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分析影响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DWI序列分为前循环梗死组和后循环梗死组,按Giang提出的诊断标准检出基底动脉弯曲的患者,分析后循环脑梗死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64例(20%)脑梗死患者诊断为基底动脉弯曲,其中前循环梗死组基底动脉弯曲者34例(16%),后循环梗死组30例(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底动脉弯曲、既往短暂性脑缺血(TIA)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基底动脉弯曲、既往TIA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肺移植(lung transplantation)是目前全球治疗终末期肺疾病非常有效的方法,作为可移植的四大器官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肺移植受者原发病中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非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为主.为了病理诊断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制作出完整的肺叶大切片,以便在同一切片中可以观察到更完整的病变及组织的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动脉优势(vertebral artery dominance,VAD)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stroke,PCIS)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连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优势椎动脉定义为两侧直径相差≥0.3 mm时直径较大的椎动脉,或当两侧直径相差<0.3 mm时与基底动脉直线连接的一侧椎动脉.依据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标准将入选病例分为前循环缺血性卒中(an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stroke,ACIS)组和PCIS组.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VAD与PCIS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22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CIS组172例(76.1%),PCIS组54例(23.9%).54例(23.9%)存在VAD,其中左侧优势38例(70.3%),右侧优势16例(29.7%).PCIS组存在VAD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ACIS组(55.6%对14.0%;x2=39.115,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D是患者发生PCIS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3.60,95%可信区间6.90 ~27.01;P<0.001).结论 VAD与PCIS发病密切相关,VAD是PCI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针对野战救治机构在检伤分类时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某分类后送组提高其检伤分类能力的做法.在跨区机动化训练考核中,其检伤分类能力被综合评估,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I3K、Akt、mTOR、p70S6K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结合宫颈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对4个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的相关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例宫颈糜烂伴鳞状上皮化生、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各20例)以及4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PI3K、Akt、mTOR、p70S6K的表达,选取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1在宫颈癌变动态过程中,从宫颈糜烂伴鳞化、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鳞状细胞癌,PI3K、Akt、m TOR、p70S6K癌基因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I3K、Akt、mTOR与p70S6K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与年龄、病灶大小无关(P>0.05)。3PI3K、Akt、mTOR和p70S6K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I3K、Akt、mTOR、p70S6K在宫颈癌变过程中存在着联合表达,并协同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进展,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并为基因的协同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 T2* mapping技术评估干燥综合征(SS)涎腺病变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43例临床确诊的SS患者(SS组)和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对双侧腮腺及颌下腺行含T2* mapping的MR扫描,测量腺体T2*值。基于T1WI、T2WI及MR涎腺导管成像对腮腺、颌下腺进行形态学诊断,对比SS组与对照组间腮腺、颌下腺T2*值的差异。以Logistic回归联合ROC曲线评估MR形态学、T2*值及二者联合对SS涎腺病变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诊断方式对同种病变诊断、同一诊断方式对不同病变诊断准确率的差异,分析T2*值测量结果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SS组双侧腮腺平均T2*值[(12.88±3.37)ms vs(10.18±1.88)ms,t=-6.40,P<0.01)及双侧颌下腺平均T2*值[(23.58±3.73)ms vs(21.36±1.86)ms,t=-0.49,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R形态学与T2*值联合诊断SS腮腺及颌下腺病变的准确率均明显高于独立诊断(腮腺病变:Z=0.803、4.471,P均<0.01;颌下腺病变:Z=8.398、5.329,P均<0.01),而单纯MR形态学与单纯T2*值诊断的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腮腺病变:Z=1.388,P=0.165;颌下腺病变:Z=0.553,P=0.579)。在腮腺病变和颌下腺病变之间,单纯MR形态学(Z=2.525,P=0.05)、T2*值(Z=0.677,P=0.498)及二者联合(Z=0.207,P=0.835)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T2*值测量的一致性均较好。结论 T2* mapping技术测量T2*值能够评估SS早期腮腺、颌下腺病变,与MR形态学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2(SOCS2)、PPWD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手术切除的癌组织作为宫颈癌组,相应癌旁组织作为癌旁组。检测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OCS2和PPWD1的表达。分析宫颈癌组织中SOCS2与PPWD1的相关性及其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取COX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相比,宫颈癌组SOCS2、PPWD1表达显著降低(P<0.05)。SOCS2、PPWD1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SOCS2与PPWD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SOCS2、PPWD1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SOCS2及PPWD1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SOCS2、PPWD1在宫颈癌组织中均呈低表达,二者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前列腺癌PC-3细胞中白细胞介素8(IL-8)信号分子的表达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10、30、50 nmol/L)处理后PC-3细胞分泌至培养基中的IL-8蛋白水平变化;采用qRTPCR方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10、30、50 nmol/L)作用下IL-8的mRNA水平变化;构建IL-8的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并转染至前列腺癌细胞中,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IL-8启动子活性在雷公藤内酯醇作用下的变化情况。采用Wester Blotting方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作用后细胞内的IL-8的两个受体(CXCR1和CXCR2)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处理后,PC-3细胞分泌至培养基中的IL-8的蛋白量有显著下调,但IL-8的mRNA水平及其启动子活性均未发生改变。对IL-8的受体的蛋白水平检测结果表明,CXCR1和CXCR2受影响不显著。结论雷公藤内酯醇通过下调IL-8的分泌来下调IL-8信号的活性,该作用是对IL-8的转录后的蛋白水平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乳腺癌早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的表达水平,探讨单项和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3例早期原发性乳腺癌(乳腺癌组)和118例乳腺良性肿瘤(良性肿瘤组)患者;另收集同期该院女性健康体检者86例(对照组)。血清Cys-C、VEGF、CA153依次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比较三组受检者血清Cys-C、CA153与VEGF水平的差异,分析三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组受检者血清Cys-C、CA153与VEGF水平比较,乳腺癌组三项指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性肿瘤组血清Cys-C、CA153、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 Cys-C、CA153、VEGF单项检测临床灵敏度依次为29.41%、26.14%、49.67%,临床特异度依次为89.83%、96.61%、86.44%;三项联合检测灵敏度为73.86%,特异度为75.42%。血清 Cys-C、CA153、VEGF单项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679、0.801、0.777;Cys-C、CA153、VEGF三项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875。原发性乳腺癌组血清Cys-C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子分型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血清 Cys-C、CA153、VEGF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乳腺癌的检出率而降低漏检率,在原发性乳腺癌早期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