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修复骨缺损。方法 抽取兔自体骨髓并分离和大量培养MSCs。在12只MSCs供体兔的两侧桡骨中段造成1.5cm缺损,一侧植入自体MSCs、15mg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B M F),另一侧植入自体MSCs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M F)。另一组等数量实验兔造成相同缺损后,一侧植入15mgBMP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B M),另一侧留作空白对照。术后第2,4,8周做放射学、组织学和ECT检查。结果 B M F组在术后2周即产生填满缺损区的骨痂影,8周时骨缺损得到良好修复。B M组所产生骨痂量和修复效果均不如B M F组,但优于M F组。结论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纤维蛋白修复骨缺损是一种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去势大鼠股骨近段植入牛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rgeneic protein,BMP)后其骨生物力学强度及髓腔面积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6月龄wistar雌性大鼠22只,摘除卵巢制作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后,同一只动物双侧肢体对照,试验侧股骨颈植入牛骨形成蛋白及纤维蛋白(FS)复合物,对照侧植入纤维蛋白,术后4周、8周处死取材,测量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强度及髓腔面积和截面面积。结果4周后,试验侧与对照侧股骨近端骨生物力学强度和髓腔面积无明显差异;8周后,试验侧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强度较对照侧增高;髓腔面积较对照侧有较明显的减小(P<0.05)。结论股骨近端局部植入BMP可提高去势大鼠股骨近端局部的生物力学强度和减小近端髓腔面积和截面积,其可能减少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置换后假体的松动,成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假体置换中新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寒、旱区坦克、装甲兵腰腿痛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勇  刘兴炎 《颈腰痛杂志》2007,28(5):415-418
目的 对高、寒、旱区坦克、装甲兵的腰腿痛的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及实训情况现场调查方式,对1367名在装甲兵腰腿痛状况进行调查.本组调查对象为30岁以下现役男性官兵.结果 ①高、寒、旱区装甲兵平均腰腿痛患病率为41.3%,装甲兵组腰腿痛与非装甲兵组腰腿痛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高、寒、旱区装甲兵有患病年龄轻,军龄短、专业影响程度重、环境影响程度明显的显著特点,专业任职时间长短与腰腿痛的比例成正比关系,且程度有渐进性加重趋势.③高、寒、旱区的恶劣自然环境及装甲内不稳定的内环境因素引发装甲兵肌肉疲劳是发生腰腿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自1 978年以来,我们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段移植修复尺桡骨、肱骨骨缺损40例;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小头移植重建桡腕关节、肩肱关节14例;术后经6个月~12年随访,所有移植骨均愈合良好,重建关节功能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报告28例小儿上肢断肢再植的临床诊治体会。对小儿上肢断肢再植特点、并发症处理和功能恢复评价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小儿胫骨棘骨折是一种关节内骨折,预后取决于诊断治疗是否及时得当.自1983年6月~1995年3月间手术治疗13例,发现其中4例为单纯关节软骨撕脱,这是一种小儿特有的胫骨棘骨折类型,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各有其特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因外伤、治疗不当引起的四肢皮肤缺损和骨外露较为多见,传统治疗困难。作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带腓浅神经的腓浅动脉皮瓣局部转移、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3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显微解剖腓浅动脉皮瓣,是以腓浅动脉为血管蒂的皮瓣,属于小腿前外侧肌间隔血管类型,位于腓骨长肌与趾长伸肌之间,腓浅神经经该肌间隙下降浅出。在肌间隙内,腓浅动脉和两条伴行静脉在腓浅神经的前外方与之伴行。腓线动脉在胖骨小头下47.3mm,发自胫前动脉,根部外径1.0mm,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9和1.6mm,与胖浅神经紧密相伴。有2…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原位杂光法研究骨和软骨组织中Ⅰ、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方法以与Ⅰ型、ⅡA型和ⅡB型胶原mRNA特异性互补的寡核苷酸序列为探针,用末端转移酶将地高辛标记于′-末端,在兔胫骨折端组织切片上进行Northen原位杂交,检测关节软骨,骺板和新生骨小梁区三种胶原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关节软骨和骺板区均检测到软骨细胞中有ⅡB型胶原基因表达,新生骨小梁区检测到成骨细胞中有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结论本实验方法灵敏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组血管供血折叠或多节段腓骨移植,修复复杂性骨与关节缺损,较为少见,现就本组病例,不同术式、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共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8-56岁,平均28.5岁。骨缺损的部位与类型,前臂尺、桡骨骨缺损11例,股骨下端肿瘤性骨缺损12例,股骨近端肿瘤或肿瘤性骨缺损15例,胫骨近端肿瘤或骨疾病骨缺损16例,桡骨远端肿瘤性骨缺损8例,18例肱骨头或肱骨近端骨肿瘤、肿瘤样、创伤所致骨缺损。吻合血管用附移植的手术模式;折叠性腓骨移植一期修复尺、桡骨骨缺损11例,节段性腓…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多间隙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椎间盘突出诊治特点。方法:对58例多发性椎间盘包括腰椎多发性椎间盘突出38例、胸腰椎椎间盘突出12例、胸椎椎间盘突出8例,曾有一次手术史11例。从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作分段小切口椎间盘摘除。结果:所有病例经术后6个月-10年的随访,其疗效令人满意。结论:详尽病史采集,仔细物理检查,针对性MRI、CT检查或椎管造影,能使多发性椎间盘出获得早期正确诊断。节段性小切口,开窗式椎间盘组织摘除,潜在式椎管扩大,可最大限度减少腰背肌损伤,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