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
2.
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在64层螺旋CT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在64层螺旋CT检查中的意义。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46例,护理干预组通过一系列检查前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患者心率,减少因心率过快及波动对CT图像质量影响。结果两组干预前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适应、配合能力,检查中的心率及心率的波动,CT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提前护理干预是有效的、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小肠活动性出血的价值。方法 将离体猪小肠与微量注射器连接,分别设置5种注射流率(0.1、0.2、0.3、0.4、0.5 ml/min)模拟活动性小肠出血。对不同出血流率的猪小肠进行能谱成像(GSI),分别延迟15、40 s扫描模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利用能谱CT基物质碘基图,分别测量动脉期肠腔内总碘含量值(IC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总碘含量值(IC门静脉期),并利用公式计算出血流率[V测定=IC门静脉期-IC动脉期/[Δt×ρI]],初步估计小肠活动性出血量,分析真实流率与测定流率间的关系。结果 真实注射流率分别为0.1、0.2、0.3、0.4、0.5 ml/min的模型测定流率分别为0.0712、0.2566、0.3587、0.4685、0.5594 ml/min;测定流率与真实流率间的误差率分别为28.77%、28.30%、19.57%、17.13%、11.88%。经过回归分析测定流率与真实流率呈正相关(r=0.984,P=0.002)。结论 利用能谱CT碘基图像测量碘含量计算小肠活动性出血流率,并以此评估小肠活动性出血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单能量成像在显示乏血供肝癌病灶中的使用价值。方法运用宝石能谱CT对34例乏血供肝癌患者进行能谱扫描,对原始数据进行常规混合能量重建(140 kVp)和单能量重建(65 keV),在GE AW4.4工作站上通过能谱浏览器(GSI Viewer)分别选用混合能量图像和单能量图像对同层面病灶进行观察,观察病灶的数目、病灶与周边正常肝组织的对比(CT值差值)、背景噪声、对比噪声比和主观评分,并做配对t检验。结果在同一层面上单能图像发现的病灶数目明显多于混合能量图像。34例患者中仅有12例结果一致,22例单能图像显示病灶数目多于混合能量图像。单能与混合能图像中病灶与正常肝组织间的对比、对比噪声比及主观评分分别为(21.19±15.23)和(11.13±10.09)、(1.53±0.88)和(0.88±0.68)、(4.32±0.65)和(3.7±0.53),各项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像背景噪声为(14.02±2.08)和(13.64±2.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宝石能谱CT GSI模式扫描重建65 keV单能图像可明显提高乏血供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脑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临床及影像资料确诊为烟雾病患者的脑血管CTA资料,分别用减影法及非减影法CTA对原始扫描数据行后处理,运用X~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对颈内动脉(ICA)终末段、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中动脉(MCA)起始段狭窄或者闭塞的检出率,以及颅底异常血管网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代偿性扩张的显示情况等有无差异,同时评价DSCTA重组图像质量.采用t检验比较DSCTA与常规CTA在后处理时间上是否有差异.结果 DSCTA重组图像的质量均能满足颅内血管病变的显示.DSCTA和常规CTA分别显示46例和32例ICA终末段病变,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5,P<0.01).DSCTA分别显示48例ACA起始段病变、52例MCA起始段病变、38例颅底异常血管网和1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代偿性扩张,常规CTA则分别显示41、47、34和13例,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A和常规CTA后处理平均时间分别为(8.5±2.5)和(14.5±2.0)min,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7,P<0.01).结论 DSCTA是一种快速、易行和可靠的CTA技术,有利于烟雾病患者ICA终末端病变的检出,为该病提供了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联合运用CTC和CTE诊断肠道疾病的价值.方法 20例临床高度怀疑肠道疾病的患者(病变的确切部位不明),其中男12例,女8例.常规准备肠道后,运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对所有患者行CTC和CTE联合检查, 将结果与肠镜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①9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7例CTC或CTE结果与病理结果吻合;1例CTE诊断与病理结果不符,1例无明显阳性发现.②6例因各种原因导致肠镜检查失败的患者中,3例CTE或CTC诊断发现有病变;3例无明显阳性结果.③5例肠道术后随访患者中,CTC和CTE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征象.结论 当临床高度怀疑肠道疾病但又不能明确病变部位、或因种种原因造成肠镜检查失败时,联合运用CTC和CTE在明确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和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输入性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12例均有流行病学史,均发热,8例咳嗽;9例白细胞计数正常,7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5例C反应蛋白升高。CT显示双肺受累10例,单肺受累2例。2例病变局限于1个肺叶,3例累及2个肺叶,2例3个肺叶,5例累及双侧全肺;12例病变均主要在两肺外周胸膜下分布,2例呈单纯磨玻璃影(GGO),6例GGO伴实性成分、4例伴实变。病变形态为斑片影10例,类圆形2例。6例可见空气支气管征,4例见小叶间隔增粗,3例见纤维灶。12例均未见胸腔积液和淋巴结肿大。结论 COVID-19患者多有流行病学史,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正常、粒细胞计数减低;CT多见两下肺外周多发GGO病变。  相似文献   
8.
刘咸英  冯春琴  沈维红  陈晶 《安徽医学》2011,32(8):1185-1187
目的 探讨3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在64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中的应用及检查前护理准备.方法 184例螺旋CT仿真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患者,随机分口服自制清肠液组,口服复方磷酸钠盐组,口服20%甘露醇组,3组均肠道低张充气,仰卧、俯卧两种体位腹部容积CT扫描.观察肠道清洁、肠腔充气扩张程度、结肠成像质量,并对肠道准备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1肢体功能康复目的是给卧床期患者输入良好的姿势和体位 ,以恢复肌张力 ,防止关节挛缩、异常模式的形成及肩痛并发症的发生。有患侧卧位(宜多采用) ,健侧卧位 ,仰卧位少用 ,主要用于体位变换中 ,半卧位禁用。坐位有床上坐(进食或一些治疗中)和床边坐。(1)患侧卧位准备4个软枕 ,头部以枕支持 ,上颈段屈曲不后伸 ,躯干稍向后旋转 ,后背用枕固定支撑。患者上肢前伸 ,前臂旋后 ,腕被动背伸 ,掌心向上 ,身体重心前倾 ,不能压在患者肩上。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后边的枕头上。要经常询问和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和肩痛等。下肢呈迈步位 ,健腿的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