗,但未被识别的危险因素仍在影响着大多数患者的预后。1989年Reaven首次提出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这一概念,IR是指机体靶组织器官对胰岛素反应性降低或丧失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即一定量的胰岛素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IR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IR可引起包括: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异常、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一系列国外大规模的流行病学和国内临床研究表明IR是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认识IR与脑卒中的关系,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并对脑卒中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抗体对骨骼肌损伤后修复过程的作用,探索减少纤维化和促进骨骼肌再生的方法。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30只,鼠龄6个月,体质量约250 g。随机分为PRP抗体组(A组)、PRP模型组(B组)和模型对照组(C组),每组10只。3组全部采用0.5%布比卡因溶液注射大鼠胫骨前肌制作骨骼肌损伤模型,造模后第2天,A组于损伤处注射PRP联合TGF-β1抗体,B组单独注射PRP,C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各组大鼠于实验第14天全部处死、取材,进行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GF-β1、PAX-7表达情况。结果在Masson染色中发现,3组损伤骨骼肌都出现纤维化改变,但是A组比B组和C组更少的表达纤维化程度(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到A组TGF-β1表达水平[灰度值(0.13±0.01)]也比B组(0.15±0.02)和C组(0.19±0.02)明显减少(P0.05),而A组PAX-7表达水平[灰度值(0.25±0.02)]则比B组(0.22±0.03)和C组(0.19±0.02)明显增加(P0.05)。结论 PRP联合TGF-β1抗体可以明显抑制骨骼肌损伤后胶原纤维的表达,同时增强骨骼肌卫星细胞活化和增殖,更好促进损伤骨骼肌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对大鼠膝骨性关节炎(OA)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13表达的影响,探讨ESW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ESW组、模型组、对照组,每组6只.ESW组和模型组采用单侧后肢跟腱切除法建立膝OA模型,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治疗组造模术后4周造模成功立即给予ESW治疗1次,能量1.5bar,冲击次数1000次.各组大鼠分别于治疗后4周处死,取各组软骨予以HE和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行MMP-1、3、13分析,观察软骨Mankin评分的改变,MMP-1、3、13表达的变化.结果:HE和甲苯胺蓝染色结果采用Mankin评分在ESW组、模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ESW组低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软骨免疫组化MMP-1、3、13测定,ESW组、模型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ESW组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通过减少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中MMP-1、3、13的表达,进而减少对Ⅱ型胶原和氨基多糖等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