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特别是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临床实验室,不仅要完成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而且还担负着艰巨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如何提高带教质量,向社会输送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临床检验人才已成为现代医学检验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通过多年来临床带教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二级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厚丽 《医学检验与临床》2011,22(1):102-103,101
检验科是医院的医技科室之一,承担着医院临床标本的常规检测工作,工作人员所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含有病原微生物、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标本。工作人员每天都可能受到潜在的致病微生物感染的威胁,如果病原微生物从实验室泄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凝血及抗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凝血及抗凝血指标在评价肝功能损害程度及其对肝病治疗和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188例肝病患者和62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结果188例肝病患者 PT、APTT、TT 均延长,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IB 在急性肝炎组中结果偏高,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中结果降低,其中慢性肝炎组 FIB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各肝病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TⅢ在各组肝病患者中均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凝血及抗凝血功能的检测,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预测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经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指应用光学显微镜辩认瑞氏染色后的外周血和骨髓涂片的细胞形态,可以了解骨髓中血细胞的生成、成熟、释放的程度及病理细胞形态或异常细胞出现意义,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方法虽较为古老,但对血液病的诊断、治疗及科研方面,仍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下面笔者就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5.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侏儒变异株,首先在人的临床标本中分离.此菌株和牛乳腺炎有关,在人体则毒性较低.但近来分别在败血症、骨髓炎、脑膜炎病人的标本中分离出该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根据卫生部关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我院检验科对临床各科室有输血可能的住院、门诊病人(包括各乡镇医院的输血病人)进行了经血传播疾病的病原体的抗原、抗体检查。检查项目有抗-HIV(1+2)、RPR、抗-HCV、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现将我院2001—2004年上述患者4516人次进行筛查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本院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传染情况,探讨其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ELISA法检测7 79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丙型肝炎抗体(hepatitis C antibody,anti-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body,anti-HIV-1/2);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法初检梅毒抗体(syphilis antibody,anti-TP),并应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复检,观察各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结果 7792例患者HBsAg阳性率6.03%(470/7 792)、anti-HCV 阳性率为0.44%(34/7 792)、anti-TP阳性率为0.83% (65/7 792)、anti-HIV-1/2阳性率为0.04%(3/7 792).结论 检测患者血液传染性标志物可了解其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传染情况,防止医源性传染,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8.
刘厚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5,(3):573-574,576
目的为了解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梅毒感染情况,探讨梅毒抗体血清学筛查方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n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with Treponemal Pallidam Antigen,TP-ELISA)联合检测及明胶颗粒间接凝集试验(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在梅毒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7 072例用TRUST法及TP-ELISA法同步进行梅毒抗体血清学筛查,对检出的阳性标本用明胶颗粒间接凝集试验(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进行确认。结果 7 072份标本中经TPPA确认试验阳性104例,占同期门诊及住院患者的1.47%。TRUST法灵敏度为69.23%(72/104),假阳性率为5.77%(6/104),漏检率为30.77%(32/104);ELISA法灵敏度为98.08%(102/104),假阳性率为13.46%(14/104),假阴性率为1.92%(2/104)。结论联合应用TRUST和TP-ELISA两种血清学方法可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应作为产前、术前及输血前梅毒检测的常规筛查方法和策略。对TRUST或TP-ELISA法任何一种试验阳性者均应进行TPPA检测,进一步提高阳性检测结果的可信度,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增多症是指循环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异常增多,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均可导致假性高钾血症,但通常没有高血钾的临床症状和相应的心电图改变,临床比较少见,容易引起误诊误治。假性高钾血症是指体外检测血清钾高于正常,但体内血钾浓度在正常范围的现象,具体说来当血浆钾浓度正常、而血清钾浓度比血浆钾浓度增高0.4mmol/l以上时为假性高钾血症。本文报道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导致假性高钾血症2例,结合文献复习假性高钾血症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蜡样芽胞杆菌为需氧、产芽胞的革兰阳性菌,广泛分布于外界环境中,为环境中的污染菌,可见于正常结膜囊,一般不致病。在伤口多次分离到中等量或大量需氧芽胞杆菌,通常是有意义的,在穿通性眼外伤或眼内异物污染此菌后,极易生长繁殖,引起人爆发性眼感染,常导致眼球摘除或失明。我院于2009年12月先后从一病人的角膜坏死组织及眼内容中分离出蜡样芽胞杆菌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