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早期规范化物理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方法:筛选符合研究条件的85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进行超早期规范化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单次平均总住院日及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及出院当天两组患者手术侧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日与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住院日和"起立-行走试验"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单次平均总住院日(9.92±2.57)d和术后平均住院日(5.04±1.17)d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第1天—第3天及出院当天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明显改善、"起立-行走试验"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日与术后出院当天"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呈正相关,与术后出院当天手术侧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能可改善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缩短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单次平均总住院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两种不同处理关节腔引流管方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64例在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治疗,患骨关节炎的需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夹闭组(n=32)与持续引流组(n=32)。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t),术后24h、48h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及相关术后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两组间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早期夹闭组的切口总引流量、术后Hb浓度、Ht下降值均显著低于持续引流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输血量早期夹闭组优于持续引流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172)。术后相关并发症、关节功能活动度、1年随访膝关节感染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早期夹闭组与持续引流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夹闭关节腔引流管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TXA)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采用软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术后关节腔内注射20 mL溶有1.0 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术后夹闭引流管4 h后放开;对照组术后直接向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同样夹闭引流管4 h后放开。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显性失血量、输血率、术后复查血常规指标、术后并发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2 d总的引流量、输血人数及输血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比容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凝血功能、血栓发生率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全膝关节术后出血量、输血率,同时并不增加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二科2010—2012年采用Inter TAN髓内钉系统治疗的股骨近端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55例,男20例,女35例;年龄48~88岁,平均(71.09±9.22)岁;左侧23例,右侧32例。骨折按改良Jensen-Evans分型,其中Ⅰ型4例,Ⅱ型14例,Ⅲ型23例,Ⅳ型11例,Ⅴ型3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死亡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Harris评分。根据患者术后优良率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 1例患者于术后第5天死亡,其余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9.50±3.95)个月,手术时间(71.71±16.08)min,术中出血量(182.00±59.94)mL,X线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12±0.62)个月。术后未发生头颈短缩、股骨头颈切割、股骨干骨折、髋内翻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66~94分,平均(84.12±6.83)分,优15例,良26例,中10例,差3例,优良率为74.55%。结论 Inter TAN髓内钉设计符合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特点,能有效地恢复股骨近端稳定性,是各种复杂性粉碎性股骨近端骨折的良好选择,能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晓冬  尚希福 《安徽医学》2012,33(11):1463-1464
目的总结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8例行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病例。结果 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按Dient功能评定标准[1],优13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4.4%。结论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复位效果满意,早期功能锻炼,减少长期制动带来的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科采用前方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46例髋关节炎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46例,男112例,女134例,年龄26~78岁。单侧207例,双侧39例。股骨头坏死52例,髋骨关节炎1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4例。1.2治疗方法气管内麻醉下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旋转平台、后稳定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对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350例膝关节病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病例均经临床、X线片或CT确诊。其中选择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180例设为A组,选择后稳定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170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屈曲度(ROM)及静态稳定性指标,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其中HSS、KSS、ROM、静态稳定性指标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KSS评分、ROM、横轴向躯体重心(GCP)偏移位置均较术前显著上升,GCP漂移轨迹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手术前后t =-105.415、-107.890、-23.829、56.647、78.339;B组手术前后t =-103.736、-136.420、-22.141、-26.077、69.119,均为P<0.05);A组术后6个月GCP漂移轨迹显著小于B组(t =7.082,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361,P>0.05)。 结论旋转平台与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均能明显促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类似,但前者相对静态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Ezrin在术前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变化情况以及其对骨肉瘤预后的意义。  方法  收集25例Ezrin表达阳性的原发性无转移骨肉瘤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的活检标本及化疗后的手术标本,用RT-PCR检测同一患者在化疗前、后标本中Ezrin表达的变化情况,分析Ezrin表达变化与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再对所有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找出与骨肉瘤患者生存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果  25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中有64%在术前化疗后Ezrin表达发生显著下调,另有36%未见明显变化。Ezrin表达变化显著者与骨肉瘤的病理类型(P=0.037)、恶性程度(P=0.006)、对化疗反应(P=0.017)及转移或复发(P=0.041)密切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与Ezrin表达变化(P=0.001、P=0.002)及对术前化疗反应有统计学相关性(P=0.001、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Ezrin表达变化是骨肉瘤患者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4)。  结论  Ezrin在术前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变化与骨肉瘤预后密切相关,可据此将患者分为复发和转移的高危患者和低危患者,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